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日本足球由弱到強,家門口這麼一個好的案例不學,中國足球為何捨近求遠去遍學歐洲?

易海星辰650


中國足球的問題,不是在於學哪個國家,而是在摸索試錯中,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日本足球經歷了 20 年的摸索和苦練,在 2018 年世界盃大放異彩。

2018 世界盃,日本隊在對陣哥倫比亞、塞內加爾的比賽中都打出了風采,雖然身高、力量、速度全方位落後,但日本隊就是能在劣勢下硬生生扛住,然後穩住節奏,一點點找到自己的機會。

比賽中,可以看到日本球員一點點控球,不斷跑位、不斷接應,徐徐傳控,伺機尋找切入禁區的機會。日本人評價過硬的腳下功夫,嫻熟的團隊跑位策應、不辭疲倦的奔跑,在 2018 年世界盃,一路殺到了 16 強,8 強戰中,日本隊面對歐洲一流強隊比利時,日本隊竟然先進兩球,取得 2 比 0 領先,不過最後被比利時連扳三球,無緣 8 強。

但這屆世界盃,已經證明了日本足球的成功,這一屆世界盃也可以說是亞洲足球史上成績好的一屆(2002 年韓國是恥辱)。

日本為什麼能成功?

日本學過巴西,學過巴薩,但日本沒有盲目。

日本經過長達 20 年的持續學習,他們把學習到的東西內化成了日本自己的風格,表現到足球場上,就是現如今日本足球的強勢,足以跟歐洲一流強隊實打實過招。

從中田英壽,到本田圭佑,再到香川真司,日本總能培養出一位 10 號位的中流砥柱,這就是日本足球的底氣。

其中的原因正是,日本足球在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之後,已經形成了一種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源源不斷輸送合適的人才。

中國的足球路應該怎麼走?

學習其他先進國家的足球,肯定是要學習的。

但不是淺嘗輒止,中國應該學習別人的優勢後,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然後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足球路,形成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而不斷磨練,直到走出亞洲。

是像日本學習,還是像克羅地亞學習,是走巴西風格,還是走英格蘭風格,還是走意大利風格,這都不是最重要的,中國應該走自己的風格,而不是到處跟風學習。




日本男足由弱到強,已經讓我們羨慕不已,那麼日本女足從渣到絕,是不是該要我們鑽個地洞呢?確實有太多要學的了。

中國足球史就是一部邊學邊忘的可憐史,因為我們學的不得要領,我們學歪了。我們一會兒學德國,一會學英格蘭,一會學巴西學意大利,所學無非是外在的形,而沒有去學習內在的根,我們總是在存量上做文章,而沒有用心去把增量做大。

什麼是內在的根?無非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更多的人,二是更優秀的人,三才是更好的成績。與其看男足,我們不如看看日本是如何把女足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推向頂峰的。


時光回到1980年,日本女足理事會成立剛滿一年。當年的首屆日本全國女足錦標賽上,受困於日本社會男尊女卑的壓力及對女性的歧視,當屆比賽中每隊只能有8名球員出場,球場要比男足的正式場地小得多,全場比賽50分鐘,上下半時各25分鐘,足球是類似於小朋友的玩具足球。

這就是日本女女足的起點。上世紀80年代,日本女足球員依然多為兼職,白天多數人要在超市打小時工,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在沒有燈光的場地中抹黑訓練。1991年首屆女足世界盃,日本隊先後0-1巴西、0-8瑞典、0-3美國。之後日本經濟陷入蕭條,有限的企業贊助也盡數撤離,日本女足遭遇了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期。與此同時,中國女足開始了亞洲10年獨霸的時代。

面對如此困境,我們看看日本足協做了什麼?也沒見去學美國學瑞典學巴西,日本女足身材矮小,就堅定走技術流打法,愣是憑著精妙的傳控打出“女足巴薩”的稱號。而任何國家足球的強大,都離不開本國完備健康的聯賽和有序的後備力量。

