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2000年俄羅斯的庫爾斯克核潛艇,為什麼沉入海底?可以介紹一下嗎?

第一軍情


核潛艇被稱之為“深海幽靈”,它潛伏在敵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等待敵人出現失誤,然後給予致命打擊。在核潛艇領域中美俄三國一直處於前沿位置,但是出現事故最多的要數美俄兩國。其中俄羅斯的庫爾斯克核潛艇曾經出現過重大事故,傷亡慘重。

庫爾斯克核潛艇屬於蘇聯949型導彈核潛艇中的第12艘,潛艇名字以蘇德戰爭中交戰的城市庫爾斯克命名。該型潛艇是俄羅斯的第四代潛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戰術核潛艇之一,可以攻擊航母,曾被俄羅斯認為是“航母終結者”,是俄羅斯海軍反航母的核心力量。該型潛艇水下排水量2萬噸,擁有24枚超音速反艦導彈和28枚魚雷,造價10億美元,還有9個防水艙,即使被魚雷擊中,也不會立即下沉。

2000年8月12日,庫爾斯克核潛艇跟隨北方艦隊參加演習,在演習當中庫艇的任務是搜尋並擊沉“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它發射了一枚反艦導彈教練彈,發射的時候一切正常。結果到了中午時分,庫艇發生了爆炸,隨之沉入到了巴倫支海108米深的海底。沉入海底後又發生了一次大爆炸。8月20日,俄羅斯海軍救援工作陷入停頓,不得不同意讓挪威潛水員潛水下去查看事故現場。經過確認,發現潛艇上的118人全部遇難。大爆炸導致遇難人員的屍體十分的猙獰,恐怖。幸運的是,當時船員們在最後關頭關閉了核反應堆,才沒有造成更大的悲劇。這個慘劇暴露出俄羅斯海軍管理不善,粗心大意,給其他國家的海軍提了個醒。(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根據俄羅斯人在事後的調查報告,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當時發生了彈藥爆炸,而且還是兩次,最終該艇快速進水、結構損壞而沉入海底。

當時俄海軍正在進行一次軍事演習,按照計劃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將會發射一枚魚雷進行測試,但是到了計劃好的時間,卻遲遲不見動靜,而與其溝通也屢次失敗,此時俄軍意識到庫爾斯克號很有可能出事故了。

在艇上人員將魚雷裝入發射管時,魚雷燃料洩露,並引發大火產生爆炸,直接導致潛艇前部大量人員傷亡,火災蔓延後又迅速引發了規模更大的第二次爆炸,直接炸開了潛艇艇首,同時潛艇內部數個艙段也在此次爆炸中被徹底搗碎,打撈之後就後部艙段發現了前部艙段的設備殘骸,可見爆炸威力之強。而這兩次爆炸也被附近的地震觀測站和美國潛艇探測到。

最終該艇沉入海底,但是還有部分倖存官兵活了下來,他們在撤退到尾艙前關閉了核反應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只能無望地等待救援,最終因氧氣耗盡而全部遇難。


前沿陣地


庫爾斯克號是奧斯卡級核潛艇,在執行演習的時候,發生魚雷爆炸事件後,沉入一百零八米的海底。針對這種突發事故,潛艇在設計的時候已經為這種情況考慮過了,潛艇一共有兩個救生區。

分別位於位於指揮室圍殼內的集體漂浮救生艙和位於艇首魚雷艙,指揮艙、輪機艙,這些都是可以供艇員逃生緊急出口。集體漂浮艙可以從壓力巨大的極限深度海底上浮到海面,艇員逃生出口可以在合適的深度下讓艇員著個人救生裝逃生。


