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靠自己努力成為中產階級,這事有多大困難?

關心婷


我是從三線城市普通家庭出來,現在在準一線城市生活,在邁向中產階級的道路上前行。對於你提的問題,我來談談我的想法。

我2013年四川大學研究生畢業,來到省會城市的一家國有企業。2014年底買了房子,2015年結婚,2016年有了孩子。對於生活,我可以算是人生小贏家。我上班的時候雖然遇到了收入降低,但是我在適當的時間把房子買了,避免了15年底16年的房價大漲,以至於我不會被這個城市邊緣化。這是,我能有機會往中產方向走的一個關鍵。

上班了四年多,對於我的所見所聞,我有這麼樣的一個體會。如果你想從普通家庭出來想邁入中產階級,最大眾的方式還是讀書。但是,你需要把書讀好,因為優秀學校畢業的學生找到高收入工作的機會會大很多。

然後,你也可以投資或者投機。但是投資或者投機需要原始的積累。我知道2015年上半年炒股票是很不錯的選擇,因為那時候股票市場是印鈔機。2016年炒房子是很不錯的選擇,因為那時的房價發燒了。但是做這些事,都需要你有原始的積累。

最後你可以考慮創業。創業需要多方面資源:資金、人脈、設備、團隊......少了一樣你都成不了。所以,對於創業,雖然你看到很多人可以大富大貴,但是你永遠不知道他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付出過什麼。和他們做類似事情的人,有多少是跪了的。

希望你能明確自己的方向。找到目標找到方向,沿著它一直走,你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我有酒你有故事


講下我表哥的故事:用了近20年的時間,從領貧困生資助到全款290萬買別墅,絕對是跨越了階級,實現了人生逆襲!

表哥是70後,平日裡我姑姑種著水稻、甘蔗,偶爾到鎮上賣些一元幾毛的水果,姑丈則在建築工地幹活,家庭收入微薄。最艱難的時候,表哥中秋節放假回家,家裡連柚子都買不起,一家人喝著粥水過了一個冷冷清清的中秋節。

表哥卯足了勁要出人頭地,改變自己和家裡的命運。

他拼命讀書,竭盡全力抓住上學的機會。他考上了中專,家裡砸鍋賣鐵、四處籌錢也無法負擔第一年的學費,姑姑勸他不讀,表哥當下就哭了,讀,一定讀!最後是舅舅放棄修新房,把修新房的錢給了他當第一年的學費。在學校裡,表哥一直領著貧困資助,他永遠只吃最便宜的飯菜,把錢省下來買書、學習,讀了中專,他又自學取得大專文憑,到夜校讀本科,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極少出來玩樂,極度自律,抓住一切讀書學習的機會,取得一個高學歷。

出來工作,他選擇了一個朝陽產業——法律行業,他進入一家律師事務所,從工資只有600元的助理做起。第一年,他沒考過律師資格考試(現在是司法考試),他堅持繼續考,他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試,強大的工作、學習壓力下,本來就營養不良的他暈倒了,但即使打著點滴他也堅持學習,廣東的炎夏,他在閣樓裡一邊汗如雨下、一邊奮筆疾書。終於,第二年,他一舉通過考試,20年間,從律師助理、執業律師、律所合夥人、執行合夥人,一步步向前。這期間,他所吃過的苦、他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表哥儀表堂堂,善於交際,善於利用身邊的資源,他跟同學的關係維繫得很好,通過同學接觸到了很多重要人物、獲得了很多大項目的資源。他也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他能很穩妥地處理好事情,深得大家信任,這使得他在律師行業混得風生水起。

表哥跟在國企工作的嫂子結婚,嫂子家裡條件比較好,有幾個叔叔在市裡的重要職位上擔任一把手,跟表哥結婚的時候,嫂子家裡在房子首付、車子方面給予了很大支持,婚後他的事業也更加好了。表哥一如既往自律、努力,在這個變幻不定的世界頑強地堅持著。在結婚的第12年,全款290萬買了市裡最好地段的別墅。

表哥終於擺脫了原生家庭的影子,實現了階級的跨越,完成了人生的逆襲。

他這一路走來,每一步都是苦心經營,拼命讀書獲得高學歷,這是他實現階級跨越的敲門磚,用一份好學歷敲開了律所的大門,進入一個朝陽行業,從事高收入職業,這是他實現階級跨越並維持穩定生活層次的關鍵,最後,娶了有資源的妻子,這使得年輕的他一下子擺脫困頓狀態,拔高了他的事業和人生層次。

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成為中產階級,完成階級的跨越,學歷、工作、婚姻、人脈等因素缺一不可,當然也離不開特定的時代背景,時勢加持。最重要的是,無論在什麼境況下,自己要腳踏實地,拼勁全力去奮鬥,堅持不懈,用青春、汗水、淚水才能換來美好的明天。

