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深度好文)有思想的人都不合群,但善于独立思考

(深度好文)有思想的人都不合群,但善于独立思考

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是有自己坚定信念的人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才是真正有思想的人。内心强大,表明他对这个世界,对社会,对人生,已经有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看法。在佛教那里就是“无漏”之说,已然成熟于胸。内心强大的人,不必要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甚至可能外表懦弱,但是,内心坚强。

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是有自己坚定信念的人,这种信念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也不仅仅是在知识上的,而且是带有深厚情感,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广阔的视野,这种内心的强大,常常意味着他极其地自信,而这种自信常常就来自于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以及对自然,对人的生命的深深敬畏,因为敬畏,才使他没有恐惧感。

(深度好文)有思想的人都不合群,但善于独立思考

内心强大的人,听到不同的声音内心不会焦虑

因此他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都能够认真听进去,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再想一想,对自己自信的东西仍然保持一份警惕。因此,他不会拒绝去听一听,想一想不同的声音。但是,由于他的内心的强大,他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就立即改变自己的想法,而且是在不同的声音面前,学会用逻辑、常识、常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重新检验一次。

而事实上,这样的检验不会是第一次,而是反复多次,而且成为一种常态。反复多次,成为常态,仍然得到坚守,之后的东西才是稳固的。内心里,真正稳固的东西多了,他就强大了。因此,内心强大的人并不是不再改变,而是不再需要改变自己处于信念内核中的东西。

一个人信念中内核的东西,如果经常被改变,那么,他的心灵世界还是无形的,他的精神世界还是迷茫与混沌一片,这样的人,即使著书立说,也是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立场不坚定,逻辑不一贯,对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毫无主见。

信念内核究竟是什么?就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你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你怎样认识人生,你怎样看待幸福与意义,这些东西在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那里是完全圆通自洽的。这里没有什么正确与错误,但是,一定是自洽的。在这里,你的思想信念与你的生命感受,生活经验,你的知识结构,你的理性认识,你在社会中担当的角色,不会在逻辑上,在生活经验与理性认识中产生冲突与分裂。不会言不由衷,不会所做的事与所说的话互相矛盾。

(深度好文)有思想的人都不合群,但善于独立思考

内心强大的人,爱人如己,并尊重他人选择

他相信,人的肉体是这个宇宙中最为脆弱的东西之一,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可以坚不可摧。他还相信,在这个世界,他的生命感受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替代。这是他充满自信的力量来源。生命的觉醒,使得他爱人如已,先认真爱护好自己,然后用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去感召这个社会。

爱人如已,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打理很糟糕,内心很混乱,心灵很脆弱,那么,他无疑就缺乏了爱的力量,一个糟糕的人即使爱人如已,也只会把别人弄得与自己一样糟糕。因此,他懂得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寸时光。也因此,内心强大的人,他有自己的生活主题与生命意义。

在生命意义上,他坚信,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并且相信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这个权利,他自尊,更懂得尊重别人,他追求幸福,更懂得尊重他人的幸福,他做出选择,更懂得尊重他人的选择。

内心强大的人,在真理面前,敢于成为千夫所指有思想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有原创思想的人,那些接受来的思想,只要与他的生命与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种思想也将使他内心变得强大,思想与人的生命性是密不可分的。有思想,就是意味他用自己作为人的生命开始思考,用自己生命去感受,去体验生活,感受世界,不以人的毁誉而判定自己的价值与意义,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即使全国的人以他为敌,即使全世界的人误解了他,孤立了他,他也能够淡然而坚定地生活。在这个时候,“那个最孤独的人,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易卜生的这个话表明,内心强大的人,在真理与真相面前,他就是敢于成为国民之敌的人,成为千夫所指的人,也就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这样的人的内心世界就到了强大之极的地步。

内心强大的人,不在乎别人的误解以及世俗的偏见。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度,都将是极少数的一个群体。但是,一点可以肯定的事实就是,这样的人在一个多元、开放、平等、自由的社会里,将更有生存的土壤。而且这样的人也不再会成为国民之敌,也不容易成为孤峰,他不必要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作为自己的出路,尽管他也可能孤独,但是孤独在这里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

