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確診自閉症,家長應該怎樣做?

挖好片兒


作為一名自閉症孩子的父親,希望我的分享能給予你有意義的參考,當我們的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我們的內心都是無比痛苦和焦慮的,行動上卻不知道如何才能給予孩子最有效的幫助,這一過程我走過,希望別人再走的時候,看到這些文字,能少入一些坑。


幫助孩子之前先幫助自己

在自閉症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家長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我們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依靠,所以我們必須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如果我們終日誠惶誠恐,灰心喪氣,又如何幫助孩子呢?

確診之後,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儘量坦然面對結果,很多家長始終無法從心裡接受這一結果,不斷帶孩子去各個醫院檢查,就希望聽到一個相對可以接受的結論,這其實是自欺欺人,也耽誤了孩子寶貴的康復時間。其實無論結果如何,如今這麼發達的網絡,關於自閉症的典型症狀我們很容易得知,自己孩子是否符合也都心中有數,與其糾結,不如接受。

未來有太多的變數,患得患失沒有意義,做好每一天的計劃並認真執行才是最重要的,自閉症的康復訓練唯有每天堅持去做,才有意義。不能要求我們如以前一樣樂觀,但至少要足夠堅強,少想多做。


選擇靠譜的機構

在孩子康復訓練的初期,我們不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術,無法有效幫助孩子,這個時候需要尋找專業的機構,什麼是專業?但凡宣稱可以治癒的都是騙子,但凡安排了諸如中醫針灸推拿,電療,斷食等非主流治療方案的建議都不要選擇。實在拿不住,都諮詢醫生,或者加入一些自閉症父母群,關注一些有名的公眾號,向他人求助。


堅持自學和實踐

找到靠譜的機構,也不能把孩子往機構一扔就不管了,機構只是一個過渡,想要孩子真正能夠迴歸自然社會,還是要靠父母和家庭的康復訓練,為此我們需要不斷學習自閉症相關的知識和主流的訓練技術,然後不斷結合孩子的情況去嘗試和總結,把書本上的理論轉化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操作,在家庭環境和日常生活中抓住一切機會訓練孩子。為此,我推薦一些入門的書籍,可以參考和學習。


記住一條基本原則

自閉症兒童首先是兒童,這是一條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原則,往往認為孩子有自閉症,就處處特殊,一切的問題都歸咎於自閉症。其實不然,普通孩子在各個階段體現出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也會在自閉症孩子身上體現,可能還會更加突出,這並不是自閉症的問題,所以我們還應該瞭解正常孩子心理和生理發育的軌跡,識別哪些問題是自閉症引發的,哪些不是,對於不是的,就不要歸咎於自閉症,就要用其他的方法去疏導和麵對。

更不能因為孩子有自閉症,就給予過多的同情和幫助,自理能力是每一個自閉症孩子未來立足社會的基礎,唯有讓他們不斷練習才能提升,我們的同情和幫助其實是在扼殺孩子的希望。


再記住一條基本原則

無快樂不訓練,無論是在機構還是在家還是在幼兒園學校,任何形式的康復訓練都不能侵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能強迫孩子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面對孩子的反抗和牴觸,我們可以變通,可以輔助,可以陪伴,可以更換方法,但就是不能強迫。自閉症的孩子理解和溝通能力都偏弱,他們並不理解我們做的事情是為了他們好,而是會認為自己被拋棄了,這對於孩子而言是巨大的傷害,在這樣的情緒和心態下,不會有好的訓練效果。


在家訓練也是如此,我們的孩子可能會顯得比較笨拙,注意力也不專注,久久學不會很簡單的東西,作為家長難免會發火,請努力控制自己情緒,千萬不要打罵,自閉症的孩子不是傻子,他們也會悲傷和恐懼,而且這樣的後果可能會讓他們產生習得性無助,從而自我否定,失去了學習和訓練的動力。

耐心,有的時候比技巧更重要。


求助他人

很多自閉症的父母出於各種原因,把自己的孩子藏起來,儘量不參與集體活動,生怕別人知道孩子的異樣。我們努力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迴歸社會,這樣的行為無疑走向相反的方向。

坦然地告訴別人孩子的情況,爭得他人的理解和包容是更好的選擇,如果有人不理解,那麼也不必強求,這是未來我們總會面對的情況,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像我們一樣對待我們的孩子,能有人站在我們身邊就應該感恩。

多帶孩子去集體社交環境中也是對他們很好的訓練,尤其是多和同齡的普通孩子相處。但是要注意一個誤區,有些人覺得孩子有社交障礙,只要多把孩子放到人群中,和小朋友在一起就好了,其實這樣往往是無效的,你會發現沒多一會,我們的孩子就被孤立了,所以,每一次集體活動都是一個訓練課,我們要親自介入,幫助孩子創造和別的孩子互動的機會,幫助他們適應和人交往相處的氛圍,幫助他們做簡單的交流,這樣的社交練習才是有效的。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只選擇一個NT(普通孩子),如果普通孩子多了,咱們的孩子因為能力的不足和溝通意願技巧的不足,很容易被孤立,如果只有一個NT,他就不得不和咱們的孩子玩耍,這才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我們要全程介入和輔助。


愛陪娃的熊叔


坦白說我不是專家,但接觸過幾個自閉症的孩子,感謝家長信任,也為幾個孩子家長做過干預指導,見效還算不錯吧!

