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在中國,有4%的孕產婦死於不注意此事

在這個我們都在感嘆自己的命是空調給的夏天,有這樣一群人,仍然穿著長衣長褲,甚至用棉被把自己包裹嚴實,不是她們不怕熱,而是她們在

"坐月子"

"捂月子"在中國有著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儘管已經有很多專家和醫生都呼籲在夏季要注意給新媽媽降溫散熱,每年還是會出現不少產婦因"捂月子"而中暑甚至死亡案例。

有調查顯示,因為"捂月子"導致的產褥中暑佔孕產婦死因構成比的4%,是中國孕產婦的第5大死因,這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數字!

在中國,有4%的孕產婦死於不注意此事

熱射病致命,注意通風降溫

產褥中暑的先兆,產婦會出現心慌、多汗、四肢無力等症狀,體溫在38℃左右;當體溫突破38℃,產婦皮膚乾燥無汗、呼吸加快、面色潮紅、胸悶,這時候就進入輕症中暑的狀態;當體溫進一步升高,到達41~42℃,產婦出現反嗜睡、昏迷和抽搐等中樞神反射異常現象,這就是重症中暑了,也稱為"熱射病"。如果不及時救治,很可能導致產婦死亡。

在中國,有4%的孕產婦死於不注意此事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一種中暑,死亡率高達50%!所以產婦坐月子,千萬不能受老一輩觀念的影響,因為怕落下"月子病",而把自己從頭捂到腳。

其實夏季產婦坐月子,身體虛弱反倒更容易出汗,千萬不能捂,建議穿寬鬆、透氣的衣服,方便散熱。室內早晚一定要注意通風,維持適宜的25度左右就好,如果氣溫過高,可以適當開空調降溫,前提是不要對著產婦吹。另外一定要多喝水,尤其是鹽水,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如果出現產褥中暑的先兆,一定要立即將產婦移到涼爽通風的地方,解開衣服降溫,及時補充水電解質。體溫較高者可以快速進行物理降溫,按摩產婦四肢促進血液循環,症狀嚴重者要儘快送到醫院就診。

在中國,有4%的孕產婦死於不注意此事

坐月子杜絕這些不科學的禁忌

我們常常聽到,月子期中的產婦會被老一輩要求不能洗澡、洗頭,不能吹空調、風扇,不能刷牙、吃鹽,不能下床走動……好像不按照這些禁忌去做,以後就一定會落下所謂的"月子病"。長輩們對晚輩的愛心可以理解,但是有一些做法卻是"偽科學"。

在中國,有4%的孕產婦死於不注意此事

剛生完孩子的產婦,確實需要注意一些事情,但絕不是那些流傳已久的條條框框。

1、正常洗頭淋浴,控制好水溫,調整好浴室溫度就行。另外洗澡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洗完了及時擦乾或用吹風機吹乾,避免被涼氣吹。還有就是注意會陰切口和剖宮產切口的保護。

2、如果太熱,空調是可以吹的,但是不要對著產婦直吹,也不要24小時待在空調房裡,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3、注意口腔衛生,正常刷牙、飯後漱口,但是要用溫水,避免冷水刺激損傷牙齦。產婦如果完全不吃鹽會導致體內水電解質失衡,尤其在分娩頭幾天乳腺分泌很旺盛,缺水缺鹽,會影響乳汁分泌,所以產婦食物中應適量放些鹽。

4、另外坐月子並不是要臥床休息一個月,相反臥床過久容易引發關節、肌肉疼痛,形成下肢靜脈血栓,甚至引發肺栓塞危及生命。所以要多多下床走動,有助於產後恢復。

在中國,有4%的孕產婦死於不注意此事

全世界都在坐月子,只是方式不同

中國人的月子期在醫學上叫"產褥期",一般規定是6周,也就是42天,產婦用這段時間把自己的身體狀態恢復到接近正常未孕狀態。這是全世界的產婦都要經歷的時期,只是中國人特別叫它"坐月子"而已。

坐月子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早在西漢《禮記內則》就有"月內"的記載了,而"坐月子"一詞最早見於宋代,是產後一套嚴格的文化儀式和飲食規範。

古代中醫認為,健康源於"陰陽平衡",女性在分娩之後由於失血而變為"陰性",導致"陰陽失衡"。為補充"陽氣",在飲食上,產婦要吃"熱性"食物;在行為習慣上,產婦要"捂月子"。

而不同的國家的人,因為傳統觀念不同,產褥期的生活習慣也大不相同。在國外,雖然沒有"坐月子"這樣的名詞,但是他們同樣關注產婦的恢復和營養。

不要詫異英國凱特王妃這邊剛生完孩子,那邊就抱著孩子與公眾見面,也不要認為這是外國人體質好不用坐月子,僅僅是因為他們"產褥期"的恢復並不是要在床上"坐滿"一個月而已。

最後希望每一位產後媽媽都能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每天保持好心情,摒棄那些所謂的月子禁忌,以科學的方法"坐月子",恢復健康的身體,這樣才能是對自己和寶寶最大的愛與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