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在這個“軍魂發源的地方”,他們如何百戰百勝

在這個“軍魂發源的地方”,他們如何百戰百勝

■中國軍網記者 馬嘉隆

在這個“軍魂發源的地方”,他們如何百戰百勝

1942年11月上旬,紅一連被授予“百戰百勝”錦旗。

華山腳下,駐守著一支曾在人民軍隊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一筆的英雄連隊——紅一連。這支連隊,戰績輝煌。血戰湘江、強渡烏江、智取遵義、圍困長春、攻克天津……在諸多耳熟能詳的戰役戰鬥中,他們都曾作為主力部隊投入戰鬥。在300餘場戰爭的磨礪中,這裡湧現出“盤腸英雄”姜東海、“英雄射手”那慶文等諸多英雄模範。

在這個“軍魂發源的地方”,他們如何百戰百勝

紅一連連史館中的“百戰百勝”錦旗。

走進紅一連連史館,在眾多的錦旗中,有一面格外吸引記者的目光。只見暗紅色的旗面上,繡著四個淡黃色的大字:“百戰百勝”。透過滄桑的旗幟,似能看到當年的烽火。1942年11月15日,上級命令一連直奔雙山頭阻斷日偽軍退路,一連領命後連夜奔襲80公里,與敵潰逃部隊遭遇,獨立殲敵2個排,並與隨後趕到的友鄰部隊全殲敵軍。戰後,紅一連被新四軍3師授予“百戰百勝”榮譽稱號。

革命戰爭年代,這支連隊為何百戰百勝?這要從“支部建在連上”的創舉說起。

1927年9月,秋收起義部隊攻打長沙受挫,工農革命軍餘部向井岡山轉移。失利,讓一些戰士對中國革命的未來產生了懷疑。時任前敵委員會書記的毛澤東來到戰士身邊,逐一和他們談心。這時,有一個現象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在眾多連隊中,有4名幹部黨員和1名戰士黨員的1團1營2連(紅一連前身),因為戰士中間有黨員的身影,士氣最高、紀律最好。毛澤東由此產生了將黨支部由團一級建到連一級的想法。

1927年10月15日晚,在水口鎮葉家祠的閣樓上,毛委員帶著在紅一連剛發展的6位新黨員莊嚴宣誓:“犧牲個人,努力革命,階級鬥爭,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隨後,他親自在這裡建了紅軍首個連隊黨支部。

把支部建在連上,使黨的聲音直達軍隊的“神經末梢”,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更直接地影響到每一位衝鋒陷陣的戰士。上至指戰員,下至班排戰士,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為鄰里鄉親的幸福、為勞苦大眾的解放而戰。在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軍隊上下同心,所向披靡。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為人民軍隊注入了獨有的紅色基因。將支部建在連上的制度,則使這份初心在廣大基層戰士中落地生根,並迅速轉化為一往無前的打贏動力。

在這個“軍魂發源的地方”,他們如何百戰百勝

每逢大項任務,紅一連官兵都會面向連旗宣誓。胡善雨、韓理攝

支部建在連上,確保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給人民軍隊帶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擁有人民軍隊首個連隊黨支部的紅一連,也因此被譽為“軍魂發源的地方”。紅一連的先輩,用一次次無可辯駁的戰績,向世人展示出這一制度的成果。

1928年1月,國民黨軍對井岡山發動第一次“進剿”。紅一連負責擔任寧岡新城戰鬥中的主攻連,經過討論,一連決定由黨代表鄭毓秀率部佯攻,由連長劉磊帶突擊隊對敵指揮所進行“斬首”。臨戰動員大會上,鄭毓秀問大家:“誰願意擔任這次戰鬥中的突擊隊員?”一班長賴毅第一個站起來說:“我是黨員,讓我上!”緊接著連隊16名黨員全都站了起來,積極請戰。拂曉前,連長劉磊帶領二排長韓偉及10名黨員突擊隊員直插敵軍指揮所,癱瘓了敵軍的指揮機構,打了自上井岡山以來的第一個漂亮仗。

黨員帶頭,從此成為了紅一連的光榮傳統。“英雄射手”那慶文,在被敵燃燒彈燒著軍服的情況下,忍痛堅持戰鬥,打退敵人多次進攻;“盤腸英雄”姜東海,在戰鬥中腹部受傷,他毅然把流出來的腸子塞了回去,用手捂著傷口繼續戰鬥。這些為了信仰殞身不恤的優秀共產黨員,在革命戰爭年代用衝鋒在前的身影,激勵著全連戰士奮不顧身,贏得了一場又一場戰鬥,為連隊斬獲了百戰百勝的榮譽。