建立自上而下的人才體系

1990年正式成立女子足球L聯賽。當時該國只有6支球隊參賽,經過近30年的發展,如今發展為L1\\L2\\L3三級聯賽共32支球隊,每個級別都實行升降級制。

除開聯賽外,日本皇后杯、大學女足錦標賽、高中女足錦標賽,各類五人制足球賽貫穿全年。這些比賽給了日本女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L聯賽中職業球隊的主帥和球探常會親臨現場觀戰。

與男足一樣,日本女足的校園足球也非常成功,幾乎每個學校都有女足興趣課,加上日本女足的成功激勵,越來越多的女孩子開始接觸足球喜歡足球。過去五年,伴隨日本女足奪得世界盃,日本女足註冊人數激增,2020年有望突破8萬人(約等於中國男子足球註冊人數)。






全力支持本土人才走出去

日本足協全力支持女足球員留洋,接觸更優秀的足球理念。早在2011年時,日本足協就規定,凡是本國女足球員前往世界排名前十的國家聯賽踢球,可獲得一次性萬20萬日元的獎勵,每天還有1萬日元補助金,如今這項鼓勵政策依舊實行,獎勵金額並有大幅提高。

留洋的日本女足球員,不算自傢俱樂部的薪水,現日本足協每年向每人提供的補助大約在420萬日元上下(約25.69萬人民幣),雖和男足無法相比,但對比平均年薪440萬日元的日本上班族(2017年數據),已算很不錯的待遇。對於自家球員,日本女足俱樂部在轉會費上,也極為大方,絕不設置障礙。

每個國家的女足球員收入都偏低,日本也不例外。日本足協做了一些工作,各年齡段球員在大賽中即使拿不到冠軍,只要取得好成績,都會有不菲的獎金,這些行為都鼓勵著越來越多的日本少年進入足球領域。


再回頭看看我們的足協,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別說把曾經不錯的男足搞得烏煙瘴氣,就連那朵引以為傲的鏗鏘玫瑰也早已凋零。足球技巧要學,然而中國最該學習的就是中國足協,讓他們學學如何管理、如何計劃、如何推動足球事業發展才是當務之急。

這般折騰的足協治下,本屆亞運會,中國女足時隔16年重返亞運會決賽,這是多麼的不易,讓我們祝福她們吧。


足球大玩家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哪裡,基本上沒有幾個人知道,都是人云亦云,只盯住國家隊啦,基本功啊,沒有一個說到點子上了。告訴你們是大環境,大戰略錯了。複製一個我以前的帖子:中國足球的落後是放棄舉國體制的結果。不論男女足,最強的一批隊員都是專業足球時代培養的。日本足球的崛起恰恰是舉國體制的結果。別人制定了各級青少年足球培養的訓練大綱,並用這個大綱去培訓基層青少年教練,教練在用這個模式去統一培養球員,所以他們的各級俱樂部和國家隊的打法,一模一樣,球員可以無縫對接。我們呢,自從放棄了業餘體校的球員選拔模式和國家主導的專業培養模式,搞偽職業化,青少年培養交給了俱樂部,俱樂部是老闆投資的,他們不是慈善家,註定急功近利,賺快錢,哪有心思搞這個?特別是基層優秀青少年教練員奇缺(和日本的比例是1:1000以上),風格亂七八糟。球員換一個地方,就要適應新的打法,無所適從。社會大環境一切向錢看,有錢就是爺,沒錢被人看不起,於是各級教練,挑選隊員就是看誰給的錢多。怎麼辦?重捨舉國體制,制定適合中國人特點的打法,強制向各級隊伍推行,健全各級別青少年比賽。下大力氣培養基層青少年教練,國內練兵,一致對外才是根本出路。只盯著國家隊,只盯著一兩個球員,永遠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順便說一句,有人說日本是學巴西,這只是口號而已。看看日本和巴西的打法,無論從個人,到整體戰術,一樣嗎?完全兩個樣子。日本講究整體控球,快速傳切,但個人能力一般。巴西隊呢,就是靠幾個天才球星靈光一現,鎖定勝局。現在巴西隊的球星質量,比以前下降太大,這一套吃不香了。日本隊這套打法是根據自身特點設計的。由於日本人身體天生不足,所以需要靠靈活的跑位、整體性的傳控來避免和對方的身體接觸。所以看日本隊的比賽,對方人高馬大,但是很難跟日本隊“對上腳”,都是對方防守隊員上搶之前把球傳出去,對手有勁使不出。日本隊球員得球后,不是像中國隊那樣傳球找不到人,只能一個勁兒的瞎帶,最後帶入死衚衕;也不是像巴西隊那樣,球星連過數人突破對方整條防線。而是原地控球,等待接應隊員插上,再傳出去。這套戰術思想,是從青少年時期就牢牢灌輸到骨髓裡面的,成了條件反射。

