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人們一起喝酒真的能促進感情嗎?

我的雞湯不太甜




華夏文明五千年,有著許多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傳統。在我國的飲食文化中,酒,是中國人自古以來飲食習慣的組成部分。天南地北走四方,各種地域民族無不飲酒。飲酒之風,不限於身份、地位、長幼,貴賤,貧富。無酒不成席,酒幾乎囊括了人與人之間交往辦事的方方面面,成就了中國人獨特而自豪的酒文化。

以酒敘情,以酒論事,以酒論酒。 酒,是烘托人與人之間交流暢悅的潤滑劑。對於酒是否可以促進人的感情?待我稍作分析。

有一類人是不能通過酒來增進感情的——酒肉朋友。跟酒肉朋友喝酒是換不來感情的。有酒是兄弟,無酒不相識,有事盡推託,談不上增進感情。



人與人交住,會因各種原因認識和接觸各種形形色色的人。不管是為工作洽談飲酒,還是為給友人捧場而喝酒,所有的社交應酬,喝的是交情而不是感情。交情是交往密切與否所形成的對他人產生情誼深淺的思想定義。交情,多為形象交往,注重外在互動感受,不一定要拋根交底,只要有的聊就行;感情往往比交情高一個層次,代表互相瞭解、關切、喜歡、想念等讓人難以分割的心情。感情可以不在乎山珍海味,小菜花生米,有酒就可以交心,有酒就可以說情。



父子交心,好友相聚,親戚兄弟敘舊……無論何種情景,總的而言,只有以“真心”交流的以飲酒依託氛圍的場合,人的感情才會愈加深厚,酒才會成為人們傳遞真情的紐帶。


輕輕描藍圖


中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

喝酒對感情的促進是顯而易見的。

關於酒有副著名的對聯:

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這副對聯當然也來頭不小。

它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細讀《水滸》你會發現,酒幾乎無處不在。

著名的片段,武松打虎,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酒的壯膽。

從原文中可以看出,如果武松沒有喝酒根本不敢去過景陽岡,也很可能打不死老虎。

在感情方面,武松與宋江,武松與施恩等,個人對個人之間無不以酒拉近感情,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智取生辰綱等“集體”活動中,酒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嗎?

其實“原理”也並不複雜。

酒精對人體的直接作用就是興奮,麻醉,熱血沸騰。

而古人通過擺酒席來道歉,

一方面是酒對感情的直接促進作用,

另一方面是一種儀式感,更顯誠意。

酒色財氣很早就被人們列為人生四戒。

但同時也並無完全否定,所以才有“無酒不成宴席,無色路斷人稀”。

“酒壯慫人膽”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就在感情抒發上的重要作用。

所以,朋友之間,平日小酌酒杯,對拉近感情多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