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被譽為“千古第一後”,霸氣且風流,影響了後世華夏進程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不少權傾朝野的女人,有以清明著稱的東漢鄧綏皇后,也有揹負罵名的滿清慈禧太后。然而若論對中華文明貢獻最大的,除了後來當上皇帝的武曌,當屬北魏的馮太后。

被譽為“千古第一後”,霸氣且風流,影響了後世華夏進程

馮太后,名不詳,是北燕國皇族的之後。拓跋燾滅亡北燕後,被帶進宮中當奴婢,後被文成帝拓跋濬選中做了貴人,兩人感情融洽,不久就被立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年僅25歲的文成帝去世,馮後悲痛欲絕,欲以身殉葬,被左右勸阻救回。此後馮後似乎參透了生死,開始了她一生的執政生涯。

由於北魏是鮮卑當政,還存有不少落後的習俗。馮太后是漢人,因此在她掌權期間,極力的推崇漢化,使北魏的漢化運動達到了巔峰。三長制、均田制、班祿制的推行,更是讓北魏加快了在向農業封建大國轉變的步伐,其政策影響力甚至擴及後續的朝代。

被譽為“千古第一後”,霸氣且風流,影響了後世華夏進程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而孝文帝從小就深受馮太后漢化的影響,所以對漢文化有著極深的認同感,在他親政後,又按照漢朝的典章制度進行改革,在北魏國內推崇學漢語,穿漢服、改漢姓,學漢禮,這讓整個鮮卑的文化根基發生了改變,以至於後來的鮮卑人都不會說鮮卑語。這為後來隋唐的大一統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以及民族認同感。而這一切都是馮太后推行漢化衍生出的結果,所以說馮太后對中華民族的進程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被譽為“千古第一後”,霸氣且風流,影響了後世華夏進程

然而鐵腕霸氣的馮太后,在聰明果決長於權術的背後,也有著不少讓後人傳言的風流韻事。文成帝死時,馮太后年僅24歲,正當情慾旺盛之際,於是很快就耐不住寂寞,時常把一個叫李弈的英俊美男子召進宮中侍寢。新繼位的獻文帝得到風聲,對宮中的淫亂頗為不悅,世人也常有異言。皇興四年(470年),李弈兄長李敷被人告發隱罪二三十條,獻文帝由此藉機把李弈兄弟一併處死。這讓馮太后大為憤怒,最終逼迫得獻文帝把皇位傳給尚為年幼的太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重掌朝綱。18歲的獻文帝只好當起了太上皇,沒多久就離奇暴崩,傳為馮太后毒死。

不過好在馮太后風流的一面是以才幹為支撐,在她執政的二十多年間,通過一些列的改革,使北魏國力達到鼎盛,改革的成果還對中華民族的進程產生了積極的重大影響。因此,她也被譽為了千古第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