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一村一故事」驚!閩侯這個小山村曾極盡繁華,昔日“小重慶”名不虛傳

「一村一故事」驚!閩侯這個小山村曾極盡繁華,昔日“小重慶”名不虛傳

「一村一故事」驚!閩侯這個小山村曾極盡繁華,昔日“小重慶”名不虛傳

閩侯境內有兩條命名相似的的溪流:一條稱大目溪,在白沙境內;另一條稱小目溪,位於竹岐鄉。小目溪從戴雲山脈流出,滾滾溪流一路穿山越谷,跌宕迴轉,最終匯入閩江。

「一村一故事」惊!闽侯这个小山村曾极尽繁华,昔日“小重庆”名不虚传

(小目溪)

小目溪流經竹岐鄉上塅地界時,河床變得寬闊,水流平緩。上塅村如今並不存在,她是半嶺村與火炬村的合稱。上塅所在的半嶺、火炬村就分佈在溪流兩岸,形成典型的河谷型的村落,有利的自然環境不僅為農業生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適合發電、航船等經濟活動,村民們世代在這裡耕種生息,書寫自己的歷史。

「一村一故事」惊!闽侯这个小山村曾极尽繁华,昔日“小重庆”名不虚传「一村一故事」惊!闽侯这个小山村曾极尽繁华,昔日“小重庆”名不虚传

(美麗鄉村)

到過半嶺、火炬村的人,大凡都有個印象,就是這裡建了很多洋房。那些造型各異,裝飾華美的洋房坐落在嶺上、溪邊、路旁,構成一幅幅美麗的鄉村圖畫。尖尖的教堂,古老的西洋風格民居,規模宏大的許氏大厝,獨具特色的“輪船厝”等古蹟,告訴人們這裡曾經有過的繁華。

「一村一故事」惊!闽侯这个小山村曾极尽繁华,昔日“小重庆”名不虚传

(裝飾華美的洋房)

原來在交通落後時代,水路運輸是主要運輸形式,一個地方的繁榮與否與它所處的位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往往臨江靠水的地方憑藉著便利的運輸條件,能夠發展成為碼頭集市,如:閩侯的小箬、大目溪等村,歷史上都曾繁榮一時。

「一村一故事」惊!闽侯这个小山村曾极尽繁华,昔日“小重庆”名不虚传

(規模宏大的許氏大厝)

半嶺、火炬村同樣具備繁榮的客觀條件,寬闊平緩的小目溪與閩江連接,使閩江小船能夠溯流而上,直達高山與平疇交界的半嶺、火炬村,將貨物運輸到這裡交易。廣大山區貨物肩挑人扛到這裡後,也可以憑藉碼頭,經閩江出海開展對外貿易。上塅逐漸成為當時的貨物集散地。

「一村一故事」惊!闽侯这个小山村曾极尽繁华,昔日“小重庆”名不虚传
「一村一故事」惊!闽侯这个小山村曾极尽繁华,昔日“小重庆”名不虚传

(“輪船厝”)

至今依然保留著的半嶺村“裡街”和火炬村“外街”兩條古街道,都是當時繁榮的見證!如果說小箬被稱為閩江岸邊的“小香港”,上塅可稱當時山區的“小重慶”。

「一村一故事」惊!闽侯这个小山村曾极尽繁华,昔日“小重庆”名不虚传

(半嶺村“裡街”)

「一村一故事」惊!闽侯这个小山村曾极尽繁华,昔日“小重庆”名不虚传

(火炬村“外街”)

那些從事海外貿易“弄潮兒”們,在經營過程中不僅積累了很多財富,而且開闊了視野,早早地接受了海外文化的薰陶,自然而然將所見的海外元素帶入日常生活,融入到審美基因中。他們利用當地的水力資源發電、開磨坊,可謂引領時代潮流之先,令人驚奇!

「一村一故事」惊!闽侯这个小山村曾极尽繁华,昔日“小重庆”名不虚传

(半嶺村)

歷史的車輪總在滾動中前行,隨著時代發展,半嶺、火炬村地理優勢不再,沉寂下來了……

時代賦予半嶺、火炬村新的機遇,她們憑藉良好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蔬菜種植,農民生活穩步提高。當繁榮的機遇,再次來到的時候,深藏在內心深處的文明火花就會瞬間被點燃,到處呈現的西洋建築就是直觀反映。如今他們重新整合自然、歷史資源,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不久的將來,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面前!

「一村一故事」惊!闽侯这个小山村曾极尽繁华,昔日“小重庆”名不虚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