最後說一下學誰的問題。上面說那麼多,其實就是強調,中國隊要踢中國風格的足球!這話不是我說的,是克勞琛說的。中國風格什麼樣?舉幾個例子:82年蘇永舜國家隊,99年馬元安女足,05年克勞琛國青。這幾個隊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技術加速度,講究配合。具體的探討就不展開了,篇幅太大。這裡要提兩個人物,高豐文,徐根寶。前者開創了中國足球高大化的歷史,走錯了路。徐指導呢,早期的雙高雙快,一高一塊也是偏門。雖然我對徐指導堅持青訓非常欽佩,但實話實說。


一隻小小鳥63


這個問題問得好!

中國足球積貧積弱已經數十年。箇中問題眾說紛紜,有技術流說是中國球員技術不行、要學巴西,因此有了當年的健力寶;有身體流說是身體對抗不行、總走著踢,得拼得搶,於是有了搶逼圍、有了85一屆留學德國,還有的說是戰術意識不行,於是有了大批孩子送到西班牙的萬達模式。但做了這麼多嘗試卻沒有一個最終成功的。

返回頭來再看我們的近鄰日本。老球迷都有印象,90年代以前的日本足球還不如中國,身材矮小技術粗糙,中國打日本那是一打一個準。但日本人自90年代初開始痛下決心要搞好足球。他們的舉措主要有三:1是搞職業化,從過去的企業隊到職業隊。引進意大利聯賽成功的職業化經驗,結合日本經濟上的優勢,吸引了大批知名球星,比如濟科、利特巴爾斯基、斯基拉奇、萊因克爾、斯托伊科維奇等巨星加盟。這些巨星讓那一代日本球員開了眼界,學到了很多東西;2是走巴西技術路線,從青訓到職業教練全盤巴西化,針對日本球員身體劣勢走技術路線;3是大量送孩子出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送到國外特別是巴西的職業梯隊中訓練,從小就在巴西足球氛圍中成長。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日本足球在02年世界盃取得歷史性突破,殺進16強。而且產生了中田英壽小野伸二一批具備在歐洲頂級聯賽立足的球員。02年之後日本足球其實經歷了一段迷茫期,水平停滯不前。因為身體條件制約了日本球員更進一步。但日本人堅持以前成功的經驗不動搖,同時強化日本球員身體對抗的培養。現在日本球員大量立足歐洲頂級聯賽,說明在身體對抗上其實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看看日本的成功,其實道理很簡單,客觀分析自身的不足,虛心學習先進的經驗。不光是足球,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隊西方先進經驗的學習從未停止,而且是真誠的學習。社會政治、經濟、教育、軍事、文化、體育等等。日本足球的成功只是其中之一。反觀我們。在90年代中期就開始宣稱學習日本,每年都派遣大量人員去日本考察。但都流於形式,最後什麼也沒堅持下來。我們一是自大,嘴上說學習心理卻不肯,總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動輒以國情不同座位搪塞。二是缺乏堅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什麼都學最後什麼都沒留下。


