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说说巨鹿石鹿村革命纪念馆!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苏营镇党委、县老促会的积极努力下,我县革命老区重点村石鹿村革命纪念馆去年9月全面落成。县委副书记赵志华、县政协的领导以及省、市、县老促会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开馆仪式。县委把纪念馆定为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县委书记孙保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丽景,副县长郭帅军亲自参加并主持了挂牌、揭牌仪式。县关工委把纪念馆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关工委主任闫敬领带领20余名关工委成员前往参观挂牌。国家老促会新闻编辑部主任田文玲等二人参加开馆仪式后深有感触地发文:“从北京往南四百多公里河北省邢台市太行山上有一颗著名的明珠——前南峪村,在山外不远的冀南平原上,还有一个在党史上必须提及,却很少有人知道的一个村——石鹿村。1935年波及冀南20多个县的冀南农村暴动的领导机关就设在这一带。”

说说巨鹿石鹿村革命纪念馆!

石鹿村革命纪念馆不仅是石鹿村的革命斗争史,也是我县冀南农民暴动史上的缩影,称得上是巨鹿县革命老区的一颗明珠。

一、石鹿村是我县和原冀南地区早年党员发展最快、党的力量最雄厚的地方。

石鹿村进步青年苏绍增早年在于庄高小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毕业后,带回关系在本村建立起党支部,积极组织读书会、雇工会宣传党的主张、抗日救亡等。因为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影响到外村进步青年也前来参加,石鹿村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县委领导的重视,他们不断地来这里领导建党和开展革命活动。1934年6月县委书记李德来这里工作时亲自发展薛振彦(西旧城人,以后任冀中特委书记时牺牲)、张建国(南宫县曹村人,曾任巨鹿县委书记、省劳动人事厅厅长等职)等人入党。吉陈庄的陈化争(曾任区长、县委书记、兵器部副部长等职)、苏营的张玉金(曾任团县委书记,后来牺牲)等人也是在石鹿入的党。这些人入党后,又四面开花在本村和外村发展党员,促进了我县东北一带乃至南宫县西部党组织的发展。我县东北一带1935年7月6日前是党组织发展最快的地方。冀南党历记载:1933年秋,党在开始注意利用民族危机开展农民运动的基础上,巨鹿东北区党的组织发展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县1937年7月6日前共有党员1500名,几乎占邢台地区同期党员的一半,而石鹿一个不大的村子,则发展党员79人,占全县同期党员数的5%以上,是我县党员发展最快,党的力量最雄厚的村子。

二、石鹿村在“冀南暴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中共北方局和河北省委领导下,由冀南特委具体组织发动,于1935年3月至1936年3月,在冀南大地上开展了一场“以抗日讨蒋为旗帜”,以“分粮吃大户”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冀南暴动”。这场暴动整个过程悲惨壮烈,惊心动魄,充分体现了早期革命者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积极投身于革命的热血精神,是冀南党史最激情,最亮丽的一页。这场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波及冀南的25个县,巨鹿是“冀南暴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做出了重大贡献。而石鹿村在暴动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1、石鹿村曾是特委机关的驻地。“冀南暴动”发起时,特委领导利用石鹿村党的基础好,群众革命热情高和地理位置偏僻以及对石鹿情况比较熟悉的有利条件,特委机关以石鹿为中心,特委成员分别居住在石鹿及周围一些村庄,具体领导和指挥这次暴动的特委主要领导同志郭森和特委宣传委员薛振彦就居住、扎根于石鹿村,中国工农红军平汉游击队第四支队队长苏新豹和所领导的队伍也常驻石鹿村。石鹿村一度成为组织和领导“冀南暴动”的主要策划地和指挥部。

2、石鹿村是分粮吃大户的发源地。1935年5月,特委郭庄会议决定:“搞武器、建立武装,开展打土豪、分粮吃大户斗争和砸盐巡、警察局斗争。”会后,在特委郭森和薛振彦的具体领导策划下,首先在石鹿、东旧城、张郭庄等村没收了地富一些枪支,组织武装游击队,随即在石鹿开展了首场分粮吃大户斗争,打响了“冀南暴动”的第一枪,正式拉开了“冀南暴动”的序幕。这场斗争,由石鹿支部书记苏绍增、副支部书记苏彦群具体组织发动,在游击队苏新豹等掩护配合下,分了本村富户苏某的粮食。在发动群众分粮斗争中,他们提出了极具感召力的口号:“大哥们,二哥们,我们是红军游击队,没吃的拿粮食,没穿的拿布匹,没花的拿铜子,穷哥们,快点来,我们都是自家人。”这一胜利不仅鼓舞了石鹿村的革命群众,而且为分粮吃大户斗争打开了局面,使得分粮吃大户斗争迅速由我县东北一带扩展到全县及冀南地区多个县。几个月时间,就组织起20多万人的贫农团和“布袋队”,使贫苦农民分粮百万余斤。

