04.01 中國改名最任性的大學:曾跨界用文科命名,現改回理工科校名

高校林立的中國,數千所水平不一的大學分佈在各地。

可以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特區的高校,大多數可以從校名推斷出其所處地理區位和院校主要學科屬性。

不過,例外總是存在的。

河北一所省部共建的省屬重點骨幹大學的校名幾度更換,曾用人文社會科學性質的校名,幾乎是完全掩蓋了這家理工科院校的“家底”。

這家堪稱“中國校名更改最任性”的高校,就是坐落在石家莊的河/北/地/質大學。

該校的校史可以追溯至1953年,前身為地~質~部~宣/化/地/質學校(1953-1971年)。

那個年代,大科學家李四光和著名人物何長工等親自為學校選址在塞外古城、京西第一府——宣~化。

在當時來說,這個學校是新中國最早的唯一的設置有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地質院校,也是當時地質部5所直管院校之一。

時至1970年,學校第一次更名,改名為“河北省宣~化~地~質~學校”。

作為部屬的一所中等專業學校,它為地質行業培養了大批中等專業技術人才與經濟管理精英。

中國改名最任性的大學:曾跨界用文科命名,現改回理工科校名


一年後,也就是1971年11月,學校改辦,更名為河/北/地/質/學院(1971-1996年4月),開始招收本科生。這就意味著從此“宣~化~地~質~學校”成為了紙堆中的歷史。

1972年,學院招收第一批大學普通班學員(新五屆)。同年,學院建立地/質/經/濟/管/理系,開設了計劃統計和財務會計兩個專業,面向全國招生。

1977年,學校與時俱進,招收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本科生。

1985年6月,河/北地/質/學院遷至石家莊市辦學,結束了宣~化辦學的歷史。

1987年,學院的地/質/經/濟研究室升格為地/質/經/濟研究所,地/質/經/濟學科成為該校的一大特色。

1996年5月,河/北/地/質/學院更名為石/家/莊/經/濟學院(1996年5月-2016年2月)。經此次校名變更後,學校給人這樣的感覺:理工院校色彩變淡了,而人文社會學科氣息更濃厚了。

中國改名最任性的大學:曾跨界用文科命名,現改回理工科校名


兩年後,學院在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中被評為合格,順利過關。

2003年是學校發展的關鍵一年,不僅院系調整為“18個學院,2箇中心、1個部、4個研究所”,而且更振奮人心的是,學校獲得了碩士學位授予權資格,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企業管理、礦產普查與勘探3個學科成為我院首批碩士點。

隨後在2006年、2010年、2011年,學院先後獲得了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中國改名最任性的大學:曾跨界用文科命名,現改回理工科校名

2013年,學校成為省部共建大學。

2016年3月,石/家/莊/經/濟學院更名為河/北/地/質/大學(2016年3月--至今),至此終於脫下了“人文高校”的外衣,而重新讓本色顯露江湖。

同年,又一好消息傳來: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中國改名最任性的大學:曾跨界用文科命名,現改回理工科校名



作為一所面向全國招生的多學科大學,學校始終以“為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為核心使命,秉承“達觀博物”的校訓,歷經60餘年的辦學歷程,學校逐漸形成了“突出資源環境與經濟管理總體特色,強化地球科學、經濟管理科學、環境科學、土地測繪科學、建築工程科學、信息技術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科學等多層次學科專業群的協同發展和深度交叉融合”的辦學特色。

中國改名最任性的大學:曾跨界用文科命名,現改回理工科校名


截至2018年9月統計數據表明,學校擁有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藝術學7大學科門類,65個本科專業,其中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包括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工商管理專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4個國家級、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會計學專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4個省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創新高地(包括地質礦產教育創新高地、管理教育創新高地、水利水電教育創新高地、經貿會計教育創新高地),8個省級高等學校品牌特色專業(包括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工商管理專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會計學專業)。

學校擁有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應用經濟學、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51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地質工程、工商管理(MBA)、會計(MPACC)、金融、藝術、應用統計、工程管理7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擁有同等學力碩士學位授予權。

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全日制在校生約18000人。

中國改名最任性的大學:曾跨界用文科命名,現改回理工科校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900多人,其中50%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92%具有博士、碩士學位。

他們當中有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管優秀專家、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社會科學優秀青年專家、省青年拔尖人才、省級教學名師等73人。

近年來,學校先後引進了中科院院士劉嘉麒、工程院院士毛景文、“國家傑青”獲得者季強、著名專家李召良等一批傑出人才。

學校另聘有兼職教授、客座教授187人,其中院士14人,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廷棟任學校名譽校長。

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學校不斷突出“地經滲透、工管結合”的辦學特色,現已發展成為以工學、管理學、理學和社會學科為主要門類,工、管、理、經、文、法、藝多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辦學模式。

中國改名最任性的大學:曾跨界用文科命名,現改回理工科校名



主要參考內容:

1、學校官網

2、百科詞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