葉開2000


除了1988年闖進漢城奧運會、2002年躋身日韓世界盃、2005年荷蘭世青賽等為數不多的亮點以外,中國足球的發展史就是血淚史。過多的失敗讓國字號早已迷失方向。但國字號又不想踏踏實實從長計議,總想著一步登天。這一點在主帥的選擇上就十分明顯:1990年意大利世界盃,西德問鼎,施大爺施拉普納走馬上任;上世紀90年代末,英超走紅,我們隨即聘請霍頓;1998年法蘭西世界盃,克羅地亞勇奪季軍,此後桑特拉奇、米盧蒂諾維奇、科薩諾維奇、圖巴科維奇、伊萬科維奇、布拉澤維奇等東歐名帥成批量地來華執教;2008年歐洲盃和2010年世界盃冠軍皆為西班牙,而且由於在西班牙有合作項目的萬達集團出資,卡馬喬成為國足主帥。假如裡皮沒有率隊問鼎2006世界盃冠軍、加入裡皮沒有率領廣州恆大淘寶聯賽和亞冠雙雙問鼎。我們可能聘請裡皮擔任國足主帥嗎?


有球必應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足球小將吧!在日本女足2011年世界盃奪冠前,我們肯定都在嘲笑他們的冠軍夢,嘲笑他們只能在漫畫裡完成冠軍夢!但結果呢,她們的女足真的奪冠了。不僅成年,她們的青年隊U17,U20全在各年齡段的世界盃比賽拿了冠軍,實現了歷史上第一個世界盃冠軍大滿貫!這個成就就是我們引以為傲的鏗鏘玫瑰時期都不曾做到過!不光女足,他們的男足也不差,02年和10年世界盃憑實力進了16強,今年世界盃更是亞洲唯一進入16強的球隊,還差點掀翻了比利時!為什麼短短十來年時間,日本足球的進步這麼大?

一位曾多次到日本足球採訪的圈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日本足球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的訓練體系非常系統,整個國家足球都有一個總的訓練大綱,這讓他們各個梯隊的風格都很統一,也很快能夠適應球隊。”

而在中國,卻沒有這樣的系統性大綱,在各地球隊各走各路的同時,日本足球卻在技術足球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也是她們強勢崛起的重要原因。可以說中國的體制坑害了中國足球!換教練如走馬觀燈,沒有固定的足球風格和技術特點,以前最擅長的全丟了,如今連“白斬雞”的綽號都有了!

此外,早從2010年開始,日本足協就鼓勵球員去留洋鍛鍊,國家留洋的球員提供一定金額的競技補貼。而在中國國內,由於全運會等因素的存在,能夠出海留洋的球員,至今還是鳳毛麟角!

可以說,日本足球一直在走自己的道路。而我們國足說的好聽是四處求學,不好聽的就是走馬觀燈!不能說國足不去學日本,而且中國足球的體制,讓你想學也學不來!中國足球想要有發展,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點去打造球隊,四不像的事我們還是不做的好!


斯蒂芬庫裡的小迷弟


老實說,不是不想學日本,是真的學不來,日本和韓國足球建立在完善的以學校體育為根基,不單是足球,像棒球籃球等各項體育項目都是在學校開展起來,無論是資源有限的公立學校還是富裕的私立學校,都可以接受比較正規的體育訓練,而且有很完善的比賽鍛鍊體制,逐步金字塔型爬到頂端的都是真正的精英。而日本的教育制度甚至學校上課時間都使得學生可以有充足時間參與體育訓練(好像高中都是下午三四點就放學的了),上百年的運轉基本上已經成為習慣。

而在中國,從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所有體育項目都是走舉國體制,體教分離的方式,直到現在除了足球,基本所有項目還是走舉國體制模式。運動員只要做好訓練拿到一二級運動員證就可以減分甚至特招升學,但這需要有成績,也不是每個參與體育訓練的都能獲得,這種體制有種好處就是精英培養,專心訓練,日本很多體育尖子到高中才選定自己是否走職業體育的道路,而在中國往往十歲不到就脫離普通學校進入體校集中培訓。