實現階級跨越,最應該感謝的是那個努力的自己。

努力實現階級跨越,最重要的是要一直努力。


千山成長


我是2006年大專畢業的,我不知道自己現在算不算中產。我老家是中國五六線的小縣城,說出來,70-80%的人都說沒聽過我們縣城的名字。我父母是農民,但是和真正的鄉下又有點區別,我爸爸媽媽是國營農場的職工,小時候讀的是農場子弟小學,中學在縣城讀書,高中讀的是縣城被評為省重點高中。我從小讀書還是蠻好的,不過去了省重點高中以後,高二分文理的時候,聽從父母的選擇,沒有選自己喜歡的文科,而是選了不喜歡的理科。後來成績越來越不理想,雖然後來讀了大專,但是我想說,我的能力一直都還蠻被認可的,這種能力是指學習力,我對我感興趣的東西很喜歡研究。

2006年大學畢業來上海,一無所有,帶了300多元錢來。我2008年資助父母在老家買了一套15.9萬的房子,我付了5萬,裝修後來出了2萬126平,3房2廳2衛,帶一個14平的地下室。買這個房子的時候,我父母是1萬都拿不出來。2010年結婚,2010年12月生我女兒,2013年老家縣城買房,2015年老家縣城再次買房,我的名下我老家縣城已經有2套房。為什麼會回老家買房,一是當初錢不夠,二是做了回老家陪孩子讀書的打算。

但是後來計劃有變,我感覺回去會不習慣,想辦法把女兒接到上海來讀書了。現在和老公在上海工作,女兒在上海讀書。我們上海無房,租房住。

我爸爸有7兄弟姐妹,除了我爸爸當了農民,我叔叔伯伯都當了兵分了工作,我姑姑們都嫁了有單位的老公,有一個姑姑嫁到農村,後來經商。從我爺爺奶奶算起,第三代的我們當中12個人,我對比下來,我算了比較有出息的那個。我的姐姐弟弟們,他們從小的家庭環境比我好,生活比較安逸,結婚的婚房也有父母會準備,他們都選擇在縣城過安逸舒適的生活。我後來想,我當初背景離鄉出來闖,是因為家裡窮,父母給不了我什麼,我只能靠我自己。

不過我跟身邊的一些同事對比,他們能力可能不一定比我強,但是他們有父母的首付支持,在上海買房,後來置換,我們現在身價真的不能比。我是父母不能支持我,我還要拿錢給父母買房,導致我要比別人多奮鬥10年,20年。所以我仍然努力賺錢,好好培養我的女兒,我希望在她將來努力工作的同時,我能做那個幫助她而不是拖累她的父母。

所以,我覺得窮人的孩子是有機會逆襲中產的。如果父母窮,就多讀書,至少不要丟掉持續的學習力。做人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nikki曹薪顏


中產?八十年代表彰萬元戶,後來是一萬不算富,十萬才起步。現在是十萬不算富,百萬才起步。



我們這些領工資吃飯的人,一輩子都掙不到百萬的錢,難以達到所謂的中產。

九十年代初期,我的同學們敢拼的都出去了。現在也是有企業的人。

我們是窮苦人。大學畢業時才第一次買皮鞋穿。沒有勇氣,也沒有現實基礎支撐。

如果,那個時候,我也有幾千塊萬把塊錢,我就會在保證溫飽的基礎上去奮鬥。所以,如果你打算去奮鬥,先要保證溫飽。如果失敗,你要想好退路。



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智慧是第一要素。學識見解不夠,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夠。永遠在某個階層裡面,難以冒出來。這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除非你認知很高,能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裡遊刃有餘。遇事冷靜,為人大度。


教育之象


是挺難的,因為對於下層比較貧困的年輕人而言,即便聰慧勤勞,能讓他們支配的資源依然也有限。

說說我和我朋友的差距,論學生時代的成績不如我,論工作能力依然是我略強於他,論已經掌握到的各種職場技能,那我簡直就是碾壓式勝利了。

可從最世俗的成功角度而言,我簡直是徹頭徹尾的失敗。

他的父母收入比我父母要高出很多,而我的父母都雙雙退休,幾乎沒有存款,我甚至還要幫我父親負擔一兩年的養老保險。他父母願意出一些錢給他自己做些小生意或者投資,而這貨自己開過店也炒過比特幣,有賠有賺吧。

他們父母把自己2006年左右買的房子在2016年的時候賣掉了,這筆買賣必然是大賺。然後我朋友拿著他父母賣房賺到的錢和自己平時賺來的錢一起,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和車子。

