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陶鷗:暴雪之後,Token來續

陶鷗:暴雪之後,Token來續

引言:縱觀當下,幣市處於熊市之中,除了偶爾有幾個“妖幣”出沒外,幾乎沒有亮點,但是最近“人工智能+區塊鏈”這個題材卻突然火了,逆勢拉昇,風頭和交易量直追幣王——比特幣。藉著這個契機,我採訪了全球頂級的開源人工智能公鏈MATRIX的CEO陶鷗,北京大學物理/經濟學雙學士,曾主持研發過3D虛擬社區、國內第一款遊戲內嵌式廣告系統等互聯網科技產品。本文以陶鷗人生經歷為軌跡,圍繞發生在其身上的重大變革性事件,以及Token經濟系統下的價值判斷和企業結構,認為MATRIX將為未來的經濟市場帶來決定性的影響。

這是位於北京朝陽區麥子店的一條街道,作為一條街道而言稍顯寬敞,兩邊的大使館在白色的圍牆中顯出侷促,在鐵質的圍欄之後只有寂靜。剛下過雨的地面在悶熱的空氣中放佛蒸出熱氣,沒有人,風吹過樹梢沙沙作響。

“咔嗒”,從門內透出的涼氣爭先恐後的湧出來,很快消融在熱浪中。白色襯衫中透出一雙手,然後是踩在地板的悶聲,陶鷗從門後走了出來,一股熱風撲面,在舒適中昏昏欲睡的精神被熱浪席捲,好像人生定格了一般,門裡門外,挫折與機遇,低谷與高潮,兩個世界,進進出出,不就是我們的常態嗎?陶鷗回手關上門,走進世界的中心。

遊戲在左,Token在右

或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大學不過是短暫的四年時光。憧憬中的多姿多彩不過是熒幕上演繹的一遍又一遍的俗套,當開始收拾一地的需要寄回家的物品時才發現四年已匆匆過去。正值年少的心也不免感傷。

陶鷗回想大學的生活,除了在寢室奮戰的《暗黑破壞神》以及畢業時物理/經濟雙學位,或許也並沒有剩下什麼,那些遊戲的激動人心、那些想法的靈光乍現、那些大學的種種期待,以及自己所經歷的心路歷程,或許沒人知道,自己也不曾去記憶。但他不會忘記自己曾擁有的許多美好的心情,他是一個心態樂觀的人,生活不會偏袒每一個人,但總會給樂觀的人一些幸運。

畢業所面臨的就業問題對於陶鷗而言或許還比不上離開母校的感傷來的持久。已經拿到多家包括金融方面的令人豔羨的offer,這或許就是順風順水走上人生巔峰的劇本了。但陶鷗沒有按部就班,他也許不喜歡循規蹈矩的生活,在畢業旅行前夕接到的一通遊戲公司面試電話,使他走上了迥然不同的路。

在對遊戲公司進行一番考察之後,陶鷗毅然選擇相信遊戲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他說,個人職業生涯如果能從自己感興趣的事業起步,這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魔獸世界》開始風靡全球的時候,筆者還是在初中。而那時陶鷗便已經試圖從遊戲中賺取利益,他的目標瞄準了《魔獸世界》。或許是《暗黑破壞神》的影響,也或許只是偶然,陶鷗與暴雪之間有了絲絲縷縷的聯繫。當時《魔獸世界》有50萬的玩家,通過玩遊戲的過程而產出的金幣會逐漸累積,而這之間就會存在金幣的流通。陶鷗試圖從這之間把握商機,於是雛形的遊戲交易平臺就這樣誕生了。過程很簡單,就是把中國打出來的金幣賣到國外。陶鷗回憶說,自己做的整個生態系統,下單、發貨、收貨、推廣都是自動進行的,每天什麼都不用幹,這個系統就可以自動地運行下去。當時除去所有的人工成本,淨利潤可以達到七八萬美金。這可以說是最早的數字資產甚至說數字貨幣交易及跨境電商了。當時他們的團隊基本能排到全球前三。