但是庫爾斯克核潛艇,在短短的幾秒內引起了魚雷連環爆炸,巨大的壓力和衝擊力,不僅摧毀了魚雷艙和鄰近艙室,並且爆炸衝擊波還通過空調管道傳到潛艇第一到第五隔艙。緊急通道直接受到爆炸波衝擊,失去了本來擁有的效用。至於輪機艙的艇員緊急逃生通道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或許是因為船員的訓練不到位,或許是因為沒有適合的深水呼吸器,或許是擔心水深太深,巨大的壓力導致逃生口變形。也許是準備固守待援,後來無線電信號和燈光信號救援沒有發射出去,艇員也沒力氣逃生了,具體情況只有當時的遇難者知道了。

庫爾斯克核潛艇上只有23人撤到第9隔艙,集體漂浮救生艙所在的艙室已經全體陣亡。奧斯卡級核潛艇還在艇首和艇尾裝備了B-600求救漂浮信標。能在1000米的深度下發射出去並且發射無線電和燈光信號求救。該信標在庫爾斯克號事故中失靈沒能釋放,以上原因是導致潛艇全員陣亡的主要因素。


四十五度歷史


“俄羅斯自有它獨特的一面,對於俄羅斯,你唯有信仰。”19世紀的沙俄著名詩人丘特切夫曾這樣寫道。

2000年,俄羅斯的庫爾斯克核潛艇,在軍演中沉入海底,118名官兵全部罹難。當時剛上位總統不久的普京,面對美國CNN記者拉里·金提出的“庫爾斯克號究竟怎麼了”的時候,很獨特地回複道:“它沉了。”

普京的話,甚至可以說讓人難以言喻,畢竟庫爾斯克號沉沒的前幾天,普京在波羅的斯克港舉辦的“俄羅斯海軍大閱兵”中表示,俄羅斯要發揮國際作用就必須擴大海軍的規模。

庫爾斯克號一沉,啪啪就打臉普京,隨著俄軍救援行動的失敗,沉沒的還有俄軍的全部聲望。

那麼,庫爾斯克號在那天,究竟船上發生了什麼呢?可怕的意外,深海之中,它發生爆炸……

庫爾斯克號是俄羅斯海軍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當年是顯赫一時的存在,號稱世界噸位最大、武備最強的巡航導彈核潛艇。1994年5月下水,1995年1月正式加入北方艦隊服役,隸屬第41巡航導彈核潛艇大隊,編號K141。

它的體長154米,寬18.2米,上浮吃水9.0米,排水量1.39萬噸,可以下潛的最大深度為600米,深海航行的速度可以達到28節,水面航行速度超過19節,續航能力長達120天。

庫爾斯克號最大的威懾力是能發射核彈頭,350噸TNT當量的那種,採用SS-N-19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當年沒有哪個國家有對付這種導彈的有效武器。

2000年8月12日,庫爾斯克號參加巴倫支海的軍事演習,擔任水下演習的指揮艦。當日11時前後,庫爾斯克號發現“敵人目標”立即下潛,準備攻擊行動。可惜,不久庫爾斯克號與地面失去聯繫,大家都以為核潛艇的通訊設備發生故障,於是開始一次次呼叫庫爾斯克號。

很快附近的挪威地震局檢測到兩次低強度地震波,震源來巴倫支海海域,里氏震級約為2.2級。13日,北方將對司令波波夫上將向媒體通報演習情況,高度評價海軍官兵的作戰水平,此時庫爾斯克號的聯繫尚未恢復……

14日,深水營救裝置——警鐘號微型潛艇,發現沉入海底的庫爾斯克號,並受到庫爾斯克號nebula發出的敲擊艇體的信號。地面人員獲知消息後,立刻讓核潛艇的設計人員趕往出事地點,並著手營救艇上人員。

15日,20多艘俄羅斯海軍艦艇聚集在出事海域,當時海面氣候惡劣,對接沒有成功。16日,普京第一次正式表態,他說:“為了救出被困船員,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17日,英國、挪威的救援人員匆忙趕往巴倫支海,庫爾斯克號面臨災難性的形勢。18日,俄羅斯救援裝置首次接觸海底逃生艙口,但是沒有成功對接。19-20日,英國、挪威的救援力量到達,由於庫爾斯克號破壞嚴重,人口方法打開艙蓋失敗。

