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一、城市概況

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直譯為木頭島),位於瑞典的東海岸,瀕波羅的海(The Baltic),梅拉倫湖(Lake Malaren)入海處。為了抗擊海盜侵擾,早期住民曾用圓木(stock)在此小島(holm,現市中心老城)上建造了一座城堡,並在水中設置木樁障礙,木頭島(Stockholm)的名稱由此而流傳了起來,這僅為斯德哥爾摩名稱來源的說法之一。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建城於13世紀,1436年被定為都城,並逐漸發展成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Scandinavian Peninsula)上的最大城市、瑞典王國第一大城市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市區面積為186平方千米,分佈在14座島嶼和一個半島上,由70餘座橋樑將其聯為一體,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市區人口:80.6萬(2017);地理座標:北緯59°18',東經18°10';時區:UTC +1。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二、經濟概況

斯德哥爾摩,城市產業體系比較合理,幾乎沒有重工業,工業總產值和商業零售總額均佔全國的20%以上,設有45%的大型企業總部,就業崗位的85%由服務業提供,擁有相當雄厚的經濟實力。

斯德哥爾摩是瑞典的經濟與金融中心,擁有瑞典主要銀行總部如瑞典銀行(Swedbank)、瑞典商業銀行(Handelsbanken)和北歐斯安銀行(SEB)。大部分保險公司如斯堪的亞保險公司(Skandia)的總部和瑞典股票交易中心也設在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城市北部的西斯塔衛星城(Xisita satellite city)是北歐最大的信息科技中心,被稱為“歐洲的硅谷”,吸引了瑞典本土通訊巨頭愛立信以及多家世界一流的計算機、電子、通訊企業如微軟、IBM、諾基亞、惠普等在此落戶,中國的華為通訊和中興電子等公司也在此設有研發基地,推動著斯德哥爾摩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已經成為最主要的產業。根據歐洲商情市場調研公司(Euromonitor)的調查,每年約有一百萬名遊客到訪斯德哥爾摩,位居北歐城市第二位。