或許是暴雪透過他們看到了利益,也或許是感到自己的產權就這樣被別人白白的拿去賺錢,於是暴雪不高興了,運營商不滿意,便以法律的途徑維護自己的利益,他便將陶鷗的團隊起訴了,而最終暴雪以知識產權的所有權歸開發方所有為理由使得利益集團歇業。於是,陶鷗跟著失業。這件事也成為影響了陶鷗後來進入區塊鏈領域的一個因素,他說,區塊鏈時一個正確的方向的原因是因為它可以對人的數字資產進行確權。

陶鷗是不滿意的,但是當時他還無法明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到底是哪裡。在經歷了短暫的失落之後,陶鷗繼續投身市場。由於長期做海外遊戲運營項目,觸發了陶鷗做海外遊戲市場的動機。那之後,他也給新浪微博定製開發過3D社區,還主持開發過全球第一遊戲內的內嵌式廣告系統。

多年以後,在數字資產成為共識,數字經濟司空見慣的今天,陶鷗回憶過往這樣陳述,遊戲理論上是最早將數字資產以及數字貨幣概念帶到大家生活之中的產業,遊戲行業的深耕讓我很容易接受區塊鏈的思想以及數字資產的理念。從我過去的工作經歷來看,我做的每一件事實際上核心競爭力都在技術上,這也成為我一貫以來的一個核心理念: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管我做什麼行業或項目,我都希望技術能成為我的產品的護城河。

暴雪之後,Token來續

暴雪成了陶鷗心中的一個痛點,但同時也是一個深植內心的種子。

2013年對於陶鷗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一年,在經歷了社會的洗禮之後,稜角磨盡,鋒芒內斂,陶鷗少了銳氣,但多了一雙慧眼。他看到了區塊鏈的前景,也看到了未來數字資產的發展前景。同時他也發現了自己不滿意的情緒來自於哪裡。

在之後幾年的接觸和深入瞭解區塊鏈之後,陶鷗最終選擇了Token。有時候很難界定彼此的關係,或許是陶鷗選擇了Token,也或許是Token選擇了陶鷗。當然之所以開始接觸Token,也是有暴雪的影子在裡面。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以及區塊鏈與Token相輔相成的關係,通過實體或虛擬資產的Token化,將資產上鍊,實現資產的液化,能直接通過網絡來跨國界、短時差、低成本進行資產交易與轉移。就這一條,對陶鷗的觸動就是巨大的。

在不斷的深入接觸Token後,陶鷗也發現了其中的許多機制。至少他已經學會判斷Token的投資價值。

現在的Token基本上分兩類:流通介質(貨幣)類,證券類,從ICO的本質和目前的監管來說,證券類的Token不是一個合法的存在形式,所以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也許回報很高,但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標的。

對於流通介質(貨幣)類來說,決定價值的基本上在於這樣三點:

1、 流通性:本質上是經濟學裡的供需曲線,流通需求越高,Token的價值就越高,流通需求越低,Token的價值就越低。項目是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能讓Token在這個經濟體系中有效流通,有效流通性越好,Token未來的期望價值就越高。比如人民幣,如果全世界都把人民幣作為法定流通結算介質,人民幣在不增發的情況下,匯率一定一路走高;

2、 價值錨定:是否有實體的價值來錨定Token的價值,在一般人的觀念裡,一個資產的價格,應該高於它的生產成本。比如比特幣或者黃金,他們的價格下限基本上是由生產成本錨定的,比如比特幣目前的生產成本是6000美金,黃金生產成本240塊/克左右,比特幣和黃金的歷史波動曲線基本都在生產成本曲線之上波動,這就是價值錨定;

3、 共識:鑽石是共識的最好例子,這個在現實社會中幾乎沒有任何應用價值的東西,卻擁有昂貴的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的價格,這就是由整個社會的共識來確定的,在數字資產領域,比特幣就是最好的例子,比特幣的高價值完全基於整個社會對它價值的共識;

所以,有一個高流通的商業模式、有下限價格錨定以及有良好的社區共識的Token更值得投資。

當然,他也發現了Token本身是有一定額度的,這或許和比特幣有異曲同工,為了通貨緊縮而獲得增值利益。在陶鷗看來,決定Token價值的有這樣幾個因素,第一個就是流通性,本質上是經濟學裡的供需曲線,流通需求越高,Token的價值就越高,流通需求越低,Token的價值就越低。雖然通過減少數量可以達到整體通縮的表象,但最終還是要和需求性放在一起看,如果通縮幅度沒有超過流通需求下降的幅度,對於這個Token來說,本質上是通脹的。舉個例子,一個Token一年通縮了3%,但流通需求降低了5%,這個系統本質上看是有(97%/95%)-1=2.1%的通脹的。

