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貓眼上市,瞄準3萬億元娛樂市場

無疑,貓眼的此次上市,也將為其未來發展打開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除夕佳節,正值立春,貓眼娛樂(以下簡稱“貓眼”)2月4日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1896.HK,成為香港資本市場“互聯網娛樂服務第一股”。

2月4日上午9點,貓眼CEO鄭志昊攜貓眼管理團隊在港交所出席上市儀式,敲響了開市鑼。貓眼開盤漲0.14%,報14.82港元,市值達160億港元。

猫眼上市,瞄准3万亿元娱乐市场

貓眼娛樂CEO鄭志昊

隨著中國電影行業和國內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增速放緩,在線票務平臺增長的紅利逐漸消退。擬出臺的在線票務“新政”,也成了懸在平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業界“一哥”的喜與憂

貓眼的前身是美團電影,2013年,美團電影更名為貓眼電影。2016年4月,貓眼電影從美團剝離,此後多次獲光線傳媒戰略投資。2017年9月,在騰訊的推動下,貓眼和微影時代合併,組建新公司貓眼微影。2017年11月,貓眼與微影時代業務整合完畢,並獲騰訊10億元投資。2018年9月,貓眼正式開啟赴港IPO進程。

在美團、光線傳媒和騰訊的支持下,貓眼在流量和資源上佔據優勢。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貓眼在線電影票務服務總交易額由2017年前三季度的149.41億元,增長至2018年前三季度的256.25億元,市場份額61.3%,位居行業首位。

根據公開資料,貓眼與中國95.2%的電影院合作,覆蓋600多個城市、8800多家影院。2018年前三季度,貓眼實現營收30.62億元,同比增長99.6%。

與此同時,貓眼的成本也大幅增加。招股書顯示,2017年9月30日——2018年9月30日,貓眼的銷售成本由9.22億元增加至17.24億元,同比增長86.98%。從2015年發展至今,貓眼累計虧損約13.75億元。

在發展初期,在線票務平臺聚焦移動支付功能推廣,以及處於價值窪地的電影用戶流量,用大量票補推動用戶線上購票習慣的養成和線下流量的導入,票補也因此成為平臺的主要成本。

一般情況下,一張電影票的售價為25—35元,用戶通過票補可以以低於市場價一半的價格買到一張電影票。購買的用戶數量越多,平臺票補燒錢的規模就越大,用戶的拉新率、留存率等就能維持高位,以此搶佔市場份額。

招股書顯示,貓眼前三季度的平均月度活躍用戶數為1.346億,在線電影票務服務的交易用戶數約1.197億。這些用戶為貓眼平臺貢獻了1.58億條電影評分、7060萬條評論和22億次的預告片觀看量。

目前,針對票補、預售、服務費等方面的新政正在醞釀中。東方證券預測,若實施票補新政,線上售票手續費不高於2元,則貓眼的票務服務費預計每年將減少24%(全年約7億元),這將大大影響貓眼的營收和利潤。

第三方票務平臺對院線的結算週期也有新的規定。有證券分析師認為,假若結算週期變為即時結算,意味著貓眼要處理超過10億元的應付賬款,這對貓眼未來的資金儲備、現金流等方面將產生不利影響。

有業內人士為貓眼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三個嘗試建議:一是加大對IP的開發與變現,挖掘IP衍生商業價值,利用資源優勢將電影衍生品結合場景進行銷售,增加平臺收入來源;二是將著力點聚焦三四線城市用戶;三是投資優質內容,提升市場競爭力。

佈局全產業鏈

靠燒錢補貼的同質化競爭,並未建立起真正的競爭壁壘。告別低價票補粗放式增長,貓眼開始謀劃全產業鏈的差異化競爭策略。

互聯網分析師錢皓告訴《綜藝報》,未來,在線票務平臺將向縱深發展,基本都是高手過招,小玩家入局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平臺也將向三個方向遷移——全鏈路滲透、泛娛樂平臺化、社交化。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公司)研究部發布的《整合與進化——在線票務平臺撬動電影產業變革》中提到,在線票務平臺通過向製片、發行、放映、影院系統服務、衍生品及綜合票務銷售等環節輸出基礎服務,有望在影視產業鏈整合中扮演關鍵角色。平臺收入結構也將走向多元化,涵蓋票務銷售、發行、製片投資、衍生品、影院服務等。

不過,在線票務C端用戶忠誠度較低,App的應用屬性造成了用戶的低黏性,使用場景總是集中於購票,用戶遷移成本低,這使得在線票務平臺在普通用戶端的拓展和想象空間都欲振乏力。

為實現營收多元化,貓眼推出貓眼專業版、影院服務系統、電影宣發系統等工具與服務,同時拓展App廣告、影片廣告和版權售賣等多元變現方式。

貓眼還希望在電影產業鏈的上下游拓展延伸,深耕投資出品、宣發及衍生品銷售等業務。新版招股書中透露,貓眼正在洽談3家公司的資產和股權收購,投資意向包括在線視頻、娛樂製作及電影製作發行。

不過,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多元佈局帶來的高投入是否冒險?

2018年上半年,貓眼參與出品了《我不是藥神》《捉妖記2》《後來的我們》等影片,同時也是《捉妖記2》《後來的我們》《邪不壓正》等電影的主控發行方。這種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做法,使得貓眼平臺的公正性遭遇質疑。2018年4月28日,電影《後來的我們》上映,4天報收超過9億元票房,該片上映首日晚卻被曝出大量集中退票的情況,被業內懷疑為搶佔排片製造虛假的預售成績。

貓眼的製作發行業務與大股東光線傳媒也存在一定的同業競爭。當市場出現優質電影資源時,兩者之間難免出現博弈。

儘管如此,貓眼佈局全產業鏈仍是大勢所趨。根據艾瑞諮詢的有關數據,2017年,中國娛樂市場的市場規模為12830億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市場。預計到2022年將增至32138億元,20.2%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該行業的全球增速。無疑,貓眼的此次上市,也將為其未來發展打開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致敬讓時代經典“閃光”的平凡名字 《王牌對王牌》這份壯觀的幕後職員表讓人淚目

你想要的年味兒都在這裡了,江蘇衛視春晚實力詮釋“啥是配齊”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鏈接。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net

猫眼上市,瞄准3万亿元娱乐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