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寺院被毀,僅剩兩塔對峙,南稱“智度寺塔”,北稱“雲居寺塔”

涿州市隸屬於保定市,京畿南大門。

寺院被毀,僅剩兩塔對峙,南稱“智度寺塔”,北稱“雲居寺塔”

中國第一長石拱橋

永濟橋,位於涿州市城北,橫跨於拒馬河之上。 該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原名"拒馬河橋",被稱為"中國第一長石拱橋"。

永濟橋歷史上為十八省通衢之必經,古御道之衝要,也是京南形勝之所在。其橋因拱跨度大,造型優美,遠望恰似一條彩虹橫跨兩岸。被譽為"涿州八景"之一,名為"拒馬長虹"。

永濟橋北端路西側,原有碑亭一座,內立石碑一幢,上刻乾隆帝御書滿漢碑文。南引橋端石碑為李鴻章書永濟橋"之親筆。北引橋有八柱大亭一座,俗稱"九間廳"。橋南端有牌樓一座,橋兩端牌樓匾額、對聯皆為乾隆皇帝親筆。橋南、北建築物,毀於民國六年洪水,御碑亭"文革"初拆毀。

寺院被毀,僅剩兩塔對峙,南稱“智度寺塔”,北稱“雲居寺塔”

涿州雙塔

涿州雙塔,是涿州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位於涿州市老城內東北隅(現屬雙塔辦事處天橋街轄區),兩塔均為舍利塔,南北對峙,南塔稱"智度寺塔",北塔稱"雲居寺塔"。雙塔皆因寺而得名,但寺院不知毀於何時,各僅存佛塔一座,合稱"涿州雙塔"。

寺院被毀,僅剩兩塔對峙,南稱“智度寺塔”,北稱“雲居寺塔”

智度寺塔

智度寺塔為須彌式塔座,塔座上有樂伎、瑞獸等磚雕。五層塔身的外部形制相同,東、南、西、北四面均以八角形間柱分隔為三間,當心間開有券門;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面,也以間柱分隔為三間,當心間做破稜盲窗。各角懸鐵鈴,塔剎為白色圓球狀。塔內中空,一層和五層設塔心室,一層塔心為穹窿頂,穹窿頂藻井的遼代團龍紋彩繪完好。二層至四層設單環外壁,踏垛穿塔心而上,每層除四面的券門外,還設多處通風采光口和登塔階梯有小窄梯相連。

寺院被毀,僅剩兩塔對峙,南稱“智度寺塔”,北稱“雲居寺塔”

雲居寺塔

雲居寺塔的外部形制和智度寺塔基本一致,只是南塔略顯粗壯雄偉,北塔偏瘦高而更秀美勻稱。北塔的塔剎也瘦長一些,稱蕉葉寶瓶剎。塔內的結構和南塔不同,為雙環壁加中心柱式結構,即塔內仍設一道正八邊形牆壁,其內再設中心塔柱,塔柱與內環牆壁間形成夾層迴廊,樓梯在內迴廊內穿折而上。第五、六層因塔內面積小而未施中心柱。塔內也有多處通風采光口通向塔外,但因有中心柱存在,塔內狹窄晦暗很多。登到第五、六層可以俯瞰涿州古城全景。

寺院被毀,僅剩兩塔對峙,南稱“智度寺塔”,北稱“雲居寺塔”

三義宮

三義宮位於今河北省涿州市,是後人為紀念劉備、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而建。

三義宮其建築形式採用了中國古代建築對稱式的特點,整座廟宇由三進院落組成,以主體建築為中軸線,由外向裡依次為山門、馬神殿、關羽殿、張飛殿、正殿、少三義殿、退宮殿、五侯殿等八部分組成。山門為單簷歇山式,東西長12m,南北寬6m,每間有券門,高2.8m,寬1.2m,為穹隆頂,突出了明代的建築特徵。山門正中匾額書"敕建三羲宮",匾額上方有三朵祥雲上面刻一個"日"字,陰面刻一個"月"字,暗喻劉、關、張結羲精神永昭日月,激勵後人。進山門後向前即為馬神殿,馬神殿內供奉著劉備的坐騎"的盧"和關羽的坐騎"赤兔",有著妨主之嫌,又有救主之功的"的盧"和伴隨關公一生"赤兔",無不充滿了神奇的色彩。東配殿和西配殿分別供奉著關羽和張飛,並且用塑像的形式塑造了關羽"簪打姚斌"張飛"鞭打督郵"的故事。正殿為整座廟宇的主體建築,中間供奉漢昭烈帝劉備,左後為漢壽亭侯關羽,右後為桓侯張飛,東是諸葛亮、龐統等文臣,西是黃忠趙雲等武將。後殿主要分三部分:退宮殿、少三羲殿、五侯殿,分別以塑像的形式表現了少三羲情同手足,劉備的愛民如子、五虎上將的壯志豪情及諸葛亮、龐統的雄才偉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