或許人生奮鬥的意義遠遠不只是房和車,但是如若能夠解決房和車,彷彿就解決了人生的大部分難題。

而我呢?一直在上班,一直在尋找機會,比如雙雙下跌的數字貨幣市場和股市,做自媒體和社群等等,但至今還沒有賺到什麼大錢,勉勉強強維持溫飽倒是可以。我一直在努力,但從來沒有獲得過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雖然別的覺得我很優秀,但這樣的優秀暫時還沒能變現。

有時我一想到這輩子都可能這樣在繁忙中庸碌的度過,內心就會特別悲傷。

你問成為中產難嗎,至少在底層的社會環境裡,那是真的很難。因為可供你支配的資源實在有限,而且抵抗風險的能力也實在太弱。

一個人一生中總有那麼幾次跨越人生階層機會,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很多人的起點低到沒辦法抓住機會,最後就眼睜睜看著機會流逝。


暴漲菌


這個問題可以轉換一下:讀書有多難?

普通家庭的孩子向中產階級轉變,最便捷有用、毫無風險的道路就是讀書。倒不是說學歷、文憑有多重要,而是普通原生家庭本來就不能給孩子提供好的環境去見世面、父母也沒什麼技能可以教給孩子,孩子只能通過讀書,在別人的智慧中拓寬眼界、增長見識、總結經驗。

中產階級是怎樣的呢?

就是白領,工作了幾年,有一定資本積累的白領。

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蛻變成中產階級,最重要的就是選擇一個含金量高的專業,一路死磕下去。比如說,金融、法律、會計。總之,越難越好,因為越難就越稀奇,越稀奇就越有含金量。

舉個例子,法學畢業,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在律所實習滿一年就可以成為一名執業律師。據我所知,有些律師審查合同,每份收費4k,法律諮詢,每小時收費2k。如果足夠努力,在律師職業生涯的同時去考一個法學研究生(名校),那麼執業八年之後就有望進入仲裁機構當仲裁員,仲裁員的收費是案子爭議標的額的10%-30%。仲裁案件中最常見的就是銀行之間互相拆借,標的額特別巨大。我們假設標的額為1億,那麼首席仲裁員就可以收到3000萬,邊裁可以收到1000萬。隨便做一個案子就可以達到中產階級的水平。

這只是一個例子,其實金融行業賺得更多……

所以,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改變命運,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讀書。

讀書有多難,變成中產階級就有多難。

你覺得呢?


浮力麻麻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話聽起來帶感,幹起來特別骨感!

你覺得怎樣算中產?有標準麼?前一陣鬧得財務自由門檻是2.9億,不知道你看過沒有?

與財務自由的富豪相比,我們普通家庭充其量算個貧農!中產?想多了!

如果按照上面的胡潤研究院的扯淡2.9億作為財務自由的目標,你這中產的臺階最少要千萬以上資產了,這對於普通人,目前看來,要求有點兒高!

說我們沒有階級之分的人,都是大騙子或者揣著明白裝糊塗。王思聰之所以擁有現在的資產,絕對不是因為他天資聰明或者個人努力,而是因為他爸是王健林。

你的奮鬥目標,有的時候就是人家的起點!

如果不把2.9億這種不靠譜的財務自由作為參考標準,當個中產也沒什麼難的,按部就班大多數人都能實現。

如果把中產定義為,有車有房,有固定並且還算體面的職業,有穩定的收入,與同鄉同學同齡人比過得相對體面,收入與支出成正比,在正常消費之外還能有多餘的錢做做理財。那並不需要太多努力,只要把握機會基本都可以實現。


第一房車


太難了!

是的,我可以回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多麼勵志啊!但現實呢?下圖就殘酷而直觀的反應了現實。

兩個孩子,一個出身在普通家庭,一個出身在中產階級。

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沒有資源,能不拖後腿、可以讓孩子不負重跑步就已經很不錯了;

而中產階級家庭,不要想當然的以為他們就會在功勞簿上吃喝玩樂不努力,他們一樣很焦慮,焦慮如何奮鬥才能維持住現有階段,才能晉升到富人的階層中去,一樣很努力的舉全家之力帶著孩子一起跑。

孰快孰慢?看上圖一見分曉。

我在北京讀的大學,外地生源的同學大學畢業時就很明顯。有人脈的父母直接幫孩子落實有北京戶口的單位,無論他的成績好壞。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自己在千軍萬馬中找工作,找不到戶口就被打回原籍。

一畢業,差距就已經拉開的不是一點半點。

但是,我的大學同學中一樣有出身平凡,靠自己努力找到北京戶口的工作,靠自己努力如今有車有房。當然不可否認過程是很艱辛的。

所以說,普通家庭孩子想要靠自己努力成為中產階級,很難,非常難!