21日,挪威潛水員經過努力,終於打開庫爾斯克號應急艙的內外兩層密封艙門。最為擔心的畫面出現,隔離艙全部灌水,被困的船員全部遇難。

庫爾斯克號的沉沒,讓普京遭遇上臺以來最嚴重的指責,他被推倒風口浪尖上。由於不當的處理方式,導致家屬們對當局是怨氣沖天,普京後來也承認:自己剛剛贏得大選,對處理突發事件,明顯缺乏經驗。

2001年10月29日,俄羅斯調查委員會公開了造成此次潛艇沉沒事故的原因:魚雷艙發生爆炸,洩露的燃料隨後引發大火,火勢印版彈藥艙,潛艇主體緊接著爆裂沉沒。儘管疑點重重,但庫爾斯克號事件就此畫上句號。

後來,俄羅斯撥出多達1.3億美金的專款來打撈庫爾斯克號,有機密武器的前半段靠俄羅斯自己打撈,而請來的荷蘭公司只負責後半段的打撈工作。


子屠龍


這件事情筆者記得非常清楚,當時看了一堆報道,有一篇報道複述了庫爾斯克號事故的全過程,記憶如下。

2000年8月12日上午,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舉行海空聯合作戰演習,演習科目為潛、艦攻防,部署的潛艇為北方艦隊一艘949“安泰”級巡航導彈核潛艇,也就是K-141“庫爾斯克”號,艦艇為北方艦隊的旗艦“彼得大帝”號巡洋艦,按照要求雙方在預定海區(巴倫支海南部)實施自由搜潛、反艦作戰。上午10時,“庫爾斯克”號首先發射了一枚潛射巡航導彈訓練彈,此時情況一切正常,上午11時25分,“庫爾斯克”號準備向模擬攻擊目標發射魚雷實施攻擊,但是從此之後卻突然與水面艦艇失去了聲吶接觸。

事後還原,為庫爾斯克號內部的潛艇兵將一枚76型650毫米重型魚雷裝入發射管時,其內部的過氧化氫燃料發生了洩露,並在同鐵鏽接觸後迅速發生反應,巨大的反應壓力壓碎了魚雷外殼,導致魚雷內部的可燃性液體(煤油)洩露並劇烈燃燒起來,又進一步引燃了魚雷架上的其它魚雷, 並最終導致了整個魚雷艙的大爆炸。劇烈的爆炸炸碎了“庫爾斯克”號的整個艇艏,並破壞了全艇結構,導致潛艇迅速沉入海底。大多數艦員當場死亡,僅有艇艉的23名艇員躲入逃生艙試圖等待救援,但是由於全艇管路遭到破壞,逃生艙在事發後8小時已被海水灌滿,此時全艇官兵全部陣亡。


軍武次位面


首先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當時是在水下進行魚雷發射演習,由於魚雷燃料洩漏的問題然後又在艇內爆炸,而且引爆了其他發射管裡面的魚雷。所以強烈的爆炸就直接導致了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斷成兩截。所以直接沉了,艇上118人全部遇難。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屬於949A型是蘇聯第四代巡航導彈核潛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戰術核潛艇。擁有最強大的武備,先不說它裝備的潛射導彈,光是533毫米的魚雷和650毫米魚雷可以對包括航母在內的所有戰艦進有著致命的威脅。所以自己捱了一發,就沉了。所以證明了這魚雷的強大威力。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因為庫爾斯克號上的魚雷出現了問題,所以導致該艇因爆炸沉沒。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殘骸

庫爾斯克號(K-141),是“奧斯卡II”級核潛艇的11號艇。該艇於1992年3月22日,在北德文斯克的造船廠開工建造,於1994年5月16日下水,同年12月30日,進入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服役。