面對這樣的市場,投資者是挺受苦,很難保證未來的市場是否會發生改變,要想建立一個完善的市場機制,陶鷗認為至少需要以下幾點,完善的監管機制;國家或政府發行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建立基於區塊鏈完善的信用及徵信體系;高性能的公鏈出現。而同時他覺得,Token的流通性越高,增值的空間就越大。

陶鷗在這樣的市場裡摸爬滾打了很多年,他經歷了很多,也嘗試了很多,但是他卻不曾找到曾經初進入遊戲行業時的熱情,也許是圈內太亂,也或許是少了年少熾熱的心。他想選擇一個合適的企業留住自己,也穩定自己。

Token經濟和自治社區

在Token不斷髮展的今天,陶鷗也不得不考慮其對未來市場經濟的影響,其中一個對於企業組織結構的影響。Token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影響,一方面會影響公司的治理制度,一方面會影響企業組織結構。通過去中心化和激勵機制的改變,使得公司不斷髮展。而同時也使得公司本身的定義開始變得模糊。這是目前大多數人的看法。陶鷗在這方面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不是讓公司的定義變得模糊,而是弱化了讓公司在產品方向的主導性,一個產品的未來不再由創造它的公司主導,而是交給整個社區主導;在未來,公司的存在感會逐步削弱,未來大型的經濟體或者產品生態圈,都將由多箇中心的社群來主導。

當然,對於未來企業的模式,陶鷗在企業效率和去中心化的角度看來,效率本質上和去中心化是很難兼顧的,人類的社會其實也是一直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間尋求平衡,他不知道在未來人類的社群會發展成什麼樣的模式,事實上真正高效,可信任同時穩定的組織模式是存在的,比如蜂群,可以很好地保持一致性同時又能很高效地作出決策,只是不確定人類的生物特性能否進化出蜂群思維這樣的群體思維,如果人工智能發展到極致可以和人類智能進行結合,這個目標是有可能實現的。

作為一個骨灰級遊戲玩家而言,高度自由的社區化公司是值得期待的,畢竟追求高度自由的玩法,也是未來遊戲的大趨勢,這種思想嫁接到公司,又何嘗不可那?雖然可能很難做到完全的去中心化,但是這種模式已經足以讓人著迷。

起於遊戲,達於公鏈

遊戲中天然存在的數字資產和區塊鏈的快速崛起,給陶鷗打開了一扇窗。他被這個數字經濟世界深深吸引,這就是他要的新世界。

陶鷗在2017年成立MATRIX,最初的構思只是想將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升級成Intellegent Contract(智慧合約),後來隨著鄧仰東和李慶華兩位科學家的加入,幾個核心團隊成員發現區塊鏈可以用人工智能優化的地方還有很多,於是便統一成做公鏈了,這也是MATRIX這個項目的雛形。

最終,MATRIX被團隊定格為將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深度結合新一代的區塊鏈。經過和兩位科學家日以繼夜的深入討論,大家達成共識,MATRIX不但要能夠支持開發人員充分發揮想象開發各種應用,也要能夠提供人性化的界面滿足個人用戶的日常使用。後來,這個目標被定性為MATRIX要實現的一個重要的指標——用戶和開發者友好。

對於MATRIX的規劃,陶鷗早已胸有成竹。在他的規劃中,MATRIX應該是一個將人工智能技術和區塊鏈技術全方位融合,涵蓋了鏈上參數、共識算法、智能合約、應用服務等各個方面的一個全球公鏈。

陶鷗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普通用戶只需輸入交易目的,然後描述交易條件,就可以自動生成可用的智能合約,真正實現人人都可用的“智慧合約”。陶鷗坦言,他希望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到MATRIX提供的人工智能服務。

尾聲

走出辦公的大樓,已是七點半,外面的天色漸漸趨近黑暗,悶熱一如既往,安靜侵襲了整個內心,在暗色調的世界裡,想起陶鷗訪談的最後一筆,也許內心也是寧靜的。與我錯身而過的身影,是陶鷗,也不是陶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