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他勵精圖治,卻死於亂刀之下,遭遇較之崇禎而言更為悲慘

在歷史上,不是君王勵精圖治就能做到天下太平,天下太平的前提就是你的實力夠強,如果你有治理國家的心,卻沒有足夠的實力穩定住,那麼等待你的就是失敗。這一類君王的失敗,並不是他們自己的錯誤,而是他面前的這個爛攤子實在太大,大到僅用嘴巴已經不足以改變局勢。就像我們所看的仙劍奇俠一般,姜國勵精圖治,卻因為實力不夠智能面臨亡國的結局。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一位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最後卻亡國,自己也被殺的君王,他不是我們所瞭解的崇禎,而是唐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唐昭宗。

他勵精圖治,卻死於亂刀之下,遭遇較之崇禎而言更為悲慘

唐昭宗他皇位得自於他的哥哥,他的哥哥是一位十足的昏君,重用宦官,使得本來衰弱的國家變得更加的殘破了。而且黃巢起義的緣由也是因為唐昭宗哥哥的原因。最開始他哥哥想要立他為帝的原因是因為他哥哥手下的宦官認為唐昭宗這個人比較好控制,然而事實相反,他一繼位後,就採取許多行動,具體的我們來分析一下。

他勵精圖治,卻死於亂刀之下,遭遇較之崇禎而言更為悲慘

唐昭宗一登基為帝,就在想辦法除掉這幾位把握朝政的宦官,這些朝廷蛀蟲。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除掉這些宦官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於是他聯合李順節,想要除掉他們。然而這些宦官最後被李茂貞給除掉了,唐昭宗也因此徹底把握朝政。但是隻是恢復國力的第一步。

他勵精圖治,卻死於亂刀之下,遭遇較之崇禎而言更為悲慘

在當時,唐朝有著一個極為麻煩的問題,那就是各地有許多人擁兵自重,聽調不聽宣,完全不把皇室放在眼裡。所以唐昭宗要恢復唐朝的統治就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決定削藩,但是這件事豈是這麼簡單。

他勵精圖治,卻死於亂刀之下,遭遇較之崇禎而言更為悲慘

當時的唐朝本就殘破不堪,沒有多少兵力,所以唐昭宗就招募了十萬的新兵。不過此時的朝廷,沒有可以出戰的大將,只能讓文官韋昭度為將,前去討伐這些擁兵自重的人,不過可惜的是他們慘敗了。因為這些都是新兵,又沒有一個合適的統帥,結果可想而知。

他勵精圖治,卻死於亂刀之下,遭遇較之崇禎而言更為悲慘

之後他看到李克用被朱溫給打得慘敗,覺得還是有希望的,於是他就派大軍卻攻打李克用,結果又一次慘敗。這一次慘敗直接導致唐朝內部出現了問題,因為大家已經對這個國家失望了。其中李茂貞就是代表之一,因此李茂貞也開始擁兵自重,威逼皇帝唐昭宗。唐昭宗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逃出京城,前往投靠藩王之一的李克用,不過在前往的路上沒他被朱溫這個殘暴的藩王給抓住了。一開始朱溫還是不敢殺皇帝的,因為這樣做了,天下的藩王會集合起來對付他,就像當年董卓被十八路諸侯圍攻的情況。不過這個情景隨著朱溫的野心一天一天的增大,勢力越來越大,朱溫改改變了看法,決定自己稱帝。於是唐昭宗就被亂刀砍死,死於亂刀之下。

他勵精圖治,卻死於亂刀之下,遭遇較之崇禎而言更為悲慘

唐朝因此滅亡,中國步入了長時間戰亂的五代十國。唐昭宗在位期間一直想要恢復唐朝的統治,可惜他已經無力迴天,使出了一身力氣,卻無可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