2000年8月10日,北方艦隊在巴倫支海,舉行代號為“夏季-X”(Summer-X)的大規模軍演。這次演習,是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進行的第一次大型軍演。在這次軍演中,俄羅斯海軍出動了30艘水面艦艇和3艘潛艇。

在演習的第一天,庫爾斯克號成功的發射了一枚P-700“花崗岩”反艦導彈。兩天後,也就是8月12日。當地時間8時51分,庫爾斯克接到命令,準備進行魚雷發射演習。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之後,11時28分,正當庫爾斯克號準備以彼得大帝號巡洋艦為目標發射演習魚雷的時候,艇上發生了爆炸。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殘骸

這次爆炸的威力,相當於100至250千克TNT當量。135秒後,又發生了第二次爆炸。第二次爆炸的威力十分巨大,相當於2至3噸TNT當量。它將庫斯克號前部徹底炸燬(事後打撈發現,整艘潛艇的前半部上方完全消失)。隨後,庫爾斯克號便沉到108米深的海底,沉沒地點距離北莫爾斯克約135公里,具體位置為北緯69°40',東經37°35'(與爆炸地點偏移了400米)。

2002年7月26日,在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沉沒兩年後,俄羅斯總檢察長弗拉基米爾·烏斯季諾夫宣佈,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最初的爆炸,是四號魚雷發射管中的演習魚雷,因過氧化氫燃料洩漏引發的。第一次爆炸,讓處在這裡的7名潛艇兵全部遇難,並引發大火。隨後,大火通過通風管道,進入了第三隔艙和第四隔艙,引發了第二次爆炸。第二次爆炸,將潛艇上炸開一個破洞(22平方米),指揮塔裡的人員,也因為這次爆炸全部遇難,這也就是為什麼該艇沒有立即緊急上浮,或者是發送求救信號。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殘骸

爆炸事故發生後,雖然俄羅斯和挪威,均試圖營救庫爾斯克號上倖存的人員,但艇內所有官兵仍全部死亡。後來的研究發現,雖然大多數人死於爆炸時或爆炸後數分鐘內,但一些人在潛艇尾部存活了數小時(約23人)。

2001年,荷蘭的營救隊將庫爾斯克號的殘骸打撈了起來,隨後被拆解。而遇難的118名官兵中,只有115人的遺體被發現,現在均葬在俄羅斯。


鼎盛成寧


按照目前的官方結論,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是因為被稱為“胖姑娘”的魚雷爆炸沉沒的。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是俄海軍的戰略核潛艇,裝備精良,有很多先進的軍事技術和尖端科技。潛艇1992年建造,1994年下水,1995年正式加入俄海軍北方艦隊服役。

這艘先進的核潛艇排水量達到了1.39萬噸,潛艇長154米,高18米。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可以攜帶24枚最新的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SS-N-19型,可單發,也可以齊射,這種導彈能夠攜帶高能炸藥或者35噸級TNT當量的核彈頭。

潛艇有兩個核反應堆提供動力,可以在不加任何燃料的情況下在海上航行120天。其部分為9個防水隔艙,出現任何意外都可以關閉防水隔艙的艙門,讓潛艇沒有受損的部分繼續運轉。

但是,為什麼這麼先進的核潛艇還會沉沒呢?

先看看官方調查報告所說的:2000年8月12日,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參加了在巴倫支海舉行的軍事演習,上午11時25分的時候,潛艇準備向預定的演習目標發射魚雷。但是,潛艇之後就和指揮中心失去了聯繫。

指揮艦一直在呼叫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但是沒有得到回應。直到8月13日下午13時,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依然沒有消息,俄海軍演習指揮部意識到問題非常嚴重,於是停止軍事演習,命令所有軍艦關閉發動機,通過聲吶探測來尋找庫爾斯克號。