但,難不代表沒可能!有時人生樂趣就產生於攻堅克難中。

歡迎評論一起探討~

我是職場資深HR李小船,同名微信公眾號“李小船”,歡迎關注我。職場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長。


職場女超人李小船


我所理解的選擇的能力意思是指:生活是張試卷,而且一張有很多選擇題的試卷,我們賺錢是為了增加選擇題的選項,以獲得我們期望中的分數。

有錢並不意味著分數高,而在於選項多。而且這個選項多是指試卷上的許多選擇題,當然還有部分選擇題於有錢來說意味著選項變少了,就不詳細解釋。

所以,不必因為他人的選項多而覺得自己分數低。因為最重要的一點:打分權是在我們自己的手上。當然掌握打分權不是放棄獲取更大選擇能力的藉口。說道這裡大家應該懂了我的意思。

錢也好,生活也好,選擇題也好,都是很神奇的東西。

有錢和沒錢,往大了說很好說,但是對於活生生的個體之不能再次重來的生活而言,意味著什麼,誰又知道。

直到最近才深深地感受到,缺少的不僅僅是選擇的權利,還有為人生下賭,



最近和一位好友聊到將來的出路,在聽我一鼓作氣地說了一大堆考各種資格證,考託福,出國留學的宏偉計劃後,他只淡淡的說了三個字:不知道。 看著他那充滿迷茫的眼神,瞬時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情,腦海中又浮現出知乎各種貧富差異的對比。比如說這個:能否說家庭經濟狀況越好的人越願意努力,而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的人會安於平凡? 還有最近很火的這個:富人的思考方式是什麼?

然後懷著一顆普濟天下的心對他說:和我一起考CPA吧,只要有了這個證以後找工作不用愁。

他:我知道這個很NB,但也很難。

我:我們還有兩年時間,每天都好好學應該差不多吧。

他:你知道我的家庭,我不能像你一樣,我還有學業,如果把所有課餘精力都放在這個上卻沒有考到,我根本賭不起!

我:......

的確,對於我來說,我可以毫無顧忌地、甚至逃課去複習CPA,去考GMAT,不用顧慮萬一考不到怎麼辦。因為有父母提供經濟後盾,唯一消耗的只有時間或者說是機遇。而這種不顧一切的努力很少會得到壞的結果,從而最終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 如果不安於穩定的工作,我大可以辭職去創業,哪怕失敗了還能再回到原點,在一次次的觸碰、闖蕩中總會有成功的時候。在經歷見識過的很多次商業投資中,除了個別野心家,沒有人不會給自己留退路,不會因為一兩次的投資失敗而徹底破產。

相反,如果你沒有一個富裕的背景,你對於你人生中的每一次選擇都會偏於保守,害怕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沒有任何資本,低風險、高收益的餡餅怎麼會砸到你的頭上,除非你一生只買了一次彩票就中了500W。這或許是當前中國富人的後代依然富,平凡的後代依然平凡的一個原因。

從一個逆向的思維來考慮,待遇優厚的莫過於知名企業,而這類型企業在招聘時首先考慮海外名校的畢業生,沒有錢這一條可以直接忽略。其次考慮國內名校的高學歷,然後當前教育資源的不均勻分佈導致普通家庭的孩子考上清華北大之類學校的壓力都心知肚明。

總之,沒錢是幾乎可以決定你一生的事,最怕的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永遠都沒有機會追回來。


用戶64116025296


說困難也不是很困難,要說不困難吧,可很多人也達不到,針對人來看吧。我剛剛搜了一下,沒找到中產階級家庭的標準圖片,現在我就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本以為,中產階級有個月入過萬就行了呢,沒想到搜到的數據竟然是固定資產800到1000萬,這就很困難了,即便月入兩萬,一輩子也達不到800萬啊,畢竟你不可能工作40年啊。看來我還是把我國的中產階級想象的太低了吧,這樣的話,普通家庭的孩子想逆襲,真的是難於上青天啊。

就拿我村裡的人來說,最牛的也就個幾百萬資產,千萬的,真的是聞所未聞,農村孩子想走出這條道,更難。

我堂哥是當時農村少有的大學生,現在在上海混的不錯,不過一個月也就一萬多點啊,距離中產階級差的遠呢。

要想掌握這麼多財富,肯定得有機遇,以及把握機遇的那種能力,普通家庭的孩子因為缺乏資源,所以有時候在面臨如此機遇時,往往因為沒有過多的支持而夭折,還有就是有的時候嘗試的機會一生也就那麼一次,所以對於普通家庭的人來說,很難逆襲。

但無論怎樣,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爭取做個人上人,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