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淺談銀杏樹栽培技術

淺談銀杏樹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銀杏是果樹中壽命最長的水種,但是其生長速度極其緩慢,這一方面源於銀杏本身的生長特性,另一方面也和銀杏樹的生長條件有密切關係,這就要求在進行人工栽植銀杏時,從地勢、地形、土質、氣候等諸多方面為其生長創造良好條件。在地形選擇時,需要選擇乾燥,陽光充足,而且日照時間長的地方種植銀杏。從土層方面講,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壤土、黃松土、沙質土有利於銀杏的生長,其中酸性和中性土壤中銀杏生長茂盛,長勢好,容易提前成林。

淺談銀杏樹栽培技術

有些學者對土壤的特性進行了更深人的闡述,周葛指出銀杏樹生長的土壤最好選擇土質疏鬆、土層較為豐厚,而且透水透氣性比較好的偏酸性或者中性的土壤,並且坡度不能過大。陳滴等指出最適宜銀杏生產的土壤為砂質土壤和河灘沖積後的沙土,如果土壤過於乾燥或過於粘重,則銀杏生長較差,尤其注意的是特別是不能在澇窪地栽培,這是因為澇窪地中,水浸時間過長會造成銀杏樹窒息死亡,銀杏對土壤酸鹼度的適應範圍為pH4.5一8,5之間。侯九寰等發現當土壤含鹽量高時,會對銀杏的根系產生限制作用,以致地上部分樹勢衰弱,嫩葉枝梢枯黃或早期落葉,從而導致銀杏逐漸死亡。吳曉波認為選擇光照良好,並且土層深厚、肥沃、有排灌條件的、海拔在170m的緩坡地種植,土壤pH值在6.5一7.5之間,坡度在15°。以下的緩坡地或背風向陽近水位、交通方便的平地,有利於提高銀杏樹的成活率。銀杏栽培地選好後,作畦,對銀杏來說,畦應該做成龜背形狀,也就是畦面中間做的稍高些,四邊略低,在畦的周圍開好排水溝,使水順利排出。此外,還要做好水利配套設備,如引水渠、引水閘、取水閘、噴灌管網等

淺談銀杏樹栽培技術

2繁殖方法

銀杏可以採用分株、扦插和嫁接三種繁殖方法。分株一般在2、3月間進行。分株時,從壯齡雌株母樹根粟苗中分離出4一5株,高100釐米左右的健壯、多根苗。而後將幼株移栽到定植林地,栽種前需要整地、施基肥,栽植人土的深度要適當,既不能過深也不能過淺。幼株移栽後,如果不過分乾旱,可以不澆水。扦插選擇在夏季進行。夏季,從結果的樹上選取當年生的短枝,剪成長7一10釐米的小段,下部的切口削成馬耳形狀的斜面。將基部在水中浸2小時後,扦插在蛙石沙床上,間歇噴霧水,這樣30天左右,大部分插穗可以生根。嫁接時,要以盛果期的健壯枝條為接穗,採用劈攔法接在實生苗上。

3移栽及栽後管理

移栽起挖前,為減輕土球直徑,應鏟去樹幹周圍的表層土,以見到毛細根為主。銀杏在北京地區適宜的栽種時間是3月中旬到四月底,五一以後栽植,應該使土球規格適當加大。栽植前,栽植坑內的基肥應該先與表土攪拌均勻後填人坑內,並且要在坑口堆成饅頭的形狀,避免低窪處給水,避免對幼苗的生長造成影響。銀杏樹苗栽植後應立即支撐,採用鉛絲吊裝或者立柱支撐的方法,以免搖晃或者大風天氣影響樹苗生根,並且澆足水使木苗吸足水分。

4田間管理

在剛移栽的銀杏地處,可間套種植各種中草藥,如決明、紫蘇、荊芥、防風等中藥,也可以種植諸如豆類、薯類等矮稈作物,並適時進行中耕除草追肥。樹冠鬱閉前,每年施肥3次。春天在地裡施催芽肥,初夏施壯枝肥,冬天施保苗肥,適當配合氮磷鉀肥。施肥時,每次在樹冠下挖放射狀穴或者環狀溝,把肥料施人後,覆土,澆水。從開花時開始至結果期,每隔一個月進行一次根外追肥,採用05%尿素加0.3%的磷酸二氫鉀肥調製的水溶液,在陰天或晚上噴施在枝或者葉片上。如果噴

後遇到雨天,需要重新再噴。

銀杏屬於雌雄異株,因此,需要藉助於風和昆蟲來完成授粉。為了提高銀杏的掛果率和坐果率,可以進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的方法如下:採集雄花枝,掛在未開花前的雌株上,藉助風和昆蟲傳播授粉,從而能大大提高結實率。

為了使植株生長髮育的快,每年應剪去根部萌粟和一些影響植株生長的病株、枯枝、細枝、弱枝、重疊枝、傷殘枝和直立性枝條,在夏天進行摘心、瓣芽,使養分集中在多分枝上,以便促進植物的生長。

淺談銀杏樹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