最先進的核潛艇失蹤,這個消息立刻傳遍了世界,不僅俄國內非常關注,美國和北約的海軍也高度關注,西方各國海軍都派出艦艇尋找庫爾斯克號的位置。

在這之前,挪威北部的卡拉謝科地震觀測臺記錄到了8月12日來自巴倫支海域的兩次地震波,這個消息讓庫爾斯克號的失蹤更加受關注。

2000年8月13日上午9時,俄羅斯海軍終於找到了沉沒在海底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俄海軍派出微型潛艇在沉沒潛艇的外圍進行聲吶搜索,幸運的在第9隔斷倉的位置聽到了輕微的敲擊聲。這證明,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上可能還有幸存者。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通過製氧機提供氧氣,就算製氧機不工作,內部的氧氣也能保證艇員使用大概10天。第9隔斷倉位於潛艇的最後部,倖存的官兵一定會在這裡。

雖然各國都提出幫助俄海軍實施救援,但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身上的秘密太多,俄羅斯拒絕了他們,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實施救援行動。

但是,因為爆炸導致的損壞過於嚴重,救援行動無法順利進行,直到8月16日,俄軍方接受了來自其他國家的幫助。

不過,當救援人員打開第9隔斷倉的時候,已經沒有幸存的官兵了。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上的118名官兵,大多數在爆炸時喪生,有23名官兵撤離到了第9隔斷倉,但是他們在8小時之後也全部遇難。(微型潛水艇探測到的敲擊聲被判斷為聲吶兵的錯覺。)

總之,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上的118名官兵都遇難了,115人的遺體被發現打撈,安葬在了俄羅斯。

至於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到底因為什麼爆炸的?事故報告顯示:當天上午11時28分,那顆準備發射的練習魚雷發生了爆炸,導致了第1和第2隔斷倉燃起了熊熊大火。大火很快就導致了其他7枚魚雷的爆炸。

而第1枚魚雷的爆炸,是因為零件故障導致易燃液體發生洩漏。

總之,劇烈的爆炸摧毀了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導致了這場災難。在潛艇發生爆炸之後,兩個核反應堆都被及時關閉了,沒有發生核洩漏,雖然沒有證據支持,但是很多人都相信,遇難官兵在最後一刻關閉了核反應堆,避免了更大災難的發生。

當然,也有一些人不相信官方的調查報告,認為這次事故有別的可能性。

(遇難官兵家屬)

但是在沒有其他證據的情況下,還是應該認同官方調查的。


七追風


庫爾斯克號是被自己的魚雷送入海底的。根據事後調查,庫爾斯克號曾經出現了兩次爆炸,第一次爆炸當量約50公斤TNT,第二次爆炸當量約為4.5噸TNT,大約5-7枚魚雷的爆炸威力。

K141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是蘇聯949A型巡航導彈核潛艇12號艇,1995年1月加入俄羅斯北方艦隊服役。艇長154米,寬18.2米,水下排水量19400噸,水下最高航速32節。配備24具45度傾斜的導彈發射筒,可攜帶24枚3M-45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該導彈最大射程550公里,可攜帶750公斤常規戰鬥部或50萬噸當量核戰鬥部。除此之外還配備4具533毫米和2具650毫米魚雷發射管,此次事故的源頭就出現在650毫米的65-76型魚雷的訓練雷上面。

2000年8月12日,庫爾斯克號參加巴倫支海夏季-X軍事演習。上午11點25原計劃向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發射一枚模擬魚雷,但是該艇突然失去聯繫。位於挪威的挪威的卡拉謝克地震臺在11點28分和11點30分監測到巴倫支海海域出現兩次低烈度地震波,之後比對爆炸當量確認就是來自庫爾斯克號爆炸事故,也就是說庫爾斯克號發生過兩次爆炸。

