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當我去咖啡廳時我在喝些什麼

來源:沏茶店(ID:kiss_a_ten)

当我去咖啡厅时我在喝些什么
当我去咖啡厅时我在喝些什么
当我去咖啡厅时我在喝些什么

如果評選生命中最舉足輕重的飲品,我一邊覺得沒有比這更無聊的思考,一邊覺得贏家非牛奶莫屬。十五年風雨無阻,讓我有了現在的身高。不過如只算高中到現在這幾年,拿鐵絕對一舉拿下冠軍。如果讓拿鐵發表獲獎感言,它肯定會說:“感謝你古怪的生活習慣,給了我足夠的出場機會。”

寫作業只去咖啡廳,看書只去咖啡廳,碼字只去咖啡廳,發呆只去咖啡廳。

這個奇異的生活習慣約在初中嶄露頭角,在大學逐漸成形。初中時記得同學問到聚會哪裡集合,我做主的話這答案一定是“光谷步行街或者銷品茂門口的星巴克“。大學更是將此精神發揮到極致。若是微信不回電話不接,直接去離家最近的咖啡廳,十拿九穩。

為自己這個行為,很長一段時間都找不到成因。只知道若是在圖書館連續待上一週,再聞到那股味都是一陣噁心。可討論樓層倒還勉勉強強,去到了安靜樓層可能三天就要抓狂然後逃走了。

直到大二的一天,很意外的一個下午。我在網上百無聊賴的閒逛,一個意外點進了井上雄彥先生(1)的訪談。井上聊到自己也有與我相同的怪習慣,大致是隻能在咖啡廳完成漫畫的Name(2)部分。井上把“咖啡廳”歸為一個半私人半公開的場所。大家共享一個咖啡廳,但是在自己桌子範圍內又是能自由活動的獨立空間,大家互不打擾。雖說有獨立空間,自己又不能自在得開起小差,因為咖啡廳裡的陌生人群起到了監督的作用。這種介於獨立和公開的環境很能加快人的效率。

所言甚是。沒法在圖書館待下去的大致原因是因為我是個注意力渙散的人。我認為注意力不集中大致是一種對於身邊事物的高度關心,對大量信息的強烈需求。所以安靜得只剩下自己耳鳴的圖書館反而令人感到焦慮。適度嘈雜的咖啡廳倒成了最佳場所。

每次到咖啡廳便會來一杯拿鐵。很幸運,初期雖然錯誤的嘗試了幾次卡布奇諾,但很快的找到了自己習慣的拿鐵。我對原味拿鐵的依賴,大致就是每次店員理所當然的問到我要不要香草拿鐵,我都笑笑說沒事了原味的就好。然後就會坐下來想想,出於自己對牛奶的熱愛,第一次買咖啡就該直接說到“請給我含牛奶最多的那種”。

近一年事情出了意外。有一次我誤拿別人的抹茶拿鐵後,事情從此變成了二選一 。這對我來說多麼不易,對於一個在必勝客吃了一輩子“田園風光”,“意式肉醬面”和“雞茸蘑菇湯”組合的人,為點菜單上添上一筆就是發現新大陸一樣偉大的事。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永遠熱衷於嘗試店內推出的新品”,一種“一樣吃慣的吃一輩子”。我屬於後者。雖說品嚐食物的習慣不能和生活態度劃等號,因為我也見過有些人勇於賞試新食物但生活止步不前,但是我絕對是將兩者合二為一併貫徹至終的人。說得好聽、狡辯一點,我是專情。說的客觀,批判一點,這就是懶於嘗試。沒有多喜歡拿鐵,只是找到了自己舒適的方式,就想一直懶在這裡。

懶惰能七宗罪榜上有名,不是沒有道理。以前想不通,覺著這懶惰比起那些憤怒,貪慾,傲慢來說,顯得太輕。因為它不影響別人,不掠奪也不侵犯。現在想想,懶惰對自己的懲罰是極重的。它讓你和想象的生活永遠一步之遙,讓你的理想永遠停留在夢想。

寫到這,我的拿鐵也好了。我起身,走向咖啡製作臺的盡頭。心想著如果咖啡店有賣可樂,榜首肯定易主,我估計也發胖得一塌糊塗。

作者簡介:Lydia,現留學美國,文娛愛好者。 百老匯、影院、展覽、人文之旅,我立志從文化的角度分享我的留洋經歷和個人思考。

当我去咖啡厅时我在喝些什么

長按二維碼關注魯稚的陽臺(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