石鹿村的革命者和革命群众作为骨干,还积极带头参加了团城、于庄等周围不少村的分粮吃大户斗争。参加于庄分粮吃大户斗争时,出动近百人与周围村的贫苦群众分地主粮食一千余口袋。

3、石鹿村的革命者在武装斗争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1935年5月底,冀南特委扩大会议决定“建立武装,继续组织冀南暴动”后,石鹿村的县游击队长苏永瑞和平汉游击队第四支队队长苏新豹、游击队长苏遂计,在积极参加分粮吃大户斗争保护工作的同时,踊跃奔赴前线参加武装斗争。1935年8月6日,砸团城民团局时,苏新豹是这次行动的主要骨干。在特委郭森、薛振彦、县委书记张锡伍的领导和精心策划下,他和战友巧妙地和局子里的内线搞了里应外合,砸掉了这个局子,俘虏了敌人,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这是“冀南暴动”取胜的首例。苏新豹还领导参与了砸南宫县曹家庄民团局和王道寨警察局等战斗,均取得辉煌战果,冀南特委利用他们缴获的枪支弹药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平汉游击队”第四支队和第十二支队。

三、石鹿村是抗日时期的地下交通站。

在抗击日本侵略者斗争中,1938年1月,我八路军东进纵队通过和平解决“巨鹿事件”,打开了我军进入冀南地区的大门。此后,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中,我们的党充分利用在石鹿战斗过,对石鹿情况比较熟悉和石鹿村有利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群众基础,在石鹿村建立秘密交通站。冀南的二地委、四地委和八路军青纵队长期驻扎这里,经常在这里碰头开会,研究布置抗日和对敌斗争工作,党的重要文件、物资等均由石鹿储运,党的女同志在交通站改妆打扮后,也由革命群众往东护送出县界。时任二地委书记郭森(冀南暴动时曾坐阵石鹿指挥)四地委书记信锡华(冀南暴动时任团特委秘书)、青纵队司令员徐深吉、二分区妇救会主任郭力文等多位党、政、军的领导同志都曾居住或来往于石鹿。

在遗存的有关资料中,一些老革命者证实了当时在石鹿建立秘密交通站的有关情况。原四委书记信锡华证实:“原冀南党委的四地委、二地委、青纵队活动的中心地带,在二、四地委交界处,即现在的南宫、巨鹿交界处,而尤其有我党基础的石鹿,经军政委员会研究,石鹿为固定交通站,重要物资及文件的保存埋藏,重要信件文联系均经过石鹿负责。”二地委书记郭森证实:“齐贵辰住在齐石鹿东头,再往东无人家了,因齐住的比较偏僻,就确定齐家为交通站,当时干部都在那里住过,地委和军队负责同志也经常在那里开会。”青纵队司令员徐深吉说:“当时我们部队常住石鹿。”

石鹿交通站千方百计完成各项任务,遇到风险,交通员和堡垒户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确保我党、政、军人员的安全,工作从无出现过闪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石鹿革命者和革命群众的献身精神。

石鹿村由于饱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和掠夺,人民过着朝不保夕的苦难生活。因此在抗日斗争中,表现出不怕艰难困苦,不惜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一个只有130来户,500来人的小村子,就有革命烈士28人,平均4.7户就有一名烈士,是我县革命烈士最多的村子。特别是“冀南暴动”中,敌人反复三次大围剿,即杀害近30人,其中革命烈士5人(游击队长3人,村支部书记2人)都是骨干力量。一个村子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即使在整个冀南地区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石鹿村被杀害的革命者和革命群众,不是战死在战场上,就是坚贞不屈的捐躯于敌人的毒刑下,或慷慨就义于敌人的刑场上。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平汉游击队第四支队队长的苏新豹(苏二和尚)从开始带领游击队参与保护分粮吃大户到武装砸多个民团局取胜,屡建战功,深受民众爱戴和领导的肯定与赞扬。被捕后,严刑下,他宁死不屈,敌人让他供出游击队的下落,他坚定地回答:“冀南大地上到处都是游击队,你们抓不尽,杀不绝!”在押赴刑场的路上,他向大街上的群众宣传:“只有起来干革命,才能翻身做主人。”临刑时他在“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声中倒下。

抗战时期,堡垒户郭存女曾被誉为“八路军的母亲”。其丈夫齐清海因拒不承认自己家里掩藏过共产党、八路军,受刑过重,不治身亡;其儿子齐贵华被活活打死。革命群众齐清春在青纵队司令员徐深吉等人被敌人追踪的危机时刻,不顾自己安危,将他们引进自己家里,使敌人扑了空,几个同志逃过劫难。村长苏新士被捕后,因拒不承认本村有共产党、八路军,受压扛子刑罚被压断腿,落下终身残疾。