根據調查,問題就出現在650毫米65-76型魚雷身上。當天被推入魚雷發射管的一枚65-76魚雷由於焊接問題出現過氧化氫洩露。11點28分洩露的過氧化氫接觸了鐵鏽(過氧化氫會在鐵鏽的催化下急速分解成氧氣和水)發生強烈的分解反應生成大量氧氣,氧氣大量聚集發生物理性爆炸,爆炸導致魚雷外殼出現碎裂煤油外洩並引發大火,火勢藉助之前產生的氧氣迅速蔓延,整個魚雷艙燃燒熊熊大火。艙內的魚雷被近400度的大火炙烤,2分15秒後的11點30分另外7枚魚雷被引爆。這次爆炸是絕對致命的一次,高速衝擊波瞬間擊毀艙壁和耐壓艇殼,前4艙被炸開大洞,人員幾乎全部死亡,海水急速湧進艙內潛艇徹底無法挽救。至於核反應堆因為艙壁的阻擋和減震系統的作用並沒有遭到毀滅性破壞,而且有跡象顯示核反應堆在最後時刻被關閉。

至於為什麼第一次爆炸時指揮系統沒有立即做出上浮和緊急逃生的命令。從目前來看,指揮系統可能在第一波爆炸時就已經被摧毀。第一次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沿潛艇的通風系統到達指揮室,指揮人員在這波衝擊波和衝擊波帶來的濃煙火焰中已經倒下。

在潛艇發生事故之處,俄羅斯人並沒有意識到潛艇已經出事,直到晚上11點30分庫爾斯克號沒有按計劃升起浮標俄羅斯才發現潛艇失去聯絡隨機開始尋找,直至13日上午9點左右才確定潛艇沉沒位置。最終潛艇上118人全部遇難,其中轉移到第9艙的23人在事故後8小時才遇難,遇難原因可能是空氣過濾器接觸了水發生火災導致第9艙也起火。2001年10月22日庫爾斯克號被打撈出水。


雛菊西瓜Peterpan


K-141庫爾斯克是O級的949A潛艇,以其報告名稱稱為OSCARII,是OSCARII級的倒數第二艘潛艇,經過設計和批1990年在俄羅斯北部SFSR的阿爾漢格爾斯克附近的Severodvinsk的蘇海軍事造船廠開始建造。 在建造K-141期間,儘管發生瞭解體,但是工作繼續進行,她成為崩潰後首批完成的第一艘海軍艦艇之一。 K-141由俄VMF艦隊繼承,於1994年發射,之後於12月30日由俄海軍委託,作為俄羅斯北方艦隊的一部分。隨著蘇方遺留的命名系統,K-141被命名為庫爾斯克。

2000年8月12日,K-141庫爾斯克號在巴倫支海沉沒,事故殺死了所有118名人員。附近的船隻記錄到了最初的爆炸,第二次的時候發生了更大的爆炸,爆炸時間為2分15秒,足以登記在遠在阿拉斯加的震度儀上。俄海軍沒有意識到該潛艇已經沉沒,並沒有停止演習,搜索它超過六個小時。 由於該潛艇的緊急救援浮標已被禁用,因此他們需要超過16小時才能找到沉船。

在大部分殘骸被提出後進行的官方調查以及對碎片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庫爾斯克的船員準備裝載一個假的65-76“套件”魚雷,當練習魚雷套管中的錯誤焊接導致高 測試化物(HTP)洩漏,導致油燃料爆炸。最初的爆炸炸燬了內部魚雷管蓋和外部管門,點燃了火,摧毀了魚雷室,摧毀了第一和第二隔間之間的艙壁,嚴重損壞了控制室,使控制室工作人員無法工作或死亡,以及 導致潛艇下沉。 這次爆炸引起的強烈火災反過來引發潛艇撞擊底部後五到七枚魚雷彈頭爆炸。 第二次爆炸相當於TNT的2至3噸。

炸塌了前三個艙室和所有甲板之間的艙壁,在船體上撕裂了一個大洞,摧毀了四個和五個艙室,並殺死了第五個艙室核反應堆前方的所有活著的人。另一種解釋是,機組人員既不熟悉也沒有訓練過發射HTP魚雷,並且在不知不覺中遵循了針對非常不同類型的魚雷的準備和射擊指令。 加上監督不力和檢查不完整,發起了一系列導致爆炸的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