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午夜12點的朋友圈是生活的分界線|GQ Daily

午夜12點的朋友圈是生活的分界線|GQ Daily

━━━━

我關閉朋友圈大約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半個月前,我又重新開始使用這個社交工具。

身邊有朋友問起來,我多半會說是為了工作,畢竟我還是一個媒體從業者,關閉朋友圈幾乎相當於隔絕了與外部世界的一小半聯繫,多少會有不便。

但真實的原因我想很複雜,既有工作的原因,也是開始害怕“社交孤獨症”,可能還有不甘心放棄的表達欲,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

對於我的個人生活來說,重開朋友圈算得上是一件大事。因為它不僅立刻影響了我的時間分配,而且開始影響我的情緒感受。

我對朋友圈的感受還停留在一年半以前,我習慣了在朋友圈裡看到美化的自拍和法式旋轉高級生活秀,卻沒想到滄海桑田,時移事易,朋友圈的樣子竟然變化這麼大。

午夜12點的朋友圈是生活的分界線|GQ Daily

上週五晚,我不到9點就睡下了,到了1點半又突然醒了過來。午夜夢迴可能令人回味,午夜驚醒一定讓你孤獨。我被巨大的孤獨籠罩著,手足無措,下意識地撿起手機,打開朋友圈——

還有很多人沒睡,重點是,還沒睡的他們幾乎個個抖落白天的面具,毫無顧忌地發洩他們的憤怒、不滿、挫敗、晦暗、憂傷。

中學同學A說:

今天對著鏡子換衣服,大腹便便,側身一看,慘不忍睹,完全一副中年油膩大叔的樣子。現在走路,感覺腹部一圈都在上下突突地跳。翻出了14年的照片。忙完這一陣一定要好好鍛鍊。

同事B說:

人都生活在複雜的真實當中,而不是理論模型。遺憾。

同事C說:

“玩法”可能是我最討厭的互聯網話術了,不知道怎麼表達都可以用“玩兒”來表達,簡直了。

朋友D說:

發出去第二天才驚覺,居然找了個網站和單號都找不到的假德邦——這就是用某度的下場。聯繫了上門取件的手機號,對方很橫:再說我們是假德邦,東西就別想收到了。回想整個過程漏洞不少,現在13個紙箱還在路上漂,居然想笑......這事該怎麼維權吶?

......我越看越生氣,不是因為生氣他們發的內容,而是因為在這個固定的時刻,你被不同的人告知生活的各種醜陋的真相,哪怕你費盡心機花盡力氣下的也是一盤註定會輸的棋......我真後悔醒來。

午夜12點的朋友圈是生活的分界線|GQ Daily

就是在這個時候,我想起一個朋友說過的一段話:12點的朋友圈是一條生活的分界線。往前推幾年,大家都在線,一天過掉,多少還能剩下點興奮感在午夜彌散。現在,刷不出熱鬧了。

他沒有說,為什麼12點的朋友圈會成為生活的分界線。

是因為對生活心滿意足的人在12點前已經睡去?

是因為12點過後的朋友圈擁有介乎私密和公共的曖昧特質,更適合人們“真實”表達?

還是因為我,以及我的朋友圈裡大部分和我年齡差不多的朋友們,我們的生活已然走到了不得不真實的地步?

就在我思索這篇文章該怎麼結尾的時候,又到了晚上1點39分,我打開朋友圈,赫然看到有人在轉發一篇文章,標題是:美國的中年人。

━━━━

到了一定年齡,GQ Daily 也該搬出去自己住了,這樣大家都方便。我們的新號是“GQ 黑鳳梨”,歡迎關注,歡迎來暖房!

午夜12點的朋友圈是生活的分界線|GQ Daily

作者:康路凱 [email protected]

題圖:© 2018 Nick Cave. Photo: Imaging and Visual Resources Department, MoMA

插圖:東方IC

午夜12點的朋友圈是生活的分界線|GQ Dail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