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如何讓石首的湖泊既有“顏值”也有“價值”?

3月14日,石首市委書記劉忠誠率水利、水產等部門,專題調研湖泊收回承包經營權後的管護、經營等工作。劉忠誠強調,收回後的國有湖泊要體現政府的主導型,生態的優先性,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財富。

如何讓石首的湖泊既有“顏值”也有“價值”?

在2016年底,石首市委市政府以生態優先、提升水質為目標,作出了對全市44個湖泊收回承包經營權,實行人放天養、清水養殖的重大決定,並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現如今,全市44個湖泊已經全部收回,收回後的湖泊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其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成為市委市政府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

如何讓石首的湖泊既有“顏值”也有“價值”?

在東昇鎮境內,有大小湖泊7個,其中最大的是鴨子湖,有8500畝,最深處達31米。劉忠誠來到這裡,向湖場長王二九詳細瞭解湖泊收回後的情況。據王二九介紹,湖泊收回後,水質由之前的V類變為III類,能更好的滿足防洪和水源地需求,但還存在諸如生產流動資金不足、養殖效益下降、湖泊管理不強等問題。東昇鎮內的黃家拐湖是水產局的管理湖區,去年收回承包經營權後,養殖的清水魚市場價格比精養魚池價格高出二塊錢。

如何讓石首的湖泊既有“顏值”也有“價值”?

聽到這些情況後,劉忠誠強調,石首最大的優勢就是山水資源,要堅定對湖泊收回的信心,理順湖泊的經驗管理體制,體現政府的主導性、生態的優先性,為子孫後代留下一湖碧水;要優化湖泊的管理,探索公益優先、經營為輔的制度化模式;要改善湖泊的經營體制,在成品魚的“質量”上做文章,體現優質魚產品的中高端供應體系,讓湖泊既有“顏值”也有“價值”。

如何讓石首的湖泊既有“顏值”也有“價值”?

據悉,根據石首市2017年第四季度的水質監測結果顯示,Ⅲ類水質湖泊2個,比2016年同期增加1個,IV類水質湖泊15個,比2016年同期增加6個,V類水質湖泊18個,比2016年同期減少1個,劣V類水質湖泊6個,比2016年同期減少9個;無水樣取湖泊3個(廖家淵、大公湖、東都湖)。其中全市20個千畝以上湖泊,Ⅲ類水質2個,比2016年同期增加1個;V類水質9個,比2016年同期增加6個;V類水質湖泊8個,比2016年同期減少4個;分V類水質1個,較2016年同期減少4個。千畝以下湖泊24個,劣V類水質湖泊5個,比2016年同期減少5個。(石首市新聞中心記者:徐聖嵐 通訊員:李傳猛 編輯:熊銘 編審:王豔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