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直接與食管相通的是什麼?

waiwai2000


選擇權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歡迎關注醫學博士團隊!


食管是一長管狀的肌性器官。對於成人來說,食管長大約25-30cm,食管的上方起自咽食管括約肌,入口的地方距離門齒大概15cm,前在環狀軟骨下緣水平,後相當於第6頸椎平面,在氣管後面向下進入後縱膈,在相當於第11胸椎水平穿過膈肌的食管裂孔,下面通著的是胃的賁門部

食管可以分為4段

①頸段:從食管入口至胸骨切跡。

②上胸段:胸骨切跡至奇靜脈弓下緣水平。

③中胸段:奇靜脈弓下緣至下肺靜脈水平。

④下胸段:下肺靜脈至賁門入口。

食管有3處生理狹窄

  1. 第一處在食管入口的地方,也就是環狀軟骨下緣平面。
  2. 第二處在主動脈弓水平,有主動脈和左支氣管橫跨食管。
  3. 最後一處在食管下端,也就是食管穿過膈肌裂孔處。

這三處狹窄的地方經常是腫瘤、憩室、瘢痕性狹窄等病變所在的區域。

食管壁及血供

食管壁自管腔向外由黏膜、黏膜下層、肌層和外膜層構成。食管無漿膜層,所以,一般食管部位的手術術後容易發生吻合口瘻。食管的血液供應來自不同的動脈,呈節段性,頸段食管主要由甲狀腺下動脈分支供血,胸上段食管來自主動脈弓發出的支氣管動脈的食管分支,胸中、下段食管接受胸主動脈起始部食管固有動脈及肋間動脈分支,胃食管連接部由胃後動脈及隔動脈分支供給。儘管這些動脈有交通支,但不豐富,特別是主動脈弓以上的部位血液供應差,所以食管手術後癒合能力較差。

食管功能

食管的主要功能是將食物迅速運輸送入胃內,食管的橫紋肌由喉返神經支配,平滑肌由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支配。食管黏膜對機械性刺激敏感,對不同食物有不同的運動反應,食物越粗糙,食管的蠕動越有力。


歡迎關注天壇醫院、阜外醫院、兒研所、北大口腔醫院醫學博士團隊!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良醫濟世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先把自己想象成美味的零食,跟著小糖來一次食物的旅程吧。

首先食物被放入嘴巴里,在牙齒的咀嚼下逐漸變碎,和唾液的混合下變成食物團,隨著一陣吞嚥動作,食物團被吞了進去。經過咽喉,這時候,來到了分岔路,一邊是氣管,一邊是食管,選擇哪條路呢?然而,食物團是沒有選擇的,有一個稱為會厭的器官會直接將通往氣管的道路堵住,食物團順理成章的來到了食管。

食物團進入食管上端後,食管肌肉就開始蠕動,使食團沿食管下行,就跟滑滑梯一樣到達了胃。成年人自吞嚥開始至蠕動到達食管末端約需9秒。食物在食管內移動的速度,以流體(比如水、可樂)最快,糊狀食物(比如粥、胡辣湯)較慢,固體(比如饅頭、米飯)最慢。水在食管中只需1秒鐘便到達食管下端。由於食管可以蠕動,人在臥位情況下,食團也能因蠕動入胃,但移動較慢。

食管全程有三處較狹窄:

第一個狹窄位於食管和咽的連接處;

第二狹窄位於食管與左支氣管交叉處;

第三狹窄為穿經膈肌處。

這些狹窄處異物容易滯留,也是腫瘤好發部位。經過食管後,食物團便來到胃部,在胃液的作用下開始被消化。接下來就會進去小腸大腸繼續進行消化吸收。

所以,經歷了食物的旅程後,我們就知道了直接與食管相通的是咽喉和胃部,氣管和食管可是不相通的,但是在某些疾病存在的情況,出現氣管食管瘻,氣管和食管就連在了一起,這個時候就需要醫生的及時治療啦。

顧小花

Suin

Apple·蘋


知麻糖


(特邀回答:協和阿偉)

食管屬於消化管道的一部分,消化管道從口腔開始,經過咽、食管、胃、小腸、大腸,到肛門結束。食管是一個前後略扁的肌性管道,位於脊柱前方,上端在第6頸椎下緣平面與咽相續,下端續於胃的賁門,全長約625px。食管按照所在的位置可分為頸段、胸段和腹段。人的食管的頸段位於氣管背後和脊柱前端,在這一段,有時會發生食管氣管瘻;胸段位於左、右肺之間的後縱膈內,胸段通過膈肌食管裂孔與腹段相連,腹段很短與胃相連。食管全程有三處較狹窄:第一個狹窄位於食管和咽的連接處,距離中切牙約375px;第二狹窄位於食管與左支氣管交叉處,距離中切牙約625px;第三狹窄為穿經膈肌處,距離中切牙約1000px。這些狹窄處異物容易滯留,也容易受到摩擦,是腫瘤好發部位。

食管癌是我國高發的腫瘤之一,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以河南省林縣發病率最高,據研究和當地飲食、水土有關。平時注意少吃、不吃過燙和醃製的食品對預防食管癌有一定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