当年在石鹿工作过的老前辈,对石鹿做出的巨大贡献,付出的沉重代价,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原二地委书记郭森说:“石鹿对革命是很拥护的,对革命有很大贡献。”原冀南二分区妇救会主任郭力文(解放后任中央委员,全国妇联书记处第一书记、第一副主任)说:“没想到你们遭受了敌人这么多残害。”原县委书记李德、程玉林说:“在那白色恐怖下,石鹿可为我党担险不小。”

五、石鹿村革命纪念馆的作用和意义。

石鹿村革命纪念馆开馆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广泛的反响。一年来,前往参观访问的达四千人。参观纪念馆的多是乡镇党委、村委、机关学校、党委等部门的组织,更有外地慕名而来的,当地村民和周边群众自动来馆参观的也一度络绎不绝。参观者边听边看边议边探,感悟感叹较多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1、加深了对日本侵略者罪行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尊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情者的相继离世,了解革命史的人越来越少了。参观石鹿纪念馆后,许多人了解了革命史,特别是对日本的侵略者和残害无辜群众,革命者的罪行,无不义愤填膺,苏石鹿村主任苏慎国说:“我父亲就是因抗日救国被敌人杀害的,拯救劳苦大众有何罪?想起日本鬼子的可恶,我恨不得扒他们的皮,抽他们的筋。”岳石鹿支书苏绍贵说:“这个纪念馆就是对日本侵略者滔天罪行的控诉。日本还想复活军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不要忘记国耻,如果他们再敢来犯,强大的中国人民会把他们砸个稀巴烂。”内丘县的四位参访者说:“只有了解革命史,才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石鹿革命纪念馆建得好。”

2、加深了对革命成果来之不易的认识,增强了继承革命传统的自觉性。张建国早年在石鹿入党,参加了“冀南暴动”,曾在我县组织抗日武装并任过我县县委书记,退休前任河北省劳动人事厅厅长。他在鞍山的儿子得知石鹿建起革命纪念馆后,带全家七口人来石鹿参观,当看到他父亲和一些革命老前辈的遗像和事迹后,激动地说:“那时候为了赶走小日本,不当亡国奴,我们的革命老前辈不怕艰难困苦,不惜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知道,幸福来之不易,革命路程还长,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革命老前辈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回鞍山后,还把他父亲的事迹整理成材料发给纪念馆。在邢台居住的老革命者子弟苏月金、岳宝胜专程回家参观纪念馆,说:“抗日战争活下来的老革命者,都是九死一生,从敌人屠刀下逃过来,甚至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幸存者,革命是多么残酷和不易啊!我们绝不能忘记过去,一定要把革命的光荣传统继承好,传承好。”县五中几十名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听了讲解后,还面向国旗进行庄严宣誓:继承革命传统争当优秀团员和革命接班人。

3、加强了对军民关系的认识,增强了群众观念。在抗日斗争中,我党、政、军扎根石鹿村,与群众关系情同鱼水,革命群众宁肯舍自己的命,也要保护革命者的安全,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1943年一天,日伪扫荡时,革命者杨秀峰(女)被困在郭存女家,郭急中生智,让杨躺在炕上装病,郭装作熬药,说闺女从赵县婆家一来就病倒了,任凭敌人脚踢、枪托打,咬定是自己的闺女。敌人抓不住破绽,离去后,杨秀峰跪在老人面前热泪盈眶地说:“娘,我来咱家没带来福,反成你们的祸害。”郭说:“闺女,可别这么说,都是日本鬼子害的咱,把他们打走,咱们才能过上好日子。”不少参观者为这种革命精神所感动。关工委参观后,不少同志说:“我们的党依靠人民群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才有了新中国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改革开放同样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才能强起来、富起来。我们党的路线就是群众路线,脱离了群众将一事无成。”

4、加深了对革命史的认识,增强了开辟未来的动力。石鹿村革命纪念馆,是对过去革命壮烈事业的记载,是一部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它提示我们要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不忘过去,才能开创未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光荣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和将来。有些人只看到现在进入新时代,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缺乏艰难奋斗的精神,重大原因之一就是不懂历史,不知道今天幸福是怎么来的,不能从历史渊源中得到应有启迪。在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赴汤蹈火,浴血奋战,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就是为了现在。光荣属于那一代的英雄们,没有他们,也许我们现在还当亡国奴,还在黑暗中探索。今天,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新的伟大长征,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光荣历史,充分发扬老一辈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淡泊名利的无私奉献精神,战胜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石鹿村革命纪念馆已经起着这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