所以長期以來,日本學校是自覺承擔著培養體育人才的責任。而中國由於體教分離,大部分學校都不覺得培養體育人才自己有責任,因為好的苗子早就送去體校重點培訓了,所以中國的學校只為考試為目標,隨之而來的是教育制度還有學校作息時間的重點全部放在讀書功課上,看看普通高中生,七點上學,一天八九節課下課都五六點,還要搞晚自修什麼的。而學校校長作為國家編制的公務員,學校的升學率成為了他們唯一的政績,就算有心想搞體育訓練,但政壓力面前,升學率才是硬道理,之前大力倡導校園足球,但在升學率這一硬性指標面前真正能開展起來的有多少?

日本足球的發展是建立在強大的學校體育制度基礎上的,它是自上而下教育制度國民意識,還有教育方式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積累,中國短時期內改變不了自己的教育制度和國民意識,中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考清華北大,有多少從小就想讓自己孩子當C羅梅西呢?

其實中國足球人口基數大,如果青訓階段還是走舉國體制模式,其實是不會出現現在人才斷層的現象的,至少職業化以前,中國還是能有拿得出手的青訓產品,關鍵是職業化之後,腦殘的中國足協把青訓的責任全部轉嫁給俱樂部和民間足校,把以往舉國體制的體校模式一刀切了,導致練球成本上千倍提高,踢球成了貴族運動,導致願意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少,以前中國還能進進世青賽,但現在已經13年沒進去過了,人才匱乏才是中國足球衰敗的真正原因,學習誰沒關係,關鍵是有人才才是硬道理。


suller32344113


00

管理人員和球員靈魂醜陋,價值觀腐朽。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蔑視集體榮譽,崇尚金錢至上;職業素養低下,鄙視裁判,鄙視自己的球迷;崇尚潛規則,憎恨遵紀守法,等等等等。其腐朽程度不亞於那些老虎蒼蠅。足球界由這類人組成,猶如滿清末年一樣,腐朽墮落卻還傲慢無知,崩塌是必然的。必須推到重來!

所以,還指望這些足球人向別人學習?他們陶醉在自己的金錢世界還來不及呢。


喀喇崑崙山-四川


學日本?

日本最開始的做法其中有一條是“大量歸化不同年齡段的涵蓋各個年齡層梯隊的有日裔血統南美人”!

請問小編,你讓中國到哪裡找這樣的華裔去?

中國移民到歐洲、美洲的華人、華僑、華裔數量是龐大的,身在那麼龐大的足球土壤中,也沒有孕育出一個在歐美能有些許名氣的足球運動員,實際上,就沒有發現有歐美有好的華裔運動員,問題是誰聽說過有哪怕一個出現在五大聯賽的視野中?

沒有,一個也沒有……


理智悍虎


日本這種國家無論是國情還是風格都和中國足球有著較大的差別。近幾年日本開始推崇傳控足球,日本球員的個人技術強,球風細膩,基本功紮實,戰術意識也高。所以中國足球的國內環境和日本相比還有非常大的差距。

而學習歐美足球,中國足協顯然還只是停留在非常潛的層面。一會德國拿了世界盃冠軍,說學德國,葡萄牙拿了歐洲盃冠軍說學葡萄牙,克羅地亞世界盃表現好又說學克羅地亞,首先足協的戰略就十分盲目。

畢竟,人家的球員是人家的,風格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到的。花點錢請個德國葡萄牙克羅地亞的教練,花點錢請他們來虐虐國足,還是花點錢搞個贊助求國外俱樂部給箇中國球員上場時間。中國足球的發展決不只是錢能解決的。一年燒1000億,別人的東西也是別人的,還不如塌下心來發展基層,改善體制。

體教結合說得簡單,但不僅僅是平時課餘的體育課那麼簡單,日本高中聯賽在高級足球場座無虛席,甚至不亞於中甲。

所以說這環環向扣,都說中國最大,中國崛起,中國開始帶動世界,中國不一樣。所以我們自己的足球路應該我們自己去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