……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三、主要旅遊景區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Stockholm Stadshuset)位於梅拉倫湖畔國王島(KungsHolmen)的東南角,是市府辦公地和每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地,是瑞典建築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建於1923年。市政廳呈庭院式結構(一圈建築裡是一個小廣場),建築兩邊臨水,用800萬塊紅磚砌成的外牆在高低錯落、虛實相諧中保持著北歐傳統古典建築的詩情畫意;以卡爾馬聯盟(Kalmarunionen,丹麥、瑞典、挪威三國斯堪的納維亞共主聯邦,1397—1524)金色三王冠為頂的塔樓(高106米)巍然矗立,與沿水面展開的裙房形成強烈的對比;加之裝飾性很強的縱向長條窗,整座建築猶如一艘航行中的大船,宏偉壯麗。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藍廳”(宴會廳)是一個內庭院式的大廳,與整座建築的外庭院相呼應,原設計在紅磚表面加一層藍色的馬賽克(未實施)而得名。每年的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瑞典國王、王后與各方貴賓共聚一堂,為本年度的諾貝爾獎得主們舉行盛大的慶祝晚宴,使這裡成為了當今世界上頂級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經濟、文學等大師為之奮鬥終身的“聖壇”。因留下了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身影,藍廳也凸顯了她獨一無二的高貴氣質(注: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地為挪威首都奧斯陸市政廳)。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金廳”是市政廳另一裝飾華麗的大廳,縱深25米,四壁及壁畫使用了約1,800萬塊1平方釐米大小的金屬或玻璃塊(在兩片玻璃之間夾上金箔)鑲貼而成,金碧輝煌。壁畫取材於歷史故事,左壁敘事、右壁述人,表現了瑞典的各個歷史時期以及史上的重要人物。廳口左側正牆為大型鑲嵌畫《梅拉倫湖女神像》,在畫的下部是一些來自歐洲和亞洲的人們,象徵著梅拉倫湖與波羅的海結合而誕生的斯德哥爾摩,鶯歌燕舞,是人類嚮往的美好之地。這是一幅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傑作,也是市政廳的“鎮廳之寶”。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議會廳,即斯德哥爾摩議員們開會的地方。這裡最具特色且最漂亮的是大廳內船形的屋頂,像一艘倒扣著的維京船(海盜船),很符合北歐維京時代的建築風格。設計師在屋頂上畫出日月星辰,以表示議會所探討的話題,沒有見不得光的內容;擠壓在一起的日月星辰體現了另一種美,色彩充盈的咫尺之間,畫外的天地卻是廣闊無限。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議會廳每個議員的座位是固定的。樓上兩頭設有階梯座席供市民和記者旁聽使用,議員們所討論或表決內容廣泛接收社會各界的監督。進入信息時代,現在的會議都有電視直播,來現場旁聽的人相對減少了。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小宴會廳、百拱廳和法國廳等等。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瑞典王宮為一座方形小城堡,建於17世紀,是瑞典國王辦公和舉行慶典的地方,位於梅拉倫湖的聖靈島(Helgeandsholm)上,王宮正面的大門前兩隻張牙舞爪的石獅子分立兩旁,由數名頭戴紅纓軍帽、身穿中世紀軍服的衛兵守護著,是斯德哥爾摩主要旅遊景點之一。皇家寓所、古斯塔夫三世(Gustavus III,1746-1792,1771-1792在位)的珍藏博物館、珍寶館、三王冠(卡爾馬聯盟)博物館、皇家兵器館等現對外開放,在此可以參觀各種金銀珠寶、精美的器皿,以及宮內精美的壁畫和浮雕。身著華麗服飾的王宮衛隊士兵,每天中午都在王宮廣場按古老的傳統換崗儀式莊嚴地換崗;遇公休日還有軍樂隊演奏,為觀光客的一大看點。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大教堂(Storkyrkan),其正式名稱為聖尼古拉教堂(Sankt Nikolai kyrka),為磚砌哥特式建築。大教堂毗鄰瑞典王宮,位於王宮斜坡(Slottsbacken)的西部頂點,是斯德哥爾摩老城最古老的教堂,也是一座皇家教堂,其歷史可上溯到1279年,1527年成為馬丁•路德的新教徒教堂,現在為斯德哥爾摩大教堂。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在大教堂東側外立有一尊被譽為瑞典宗教改革之父、瑞典首位現代作家奧羅斯•佩特利(Olaus Petri,著有《瑞典編年史》)雕像。大教堂內除展示歷代皇家騎士徽章外,還珍藏有木雕聖喬治屠龍(St. George and Dragon)、油畫《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ement)、球形燭臺(The Light Globe)、七枝燭臺(The Seven-Branched Candlestick)、銀祭壇(The Silver Altar)、皇家寶座(The Royal Pews)和神壇(The Pulpit)等“教堂七寶”。

自15世紀初以來,所有瑞典國王的加冕儀式都在大教堂內舉行;最後一位在這裡加冕的國王是奧斯卡二世(Oscar II,1829-1907,1872—1907在位);在2010年在此為瑞典公主舉辦了皇家婚禮。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瑞典議會(Sveriges riksdag)即瑞典國會。瑞典國家議會大廈位於王宮和首相府之間。每逢週末的午時,國會大廈會對外免費開放,市民和遊客可以參觀國會大廳、各會議室及議員辦公場所。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德羅特寧霍爾摩皇宮(Royal Domain of Drottningholm)距市中心15千米,位於梅拉倫湖的皇后島(Drottningholm)上,始建於1537年,是瑞典王國奠基人古斯塔夫·瓦薩(Gustaf vasa,1496—1560)為卡達莉娜王妃建造的(工程未完王妃就已香消玉殞了),後毀於發生在1661年的一場大火。在其後不久的重建時,瑞典建築師在民族風格的基礎上又融入了巴洛克元素。其主要建築有城堡(17世紀)、法式花園(17世紀)、中國式的庭院樓閣(1753)、皇宮劇場(1766)和英式花園(1770)等。自從1981年起,這裡成為瑞典皇家學院的所在地,為瑞典第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景區(1991)。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中國宮(Kina Slott)有一座宮殿和兩座亭子,始建於1753年,由國王阿道夫·弗雷德裡克(Adolf Fredrik,1710—1771,1751—1771在位)為慶祝王后生日而建造的。雖然被稱作“中國宮”,但完全不是中國風格的建築,只是其內部陳設物品完全是來自於中國的,如:屏風、瓷花瓶、象牙寶塔、泥人、宮燈、茶具、文房四寶、清朝服飾以及中國山水魚鳥畫等等,充滿著中國風情。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皇家劇院(Slottsteatern)建於1766年。1792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us III,1746-1792,1771—1792在位)在劇院遇刺身亡,從此劇院關閉。1922年被整修,一百多年前使用的各種道具、裝置、設備和劇臺等按原樣恢復使用,是一座歷經200多年沒有變化的劇場,至今還時常有古典劇目在這裡演出。為此,與德羅特寧霍爾摩皇宮和中國宮一起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瓦薩博物館(