在這個“軍魂發源的地方”,他們如何百戰百勝

紅一連模擬實戰背景,在某陌生地域開展進攻戰鬥演練。連長周光魁在指揮戰鬥。胡善雨、韓理 攝

這份榮譽,數十年後的紅一連能不能在承平日久的環境中傳承下來?答案,只能在“戰場”上尋找。“中部利劍-2016”實兵對抗演習中,紅一連奉命執行縱深穿插任務,走大路暴露的概率極高,走小路也很可能被潛伏哨發現。連隊當機立斷,從山裡開出條新路。山上樹木叢生,連長和指導員一言不發,拿出砍刀走向隊伍的最前方劈開荊棘。沒有其他的動員,班長和黨員們自覺分成兩組,在連長和指導員的帶領下輪流開路。

奔襲鏖戰10多個小時後,紅一連成功完成上級賦予的任務,打掉敵方指揮所。就在他們想喘口氣時,一項新任務來了。上級命令他們轉入防禦狀態,堅守4小時。時間緊任務重,防護手套不夠用,很多戰士就徒手撕扯鐵絲設立鐵絲網;土地堅硬,一鍬下去都見不到一個坑,戰士們輪流上陣挖掩體,挖斷了十幾把工兵鍬,許多戰士的手掌都磨破了。進入防守位置後,藍軍展開猛烈進攻,雙方來回搶奪陣地,幾輪下來紅一連就只剩50餘人。這時,藍軍又調來了為總攻預留的藍軍一連……

那場戰鬥,已連續行軍、作戰近一夜的紅一連,又整整打了7個小時,成功遲滯對方的進攻行動,藍軍始終未能越過紅一連的陣地。觀戰的導調人員由衷地稱讚:“紅一連,不愧是紅一連!”

支撐他們的動力源自哪裡?正如連長周光魁的戰前動員所說;“我們是一連,對方也是一連。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一定能拼到最後,因為我們比對方多了一個‘紅’字。”

在這個“軍魂發源的地方”,他們如何百戰百勝

王晨在訓練場上努力訓練。

和平年代,先輩為紅一連官兵們留下的“紅色遺產”,激勵著他們在任務面前,奮勇爭先,永不言棄。光輝的歷史、強烈的榮譽感和團結和諧的氛圍,也感染著每個新加入的戰士,使其努力成為其中合格的一員。九班戰士王晨,在新兵時期是出了名的“刺兒頭”,從學校來到軍營後,他對這裡的印象只有兩個字——枯燥。時任新兵排長王玉光了解情況後,經常給他“開小灶”,一有空就拉著王晨來到學習室,和他一起學習領悟習主席勉勵青年奮進的系列講話,給他鼓勁兒:“第一步不精彩不要緊,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打個翻身仗。”王晨讀著排長送給他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品味著什麼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在心得體會本上寫下了這樣一行字:“不負韶華,不負光陰;幹出樣子,點亮青春。”

下連後,王晨被安排到連史館當解說員。起初,他並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只覺得把解說詞背過,完成任務就好。一天,在背誦解說詞時,王晨猛然發現,連隊自1927年建連,歷史記錄從未間斷,從四十年代的錦旗、五十年代的獎狀,再到今天的獎牌,都靜靜陳列在展館中。他的內心不禁起了波瀾:“這些榮譽是一代代紅一連人用汗水、青春、鮮血,乃至生命換來的。今天我們在談連史,總有一天我們這一代人也會成為歷史,我不想多少年後的紅一連人再談論連史時,會提到一個叫做王晨的人曾給這個連隊抹黑,我不想做紅一連歷史的罪人。”

從此,王晨在訓練和其他任務中更加積極,他定了個小目標:“每天好好訓練、好好工作,爭取每天晚點名得到一次表揚。”一年多的拼搏,他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紅一連戰士。2017年8月,連隊在野外駐訓,王晨被安排留守,負責為來隊參觀的軍地領導解說連史。9月29日是連慶90週年的日子,王晨和留守的一個班長把連隊衛生裡裡外外打掃了一遍,最後來到連史館。站在主題浮雕前,當兵一年多的經歷一幕幕在王晨腦海中浮現。那一刻,他淚流滿面,因為,他終於可以站在連史館中,面對著這麼多榮譽,面對著主題浮雕,面對著毛主席和六名老班長,拍著胸脯說:“我是一名合格的紅一連的兵,我是紅軍的傳人!”

