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對話眼擎科技朱繼志:自主成像引擎芯片,為AI機器“畫龍點睛”

說到互聯網科技行業,人們的關注點曾大多停留在消費電子的發佈或是對於市場消費場景的探索。然而近兩年來,隨著技術成熟,人工智能、IoT等概念的相繼提出,市場對於芯片供給需求極為旺盛;同時我國工業4.0的大步邁進,行業開始意識到芯片自主研發的重要性,可以說,自主芯片正在迎來歷史性的重大機遇。eyemore眼擎科技就是一家專注於原創高端數字成像引擎芯片,為AI機器“畫龍點睛”的企業。

5月25日,在億歐GIIS 2018 安防AI創新峰會上,眼擎科技創始人兼CEO朱繼志進行有關AI視覺成像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朱繼志表示如今AI技術在軟件算法上突飛猛進,為運算提供給了強勁的大腦。然而“大腦要強,但如果感知端無法傳輸有效的信息,那麼大腦再強也沒有用。”針對當前AI成像的問題眼擎科技專注於研發超越人眼視覺能力的成像引擎技術及芯片,解決數碼成像在弱光、逆光、反光等複雜光環境下成像的痛點,為安防、工業檢測、無人零售、智能醫療、機器人、深度相機等領域提供高品質的成像解決方案。

對話眼擎科技朱繼志:自主成像引擎芯片,為AI機器“畫龍點睛”

速途網記者(左)與眼擎科技創始人兼CEO 朱繼志(右)

會後,速途網記者來到眼擎科技位於北京的光學實驗室,眼擎科技創始人兼CEO朱繼志向到場記者親自演示了產品Demo,並就眼擎科技的技術優勢與行業發展等熱點,一一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專注前端視覺成像 讓機器視覺超越人眼

在Demo演示環節,記者看到通過一個僅有名片盒大小的“成像引擎”樣機,可以實現在複雜光線環境(弱光、逆光、反光等),依然可以穩定輸出高動態的視頻圖像。

對話眼擎科技朱繼志:自主成像引擎芯片,為AI機器“畫龍點睛”

eyemore Demo演示低照度光環境下,成像引擎仍可清晰成像

例如在低照度全黑的環境下,無論是記者的肉眼、還是手機攝像頭都已經無法看清眼前的陳列架究竟擺放了什麼物體,但通過眼擎科技的工程測試樣機,仍然可以高保真清晰圖像,同時最大限度還原並保留了物體本身的顏色。

朱繼志還向記者表示,雖然業界擁有各種解決複雜光線成像問題的方法,例如針對低照度、弱光、逆光等光環境,通常使用紅外線或者直接在攝像頭旁加裝一盞燈,但這樣做一方面會影響圖像本身的色彩,另一方面還會對畫質造成干擾。

對話眼擎科技朱繼志:自主成像引擎芯片,為AI機器“畫龍點睛”

眼擎科技成像引擎工程測試樣機

速途網記者瞭解到,眼擎科技的視覺“成像引擎”在暗光能力上要比人眼高8倍,降噪能力比傳統攝像頭高32倍,逆光能力比傳統攝像頭高64倍。

眾所周知,目前機器成像相比人眼最大的差距,便是難以像人眼一樣可以自適應複雜光線。朱繼志向記者介紹,由於眼擎科技做的是前端成像實時動態輸出圖像源的方案,不僅要解決面對弱光、逆光、反光等複雜光環境下的精準成像,更重要的是還要像人眼一樣快速地自適應各種複雜光線,難度上要遠高於手機拍照時的多幀合成。

自主創新 先天基因鑄核心優勢

在採訪環節,朱繼志向記者表示,一直以來,視覺成像都是工業領域裡非常重要的應用技術,從最初的膠捲成像到數碼拍照、到智能手機視頻的拍攝,甚至在AI時代,機器視覺是人工智能感知層面技術落地的重要入口之一。

