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蟋蟀獵人”最貴10萬一只

“蟋蟀獵人”最貴10萬一只

8月26日報道,山東寧陽蟋蟀以個頭大、性情烈、彈跳力強、善鬥、兇狠而聞名,素有“江北第一蟲”美譽。在寧陽縣,每年8月份都有一批“蟋蟀獵人”,凌晨時分走進田間地頭、抓蟋蟀淘金。來源:中國新聞網

“蟋蟀獵人”最貴10萬一只

24日凌晨兩點,寧陽縣泗店鎮羅河村一群村民腳蹬長筒雨靴、頭戴強力探照燈、手持網罩,開始了田間地頭的淘金之路。當地村民摸清了蟋蟀凌晨兩點至五點頻繁叫的習性,常常組團在此刻下地淘金,多數人練就了“聽聲辨蟋蟀”的本事。村民王迎喜仔細聆聽蟋蟀發出叫聲的方向,放慢腳步貓下身子,小心翼翼撥開層層玉米稈,右手早已舉起捕捉蟋蟀的網罩。“叫聲洪亮的蟋蟀一般都是好蟋蟀,頭大、牙好、體長、色正,也能賣出高價錢。”

“蟋蟀獵人”最貴10萬一只

王迎喜說,他已經抓蟋蟀30餘年,平時在外地務工,每年立秋節氣後,都會請假趕回家捉蟋蟀,每晚從凌晨兩點捉到早上八點半,一直持續至白露節氣。“每年捉一個月的蟋蟀,可以為家裡帶來上萬元(人民幣,下同)的收入。”今年58歲的張茂龍是一名蟋蟀愛好者,40餘年來,他幾乎每年都會到寧陽購買蟋蟀。今年7月26日,張茂龍早早來到寧陽,已經購買了90多隻蟋蟀,最貴的一隻花了3600元。“與其他地區的蟋蟀相比,寧陽蟋蟀龍形好、分量輕、生性兇猛,質量更好。”

“蟋蟀獵人”最貴10萬一只

據寧陽縣蟋蟀文化協會會長劉德強介紹,今年到寧陽購買蟋蟀的外地客商達20餘萬人次,帶動了當地餐飲、酒店、娛樂、交通、旅遊等行業的發展,成就了“小蟲經濟”。據統計,蟋蟀每年都會為當地帶來近7億元收入。“今年一隻蟋蟀最高賣出了10萬元,往年價格更高。”劉德強介紹說,隨著近年來的開發,當地蟋蟀資源大大減少,對此,寧陽通過禁止捕捉、交易母蟲,建立蟋蟀資源恢復基地、搭建蟋蟀蟲籽回故鄉平臺等措施保護蟋蟀資源。

“蟋蟀獵人”最貴10萬一只

徼蟲亦可傷,何事苦爭強。百勝終歸死,一秋空自忙。吟殘庭際月,冷怯草根霜。不入兒童手,誰能較短長。------《觀鬥蟋蟀有感》 宋·顧逢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想看蟋蟀的關注、評論下次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