在這個“軍魂發源的地方”,他們如何百戰百勝

紅一連排長鬍貫蕾為戰士們講傳統。胡善雨、韓理 攝

紅一連有“過三關”的傳統,每個新任職的幹部,都要當著全連戰士的面經受檢驗,過傳統關、理論關、軍事關。講不清連隊傳統不放過,學不深黨的創新理論不放過,通不過軍事訓練考核更不放過。每一任連主官任職時,都要由上一任主官交接連旗。連長周光魁始終清晰地記得從老連長米秀剛手裡接過連旗時的場景。那天,老連長叮囑他:“作為紅一連的連長,要看淡頭上的光環,走實腳下的道路,能打仗的一連才是紅一連。”

正如老連長所說,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勝仗,是評判紅一連“紅不紅”的重要標準。為了打贏,黨支部這個戰鬥堡壘自身素質首先要過硬。旅首屆“軍魂杯”運動會,連隊獲得建制連總分第一名,在取得的12塊獎牌中,黨員拿了11塊,支委佔了5塊。指導員王玉光表示,每名支委、黨員都要成為推動紅一連前進的獨立動力源,這樣連隊才能高速發展、快速前進。黨支部這個火車頭,不僅要動力強勁,更要成為聚能器,融匯各節車廂的動力源。凝聚官兵,就要靠模範帶頭、官兵一致的老傳統。

在訓練場上,支委、黨員永遠是訓練最刻苦的一批人,也是對自己、對官兵要求最嚴格的一批人。一班副班長路繼承,2013年入伍,2015年他就隨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開赴南蘇丹。經歷過戰火的考驗,他深感實戰化訓練的重要性。歸國後,作為帶兵骨幹,他對新戰士的要求更為嚴格。一次,他帶新兵進行挖掩體訓練,土地特別堅硬,時常能挖出石塊。一名新兵抱怨說:“地太硬了,真的挖不動了。”路繼承沒有批評他,拿過戰士手中的工兵鍬,一聲不吭挖了起來。很快,一個標準的掩體就完成了。他放下工兵鍬,和戰士們說:“不是地太硬,是你們的心太軟。”戰爭,不可能專門選擇在一片適合挖掩體的土壤上進行,那就只能把自己的意志磨練得比最硬的石頭還要硬。這正是人民軍隊從血與火中傳下來的那股“氣”。

在這個“軍魂發源的地方”,他們如何百戰百勝

支委一班人示範快速蹬車。胡善雨、韓理 攝

那股“氣”,曾是人民軍隊在革命戰爭年代的制勝法寶之一。但想打贏未來的戰爭,還需要著眼未來戰場矢志創新。連隊數任黨支部和有相關特長的戰士組成攻關小組,建立互學機制,集智研發出“裝甲步兵連山地進攻戰鬥模擬對抗系統”“震動頭盔”“戰備庫室管理系統”等新軟件、裝備、系統,有效提升了部隊山地進攻、夜間作戰、日常戰備等方面適應未來戰場的能力。

平日裡當好表率,戰鬥時,黨員更是始終和革命前輩們一樣衝鋒在最前方。在紅一連,黨員的身份,除了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義務和責任,且榮譽越高,責任越重。每逢重大任務,紅一連都要組成黨員突擊隊,每月民主評選出的6名優秀黨員,則是突擊隊的“刀尖”。2016年9月,駐地附近由於連日降雨引發山洪,數棟民房被沖垮,需要緊急救援。紅一連當即挑選20名黨員前往救援。救援現場,有一棟房屋被洪水圍困,搖搖欲墜,裡面還有村民。指導員瞭解到情況後,伸手一指,喊道:“來六個人,成立突擊隊,去那邊!”剛到連隊不久的排長鬍貫蕾主動請戰,卻被指導員攔住:“任務很危險,優秀黨員才能上,這是老規矩,你還不夠格。”看著6名優秀黨員遠去的身影,胡貫蕾感慨萬千,更加堅定了要爭當優秀黨員的決心。

新時代,紅一連在強軍路上行穩致遠,無人掉隊。2017年,移防不久,集團軍就組織了一次事先完全不打招呼的拉動考核,隨機抽選人員抽考14個課目,紅一連參考97人次,合格率100%,良好率85.7%,優秀率64.3%。

全員過硬的良好成績,正是連隊整體奮發向上的一個縮影。曾在一連蹲點的該旅政委段傑輝認為,這支部隊最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每一名官兵都對連隊榮譽有一種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為了將這份榮譽保持下去,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紅一連戰士,全連官兵始終保持著奮勇爭先的精神面貌。

奮勇爭先,是為了無愧於紅一連之名。那麼,紅一連又象徵著什麼?戰爭年代,紅一連體現了披荊斬棘、捨我其誰的無畏氣概;和平年代,紅一連則堅持著不忘初心、矢志打贏的高度自覺。“聽黨指揮”四個字,在軍魂發源的紅一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踐行共產黨人初心的自覺行動。他們深深懂得,“能戰,方能止戰。”只有一支能打勝仗的軍隊,才能讓人民安享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

在血管中奔流不息的紅色基因,讓紅一連在臨危臨戰之際豪氣干雲,不負赤誠初心,九十餘載從無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