“俗話說‘眼見為實’,我們現在已經有很強的大腦了,但還要解決器官(眼睛)的問題。”朱繼志說到。

對話眼擎科技朱繼志:自主成像引擎芯片,為AI機器“畫龍點睛”

在機器視覺層面,朱繼志將AI視覺前端架構組成概括為鏡頭、CMOS傳感器、成像引擎、AI(圖形處理器)四個單元。其中鏡頭和CMOS傳感器屬於工業製造,在沒有新材料革命到來前,只能進行線性優化。

而在成像引擎領域,目前的ISP(圖像信號處理器)架構其核心技術掌握在日系廠商手中。朱繼志在創辦眼擎科技之初,就意識到:想要打破日系廠商的技術壟斷,就要開發出全新的屬於自己的成像引擎,並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與應用,為產業賦能,並努力成為產業上游的頭部企業。

朱繼志還發現,在機器視覺領域,不少公司為了提高成像質量,並沒有走軟硬結合的道路,而僅僅是通過在軟件算法上的修修補補,並沒有在前端圖成像解決問題,在走出實驗室面向實際複雜光環境下的應用時,往往並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因為成像引擎在機器成像的過程中,是硬件與軟件算法的平衡與結合。

朱繼志還提到,很多實驗室出來的成果,在小範圍試點上的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在大規模落地方面,就必須解決弱光、逆光、反光等複雜光環境下的自適應能力。例如大廈的24小時安防,面對一天覆雜的光線環境,哪怕只有一個或半個小時不可用,也是無法被廣泛應用的。

朱繼志強調,作為創業者需要對於整個產業有著合理的前瞻和判斷,這不僅需要精通光學硬件技術,同時也要深諳軟件算法,更要具備對於芯片產業上下游的深厚認知與積累。隨著產業鏈條各個環節分工的愈發明確,這讓對於專注研發視覺成像引擎的眼擎科技看到了機會。

在談到眼擎科技的成立初衷,朱繼志坦言雖然當時雖然還沒有AI這樣的概念,但全行業對於圖像與視頻應用的廣泛應用已成大勢所趨,推動著成像技術的快速迭代升級。

走過了從膠捲成像、數碼成像的時代,近年來熱度遞增的AI機器視覺,讓成像芯片市場迸發了新的活力。

捕捉到AI視覺技術新風口的朱繼志,不僅看到了大腦進化之後,眼睛成為AI視覺實際應用的“最後一公里”。更重要的是,AI技術所帶動的產業變化讓朱繼志看到了另一個方向。

工業應用市場,通過AI賦能,改變了擁有高端產品線的產品形態,為行業頭部客戶帶來差異化價值,進而整體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同時由於機器視覺應用極其廣泛,可以運用到自動駕駛、安防識別、工業檢測、醫療教育等各行各業。作為曾經的製造大國,如今正在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全面轉型,未來新需求還在不斷被催生。

經過了四年專注的技術成像引擎技術研發,今年1月,眼擎科技在北京推出了完全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複雜光線專用成像芯片eyemoreX42,4月發佈國內首個超寬動態自動駕駛視覺成像方案eyemoreDX120。接下來,眼擎科技還會相繼在安防、工業檢測、無人零售、智能醫療、機器人、深度相機等領域的重點發力,逐步實現從技術門檻到行業客戶門檻,最終演進到產業生態門檻的晉級。

朱繼志透露,目前已經有不少客戶正在洽談評估測試,其中已有相當一部分廠商進入了Design-in階段,甚至已經有易尚等此類上市企業完成Design-win的案例。2018年,眼擎科技規劃發展至少60個客戶進入Design-in階段,並將在三年之內將Design-in客戶增加到500家。

經歷了3年的技術研發,今年是眼擎科技啟動市場推廣的第一年。朱繼志認為,將應用方案推向市場需要2年的時間,之後還要再用2年的時間等待市場成熟。對於未來的市場前景,朱繼志表示充滿信心,並表示:市場在哪,取決於做到什麼程度,只有專注,打造能夠為高端用戶創造差異化價值,才能的到市場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