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我國有一座與比薩斜塔和艾菲爾鐵塔齊名的木塔你知道嗎

我國有一座與比薩斜塔和艾菲爾鐵塔齊名的木塔你知道嗎

釋迦塔概況

佛宮寺釋迦塔(簡稱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的佛宮寺內,由遼興宗(1016—1055)皇后蕭達裡(?—1076)倡議,建於遼道宗清寧2年(1056),增建於金明昌6年(1195)。塔身呈平面八角形,底層直徑30.27米,高67.31米,是中國現存最古的純木結構塔,耗紅松木3,000立方米,重2,600多噸,無釘無鉚,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2016年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

我國有一座與比薩斜塔和艾菲爾鐵塔齊名的木塔你知道嗎

釋迦塔的建造背景

遼國(916—1125)在和北宋(960—1127)經過長達40餘年的對峙之後,終因軍事上的勝利而於1005年1月簽訂史稱“澶淵之盟”(澶淵即今河南濮陽)的和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以白溝河(發源於太行山,途經山西東部、河北張家口、保定等地區,最後流入白洋淀)為邊界;北宋成為遼國的納貢國,每年向遼進貢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此後百餘年間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遼國擺脫了戰爭的困擾,轉而關心經濟和文化建設,為釋迦塔的建造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與建造環境。

我國有一座與比薩斜塔和艾菲爾鐵塔齊名的木塔你知道嗎

建造釋迦塔的人才來源

隨著遼國版圖的擴大,在古“絲綢之路”上活躍著的佛寺建築人才開始湧向西京大同;在中原,由於周世宗柴榮(921—959,954—959在位)奉行的滅佛政策,使得佛門中大德高僧巨擘能人一時間逃向遼國和西夏。以上兩股力量在遼國重用人才的政策之下得以充分釋放,補充了遼國建築力量的先天不足。

我國有一座與比薩斜塔和艾菲爾鐵塔齊名的木塔你知道嗎

(網絡圖片)

釋迦塔的結構與佈局

釋迦塔,處於佛宮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佈局,其設計風格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築技巧,54種斗拱組合形式各異,梁、坊、柱被結成一個整體,形成八邊形的中空結構層。

塔身被建造在4米高的臺基上,1層南北各開一門,立面重簷,以上各層均為單簷,共5層6簷,各層間夾設有暗層,實為9層。因底層為重簷並有迴廊,故外觀為6層屋簷。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有柱子32根(外24根、內8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

在2層以上,外周設平座欄杆,上下各層裝有木質樓梯,逐級攀登即可達頂;2至5層每層有4門,均設木隔扇;塔頂為八角攢尖式。

我國有一座與比薩斜塔和艾菲爾鐵塔齊名的木塔你知道嗎

(網絡圖片)

釋迦塔塔內主要文物

釋迦塔供奉著兩顆佛牙舍利,盛裝在兩座七寶供奉的銀廓裡,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塔內各層均塑佛像,其中最大的釋迦牟尼佛像高11米在1層。

釋迦塔塔內有明、清及民國匾、聯 54 塊,還有一批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中國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經卷為數較多,有手抄本,有遼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經卷長達30多米。

我國有一座與比薩斜塔和艾菲爾鐵塔齊名的木塔你知道嗎

佛宮寺釋迦塔的歷史沿革

永樂21年(1423),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2—1424在位)率軍出師宣化,回擊南侵的韃靼及瓦剌部,返京途經應州,揮筆題寫了“峻極神工”四字(此匾於萬曆41年重裝)。

明正德12年(1517),韃靼小王子達延汗(成吉思汗的第15世孫,1473— 1516)掠應州,明總兵王勳迎戰,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1505—1521在位)率師援應,與韃靼人血戰6天大捷。次年7月明武宗再次來應州,登塔宴賞功臣,題寫“天下奇觀”4字讚美木塔。

1926年,馮(1882—1948)閻(1883—1960)大戰在山西爆發,釋迦塔中彈200餘發。

1948年,守城的國民黨軍隊以木塔為制高點設立了機槍陣地,木塔被12發炮彈擊中。

我國有一座與比薩斜塔和艾菲爾鐵塔齊名的木塔你知道嗎

釋迦塔所獲殊榮

釋迦塔矗立在佛宮寺近千年,經受了數不清的風霜雨雪強地震的侵蝕,其高超的建塔技術甚至超過了現代建築學的科技水平。

釋迦塔是中國古建築中使用斗拱種類最多,造型設計最為精妙的建築,被稱為“中國古建築斗拱博物館”,是中國古建築的傑出代表;與比薩斜塔、艾菲爾鐵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2012年,釋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文+圖:王永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