内心强大的人,思想丰富的人,他不在乎有多少人误解了他,也不在乎有多少世俗的偏见,因为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人内心的丰富,足以弥补一些物质的匮乏。内心强大的人,就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也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深度好文)有思想的人都不合群,但善于独立思考

有思想的人都是不合群的

在这样的时代,就一个具有生命的“物自体”(康德)而言,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独善其身”,其寓意在于,保全自己,免遭社会病态的毒害。使得灵魂自由与干净,人格独立与自强。

而富有独立思考的人,就是这样一种辨别是非和真伪的个体,由每一个社会良心所组成的群体就是“具有思想的共同体”。当罗永浩抛出这样一句话时,我们切莫怀疑这样的群体是不存在的,而在现实中,存在但鲜见。

怎样富有独立思考和人格的尊严感,那就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恰好是这种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导致这样一群人被社会贴上“不能理解”,并加以称呼为“神经病”。他们并没有反抗社会的眼光,而是继续选择沉默。偏执的沉默往往导致这样的结果:他们被边缘化。因为,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不同寻常的,在社会学中是被主流价值(即主文化)所排斥的。这影响到社会对于某一问题的看法和定性,更影响到不是神经病人的这样一个大群体的思想地位。

可是,偏执的有思想的人,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清醒着,是社会问题的第一反思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类如《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之人——卢梭;再如那个“躲”在滕尼斯堡的康德;还如《货币哲学》的齐美尔,都遭受着社会的偏见和不公正的待遇。也正是这样一群不合群的人,才创造了另外一种模式引导社会朝着更为完善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行走与发展。

仅拿卢梭本人来说,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卢梭这样在书中写道:我每日里都习惯性的到街上散步,但是每个人都漠视着我,那种眼光无比的冷漠,但不怪异。他们都不理我,我只是孤独的走着。突然,在我不注意的时候,一只黑色的狗朝我冲过来,把我撞飞了5米远,索性的是我没有受到多大的伤害。(意译)(具体参见《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卢梭/著 (散文集))从这种描述中我们大可看到这样一种事实:不是这群人不愿意去参与,而是社会本身就排斥。固然,他们是不合群的。当然,也有高傲的知识分子不那么谦卑,如弗朗西斯·福山这位新保守主义的代表者。

而在中国的土地上,也亦有这样一个群体,带着社会对其的误读,默默的承受着社会的压力,且自己忍气吞声,不顾反对,继续朝着那个理想而奋斗。梁启超对唤醒国民作了一辈子的努力,康有为甚是创办“草木学堂”来提高国民的素质;林语堂用英文写作《中国人》,然后翻译为中文去影响国人;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被誉为一个奇怪的老头,排斥西方价值却又不可思议的打着另外一种算盘;朱学勤躲进书斋,硬是弄了本《书斋里的革命》;陈丹青放弃一个清华大学的教授不做,敢当自由画家和作家等等。

我们无不发现,或许真是这样一种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才导致其如此的“独树一帜”,以洞察力与判断力并具的形式,对社会提出一种绝唱,只不过有些屈原式的“弱者表达之情怀”罢了,可是他们这般注定是被社会所离弃的。只是,他们解救了很多人的思想与认识,这一点作用极为的重要,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形而上的,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到社会上层存在的。在帕累托那里就是这样,精英领导“多数人的暴政”,才是真实。

印度诺贝尔奖获得者伏尔泰的名言“我最后的祝福要留给知道我并不完美,却依然爱的人”,算是献给了自己,抑或是同类。这样一群“神经病”正在心甘情愿的承担着社会良心的功能,并付出了所有的年华与生命,在生命的年轮上或许只有“荣誉”二字能够对他们的清贫予以安慰,对他们的价值予以承认。在此,历史就能够开一个这样的证明:他们的确是正确的,我们却依旧茫然的认为我们怎么就错误了呢?

(深度好文)有思想的人都不合群,但善于独立思考

(深度好文)有思想的人都不合群,但善于独立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