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 樁基、承臺施工詳解,乾貨分享!

預製樁的驗收及堆放、裝卸

1)樁的進場驗收

⑴ 在施工之前應對進入現場的樁由業主、監理、生產廠家、施工單位共同進行驗收。對外觀質量進行檢查,保證資料收集核查工作,並辦理驗收手續,做好檢查記錄及標識工作;

⑵ 驗收合格的樁要及時報檢,驗收合格後方可使用;

2)樁的裝卸和堆放

⑴ 堆樁場地應平整、堅實,防止產生不均勻沉降,樁堆存時,有可靠的防滾、防滑措施。

⑵ 樁按不同規格、類型分別堆放,在樁機附近施工區域堆放層數不宜超過三層。

⑶ 採用吊車裝卸,汽車運輸,由於每節管樁長≤15m採用兩端勾吊吊運。

樁基、承臺施工詳解,乾貨分享!

打樁

沉樁施工流程:場地平整—測量放線—複核放線—樁機就位—樁位複測—插下節管樁—校導杆—校樁—錘擊至地面—喂接上節管樁—樁校正—接頭焊接—檢查合格—錘擊至地面—安送樁器—校正—錘擊至地面標高—移機至下位樁

1、第一節樁吊起後插樁時一定要讓樁頭對準地面樁位標誌物,然後用兩臺經緯儀交叉成90°在能看清樁的全長的地方觀察垂直度。

2、垂直度控制分兩步,第一步先要觀測樁機導杆的垂直度,直至符合要求;第二步用經緯儀觀測樁的垂直度,保證垂直度在5‟以內。樁的垂直度要進行反覆多次調整,尤其是第一節樁要嚴格保證其垂直度,確保樁垂直導向作用,樁入土三米後嚴禁用樁機調整其垂直度

3、打樁時樁帽與樁周圍的間隙應控制在5~10mm之間,錘與樁帽、樁帽與樁之間墊彈性墊。錘、樁帽以及樁身應在同一中心線上。

4、打樁要嚴格按有關標準做好每米錘擊數、總錘擊數、入土深度、最後貫入度、錘型、落距等原始記錄,焊口也要作好焊接隱蔽記錄。

5、接樁焊接採用藥芯焊絲CO2氣體保護半自動焊,焊材附有合格證和質量檢驗報告,並向監理報驗,未經監理同意,不得任意更換焊材的材質、廠家、型號, 焊絲規格為Φ1.6mm;

6、在送樁之前,應預先算好送樁深度,並選擇合適的送樁器,在送樁器上作明顯標誌。送樁杆與樁身應在同一中心線上,送樁杆上的樁帽與樁周圍間隙控制在5~10mm之間,送樁杆與樁之間墊有一定厚度的平整彈性紙墊。送樁時要做好的錘擊數、錘跳高度、貫入度等原始記錄。用水準儀控制樁頂設計標高的偏差,樁頂設計標高偏差應符合規範及設計要求。

樁基、承臺施工詳解,乾貨分享!

鑽孔灌注樁

1、施工流程:

1、幹孔:平整場地—測量放線確定樁位—鑽機就位—埋設護筒—複測樁位—鑽進—測孔深及孔徑—放鋼筋籠—澆築混凝土—進行下一個樁施工。

2、溼孔:平整場地—測量放線確定樁位—挖泥漿池—鑽機就位—埋設護筒—複測樁位—鑽進—測孔深及孔徑—清孔—放鋼筋籠—澆築混凝土—進行下一個樁施工。

溼孔鑽進時為防止坍塌採用泥漿護壁,成孔後應進行清孔,清孔時應對泥漿比重、含砂率、粘稠度進行實驗。

鑽孔機就位:鑽孔機就位時,必須保持平穩,不發生傾斜、位移,為準確控制鑽孔深度,應在機架上或機管上作出控制的標尺,以便在施工中進行觀測、記錄。

鑽孔:調直機架挺杆,對好樁位(用對位圈),開動機器鑽進、出土,達到控制深度後停鑽、提鑽。

鑽深測定:用測深繩(錘)或手提燈測量孔深及虛土厚度。虛土厚度等於鑽孔深的差值。虛土厚度一般不應超過10cm。

孔徑控制:鑽進遇有含石塊較多的土層,或含水量較大的軟塑粘土層時,必須防止鑽桿晃動引起孔徑擴大,致使孔壁附著擾動土和孔底增加回落土。

吊放鋼筋籠:鋼筋籠放入前應先綁好砂漿墊塊(或塑料卡);吊放鋼筋籠時,要對準孔位,吊直扶穩,緩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鋼筋籠放到設計位置時,應立即固定。遇有兩段鋼筋籠連接時,應採取焊接,以確保鋼筋的位置正確,保證層厚度符合要求。

放溜筒澆築混凝土:在放溜筒前應再次檢查和測量鑽孔內虛土厚度。澆築混凝土時應連續進行,分層振搗密實,分層高度以搗固的工具而定。一般不得大於1.5m。

2、冬、雨期施工:

1、冬期當溫度低於0℃以下澆築混凝土時,應採取加熱保溫措施。澆築時,混凝土的溫度按冬施方案規定執行。在樁頂未達到設計強度50%以前不得受凍。當氣溫高於30℃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對混凝土採取緩凝措施。

2、雨期嚴格堅持隨鑽隨澆築混凝土的規定,以防遇雨成孔後灌水造成塌孔。雨天不能進行鑽孔施工。現場必須有排水的各種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內,以免造成邊坡塌方或基土沉陷、鑽孔機傾斜等。學習qq交流群44642190

3、質量標準:

1、灌注樁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的規定。

2、成孔深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以摩擦力為主的樁,沉渣厚度嚴禁大於300mm;以端承力為主的樁,沉渣厚度嚴禁大於100mm。

3、實際澆築混凝土量,嚴禁小於計算體積。

4、澆築混凝土後的樁頂標高及浮漿的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的規定。

5、鋼筋籠在製作、運輸和安裝過程中,應採取措施防止變形。吊入鑽孔時,應有保護墊塊。或墊管和墊板。

6、鋼筋籠在吊放入孔時,不得碰撞孔壁。澆築混凝土時,應採取措施固定其位置。

7、灌注樁施工完畢進行基礎開挖時,應制定合理的施工順序和技術措施,防止樁的位移和傾斜。並應檢查每根樁的縱橫水平偏差。

8、孔底虛土過多:鑽孔完畢,應及時蓋好孔口,並防止在蓋板上過車和行走。操作中應及時清理虛土。必要時可二次投鑽清土。

9、塌孔縮孔:注意土質變化,遇有砂卵石或流塑淤泥、上層滯水層滲漏等情況,應會同有關單位研究處理。

10、樁身混凝土質量差:有縮頸、空洞、夾土等,要嚴格按操作工藝邊澆築混凝土邊振搗的規定執行。嚴禁把土和雜物混入混凝土中一起澆築 。

11、混凝土澆到接近樁頂時,應隨時測量頂部標高,以免過多截樁和補樁。

承臺施工

1、施工流程:

測量放線放出承臺開挖位置—開挖基坑—邊坡支護—抄標高—破樁頭—樁基檢測—打墊層—綁紮承臺鋼筋—立模板—澆築混凝土—養護—模板拆除

基坑開挖時,一般採取分層分段均衡往下開挖,每挖1m左右應檢查邊線和邊坡,隨時糾正偏差。主墩承臺基坑較深,按3:1的比例放坡;引橋承臺開挖量不大,不需放坡。為防止超挖和保持邊坡坡度正確,機械開挖至按近設計坑底標高或邊坡邊界,應預留50cm厚土層,用人工開挖和修坡。開挖出的土方及淤泥及時採用挖機和翻斗車外運出去。 基坑挖好後,應對坑底進行抄平,修整。如挖坑時有小部分超挖,採用礫石回填夯實至與地基土基本相同的密實度。 為防止坑底擾動,基坑挖好後儘量減少暴露時間,及時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基地清理及樁頭鑿除 :

基坑開挖到低於承臺底標高10cm後,即刻採取人工進行坑底清理,然後澆注10cm厚的C15砼墊層,並保持承臺範圍乾燥,方便樁頭鑿除。樁頭鑿除前先採用人工清理樁頭上的淤泥然後採用空壓機和風鎬鑿除樁頭砼,鑿除時確保樁頭伸入承臺裡面10cm,然後清洗樁頭,在聲測管內灌水並採用人工預先疏通,確保樁基檢測順利進行,待樁基超聲波檢測合格後,即可進行承臺鋼筋和模板的安裝施工。

3、鋼筋安裝 :

鋼筋安裝前,施工人員根據測量人員提供的中線位置在承臺基坑墊層上彈線確定鋼筋擺放位置。 承臺各類鋼筋在鋼筋班加工成型,然後利用裝載機和吊車配合轉運至施工現場。 鋼筋安裝時,承臺主筋採用單面搭接連接,單面焊接長度不少於10d,其餘鋼筋採用現場綁紮。

樁基、承臺施工詳解,乾貨分享!

4、承臺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築 :

承臺按照鋼筋一次綁紮成型,混凝土澆築一次施工完成,施工過程中錯開混凝土的水化熱高峰時間,以減少混凝土水化熱的影響。混凝土分層澆築,分層振搗,每層澆築厚度40cm。混凝土振搗採用直徑50mm左右的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時插入下層混凝土10cm左右,並保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進行一次振搗,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實度和整體性。振搗中既要防止漏振,也不能過振。 澆築過程中設專人檢查鋼筋和模板的穩固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混凝土開始澆注前,為保證混凝土在輸送管內順暢運行而不堵管,先行泵送1m3水泥砂漿進行潤管。 在輸送管出料口下面,混凝土的堆積高度不超過1m。 在澆注過程中或澆注完成後,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較多,須在不影響已澆築混凝土構成的前提下,將水排除。 另外,綁紮承臺鋼筋前,將地基進行清理使之符合要求。灌注混凝土時,當地基幹燥時 先將地基溼潤。

5、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澆注完畢後即轉入養護階段,此時澆注混凝土的水化作用已基本完成,溫度的控制轉為降溫速度和內外溫差的控制,這可通過給澆注體表面覆蓋保溫材料進行保溫養護來實現。覆蓋材料可採用麻袋,也可用水直接覆蓋在基礎表面,本橋擬採用水覆蓋法。 採用蓄水養護,蓄水深度取50cm以上。在升溫階段,蓄水層能吸收混凝土的大量水化熱、減少外部低溫環境的影響,起到保溫養護與間接散熱、降溫的雙重作用。在降溫階段,蓄水層能起到延緩混凝土內部的降溫速度、減少混凝土表面的熱擴散、保持均勻散熱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因急劇降溫而產生的裂縫。

6、模板拆除 :

拆模除應滿足混凝土的強度要求外,還應滿足控制承臺混凝土裂縫的需要。混凝土澆築完成後,拆模時間應在3天后。模板拆除不允許用強力進行,而應採用適當的方式、適當的力進行,以不損壞混凝土體和模板為原則。模板拆除後下一次使用之前,應將表面灰漿、汙垢清除乾淨。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