Vasamuseet)是瑞典眾多博物館中一座獨具特色的博物館,是專為展覽瓦薩號沉船而建立的,位於斯德哥爾摩動物園島(Djurgarden)上。

古斯塔夫二世(Gustav II Adolf,1594—1632,1611—1632在位)下令建造了四艘戰艦,瓦薩號即為其中之一,長60.97米、寬11.68米、主桅杆高52米。1628年8月首航時,戰艦駛出1,300米後因遇強風浪而傾覆沉沒。

瓦薩號戰艦被海水侵泡了300多年,於1961年被打撈上來;後經過十幾年的修復,幾乎恢復到沉船前的狀態。修復後的戰艦仍呈現出17世紀瑞典人造船的技術與藝術,因此被視為國寶。但這次不再是王國遠征的利器,而是瑞典人緬懷歷史的載體。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網絡圖片 )

斯堪森博物館(Skansen)位於猶爾哥登島(Diurgarden)上,建於1891 年,得名於卡爾十四世·約翰(Karl XIV Johan,1763-1844,1818—1844在位)給兒子奧斯卡一世(Oscar I,1799—1859,1844—1859在位)建造的玩樂堡壘(Skans)。在30餘公頃的綠林裡,160餘間(座)從瑞典各地遷移過來的農家庭院等建築物,既有瑞典南方斯格耐地區的草頂木房或磚房,也有北部地區拉普族的圓錐形木屋,還有教堂的尖塔和鐘樓等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郵政博物館和菸草博物館等,從多種角度向人們展示昔日瑞典民俗生活,是斯德歌爾摩最負勝名的觀光勝地。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網絡圖片)

米勒斯花園(Millesgrden)是位於斯德哥爾摩東北部利丁厄島(Lidingo Island)上的私人花園,著名雕塑家卡爾·米勒斯(Carl Milles,1875—1955)於1906年購買此地,用於建造別墅和創作室。花園依山臨海,園內矗立有雕像石柱和建有雕塑噴泉等。在米勒斯去世後,這裡被闢為博物館,展出米勒斯的藝術作品以及收藏的古希臘羅馬雕塑,其中也有中國的唐三彩及明朝的石雕等。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網絡圖片)

四、印象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老城區已有700多年的歷史,金碧輝煌的宮殿、氣勢不凡的教堂和高聳入雲的尖塔,而狹窄的大街小巷顯示出中世紀的街道風采。新城區則是高樓林立,街道整齊,蒼翠的樹木與粼粼的波光交相輝映。競相往來的汽車、輪船、飛機、海鷗,給城市增添了無限的活力,星羅棋佈的衛星城更給人們帶來一抹如煙如夢的感覺。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自1809年以來,瑞典一直沒有捲入各種戰爭之中,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因瑞典宣佈為中立國,居民照常過著平靜安寧的生活,斯德哥爾摩因此被人們稱為“和平的城市”。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是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的故鄉。1895年,諾貝爾立囑將約920萬美元的遺產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分別獎勵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以及人類和平事業等領域(1969年瑞典銀行增設經濟學獎)做出重大貢獻的人。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也是一座文化名城,市內有50多座博物館,如民族、自然、美術、古文物、兵器、科技博物館等,1998年被評為歐洲文化之都。

斯德哥爾摩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首都之一。

走馬觀城——斯德哥爾摩

(文+圖:王永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