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有些人覺得周冬雨長著一張電影臉?

人生百態good


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才比較符合電影臉的要求。

顧名思義就是電影臉當然指的是適合電影熒幕的臉。

1、小且骨相立體

任何上鏡的臉都是要求小且立體的臉,因為鏡頭會把人的臉拉平拉鈍,而,作為電影要求會比電視劇這些要求更高。一張骨相好且下而立體的臉才能滿足大熒幕的要求。

比如公認的電影臉章子怡,骨相就非常標準。

周冬雨的臉非常小且骨相長得不錯,雖然五官長得不是一眼很驚豔,但在大熒幕上顯得格外清麗。

2、耐看的臉且有故事的臉

另外電影臉的標配,不僅是長得美,還要耐看、辨識度高。千篇一律的臉,談不上個人特質,無法被人記住。

比如走捷徑的網紅臉,千篇一律,除了美得空洞,基本沒有靈魂。這樣的臉是沒辦法勝任電影表演的高要求的。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演員,一張劇照一個表情都能看出一個故事的原因。

3、表演可塑性強

比如電視機、電腦這些熒幕尺寸都很小,演員長相和表演略有瑕疵也不會特別明顯。而放在電影熒幕上,演員的臉有兩層樓那麼高,任何細節都被無限放大,加上觀影的環境是封閉的、黑暗的,觀眾的投入度更強,電影裡的表演就要格外的謹慎。

像周迅既能演高貴的貴婦,也能演路邊賣燒烤的小妹,是不會受限的。

而像baby這種在平面照好看的流量明星,任何角色都是瞪眼微笑,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電影明星的。

張藝謀當年選擇周冬雨是沒有問題的,老導演的眼光就是毒,從《山楂樹》的笑起來月牙灣的眼睛透露出清純到《七月與安生》的倔強,再到《後來的我們》的小性子。周冬雨都能駕馭人物的故事。

一張能承載表演和故事的臉能讓觀眾感同身受。這就是電影臉的真諦。

我是“做電影的業青”,原珠影集團製片人業青。聊電影聊明星聊時尚,有趣有用又理性,時而逗比時而正經。微博、公眾號請搜“做電影的業青”,不定期嘮嗑~

做電影的業青


「電影臉」,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關於周冬雨,國師具至高發言權吧,《山楂樹之戀》他為什麼萬里挑一週冬雨,全國藝術院校及藝考生中萬里挑一哦,除去角色因素之外,什麼是「電影臉」,或他理解的「電影臉」,當時一採訪中似略簡述了一二,節選如下:

“一個演員到我面前,我的眼睛會先變成攝影機,想象她在攝影機前的情況,然後反覆試鏡試拍。

大銀幕一旦放大,萬倍地放大,所有細節都會看得很清晰,眼睛裡所有細節都會再現出來,內心也通過窗戶展現出來。電影是臉的藝術,這部電影拍了非常多面部特寫,恰恰是因為冬雨這張臉耐拍。

耐拍不耐拍,有的人生活中很漂亮,衣服啊個頭啊身材啊,就是個美人,但拍出來,不行,我也很奇怪。

這也是我迷戀大銀幕的地方,只有大銀幕才能把演員最細微的心理變化完整地表現出來。所以我常說,臉耐不耐拍決定了你的星途。

其實我是兼具了攝影機,能知道她好不好拍,有沒有鏡頭緣,大概很快就知道怎麼拍她,我自信自己還是有點獨特判斷的。找冬雨的時候,我們的幾個副導演都驚了:啊?就她啊!但我堅信,我想這也是我的一點小能耐吧。”

——————————

試著簡單總結一下(冒犯了,國師😁)

「電影臉」:

①.臉得小。你想啊,萬倍放大,銀幕不夠用,就不好了。

②.臉皮膚細膩0瑕疵。同上,萬倍放大,如果月球表面,或哪怕一個痘瘡或舊傷痕,也就不好了。

③.眼睛。靈魂的窗口,重要性,詞窮...

④.耐拍。總結不了...,最終解釋權歸國師,不過,國師自己都覺得奇怪呢。😁

⑤.「只有大銀幕才能把演員最細微的心理變化完整地表現出來」。表情+眼睛+肢體語言+所有吧,臉部每塊肌肉+脂肪+膠原蛋白+甚至皺紋,得生動,自然,細膩,恰如其分。

⑥.周冬雨都符合。😃

詮釋能力有限,當然還有其他,望補充~











手機用戶5849888477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什麼叫電影臉。

中國三大院校,上戲,中戲,北影,也並沒有根據臉型,樣貌,來分你做電視節目,你演電視劇,你演電影。看到有認真的分析周冬雨的骨架,臉型什麼的,真的感到搞笑。

演員的長相本來就沒有定式,只要能演出角色的感覺,都是好演員,電影臉 。

隨便舉幾個例子,韓國的劉海鎮,中國的黃渤,林雪,女演員,中國的馬思純,鞏俐,你想想,連馮小剛都影帝了,都屬於臉不小的,甚至有的屬於不好看的,耐看純粹是因為吐著吐著就習慣了,但他們哪一個不適合電影了,當然了也有人會說,他們也說了演技佔很大一部分,大部分電影演員還是這樣那樣的,是的,所有的好話都是你說遍了。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就是你看我長成這樣,是學做西餐好吃點還是中餐好吃點。

對於演員來說,有沒有電影感,完全在於自身職業規劃和職業選擇上,並沒有一定。如果同樣是周冬雨,一走紅之後馬上各種電視劇,晚會活動演小品,她就是長得再精緻,再耐看,也一樣讓人感覺沒有電影感,因為一看就跳戲,就是綜藝人設,或者電視劇角色的臉譜人設。

本山大叔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代宗師》,本山大叔演的算好了,但是觀眾一秒跳戲,這就是黑土的力量。韓國綜藝算強的了,什麼時候看到電影明星每天參加綜藝節目了,這只是中國特有的特色,電影,綜藝,電視劇,攪在一起。但是慢慢的這種情況也會改觀。

和有些分析人士完全相反的情況是,其實好演員必須是放到人群裡你看不到的,除非你演的看的是偶像劇,經常看電影的人會發現,很對演員,其實年輕時候的演技就很好了,結果一直沒有機會拿影帝,但是年長一些,或者毀容般的造型,就會把影帝給他了,小李子,張家輝,古天樂等等都是例子,為什麼?因為電影要的是代入感,角色你要能代入自己,或者身邊的人,而不是看偶像在那扮酷。當然了,像吳亦凡拿影帝這種事,這種電影節也就是個笑話了,裡面肯定有很大的商業成分。

看到太多人,都因為朋友一句,你長得挺好看的,可以當演員了,然後就去橫店漂著,自己不去學好基本功,普通話都講不好,然後天天怨天尤人。這個誤解真的要消除。去看看橫店,懷柔,北京,多少人長得比黃渤帥,比王寶強帥,比周冬雨好看,耐看,更所謂電影臉,哪個人能因為一張臉出來。

如果真的有電影臉,明星臉,整容的人早就都成功了,演員想跨越,做電影演員,整容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