我最早接觸的一個自閉症兒童是2004年,那個孩子的母親是大學老師,聽說六個月已經可以認識十幾種還是幾十種顏色,忘記了。當時是一位同事進行的干預。

現在專家一致認為自閉症是先天的,我一直懷疑與後天環境有關。後來真正接觸的幾個孩子更讓我越來越相信自己的判斷。

第一個孩子是家長找的我,(這個孩子一次吃過自己的大便)。我見過前期那位美國回來的同事用強制性手段治療方式,那個孩子抓狂式的奔跑讓人心疼,我不是很贊同這種方式。我認為強制不等於粗暴,應該在孩子不是很排斥的基礎上再進行適當的半強制性的訓練。我是首先了解他的家庭環境:母親在法國銀行,父親是日本公司,父母每天下班都很晚;爺爺奶奶在家是一個讀書、一個看報,每天有個鐘點工上門服務。現在回想還是感覺家裡壓抑:進了家門一點聲音都沒有。母親曾經也陪伴過孩子,對幾個月的進行強制學習,父親不太說話。後來我告訴他應該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親密關係,比如多抱抱孩子,讓孩子騎在脖子上玩,後來看他操作過,是沒表情地把孩子架到脖子上,不說話轉一圈就沒了。

因為是第一個干預,我每天都有詳盡的記錄,每天也都制訂干預計劃。具體記不得了,因為我回老家,一共做了兩個月左右時間,首先孩子會喊媽媽、跟我再見、不讓我走、爸媽回的早我會引導他們一起玩,孩子會開心大笑情感也有外露……

記得當時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陪他說話,反覆強化一些認知,刺激他開口表達自己的需求。心一定稍微狠一點,反覆問他是不是想※※,不要知道他需求了馬上滿足他,這樣他才有可能慢慢開口。印象非常深的一次是我抱著他看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一邊不停地和他說話,他安安靜靜地偎在我懷裡,一動也不動,這樣過了許久,孩子突然大哭起來,就像開了閘,我感覺是孩子的心結之門打開了。

後來我回了老家。接觸過的幾個孩子幾乎家庭教養方式都有問題:家人之間不愛溝通,語言環境太差,父母陪伴太少等。經過努力,都改善了。

如果你的寶寶確實有這方面傾向,建議不要慌張,既然遇到,我們就勇敢面對。機構不能長期幫助你進行干預,還是做父母的多投入一些精力,不要粗暴,不要心軟,會改變的,加油!


媽咪老師


去年同學聚會,

曾經的老同學告訴我孩子是“自閉症”,

心下一驚,

原來“自閉症”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老同學告訴,

為了這個孩子可是煞費了苦心!

另外他特別說到:

一定要大量戶外活動接收大自然的啟發!

後來經過了解發現:全世界每88個孩子 就有1個是自閉症兒童!

今年有接觸了一位家長,

孩子同樣是自閉症!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家長應該怎麼樣進行干預?

首先,孩子無論是輕度,中度,重度都好,家長一定要接受,明白自閉症是什麼。

第二、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第三去找特殊教育機構進行干預,哪一方面不好,就要做大量的訓練,

第四,家長也要開始學習一些干預課程。

第五、在家裡也要隨時隨地進行干預。

第六、要建立好家庭的一日常規。


以下文字是我同學的經驗之談:

1:首先家長要調整好心態,積極樂觀面對和正常生活,擁有強大內心世界,影響小孩;

2:家庭和諧,多點笑聲,氣氛輕鬆,自信;

3:讓孩子自己多動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不能做的協助和引導完成

4:父母要親自多陪孩子,耐心細心

5:多誇多表揚自己的孩子

6:食物廣泛多樣,加晚上良好睡眠,儘可能孩子自己醒不人為打擾覺醒,抓住晚上10:00—零晨2:00大腦發育高峰值,早上5:00-7:00小高峰値睡眠。


最好祝願孩子能夠早日融合!


愛閱童陽光少年成長營


早發現(診斷)早干預是治療ASD有效的關鍵,抓住嬰幼兒期腦神經發育的黃金時期,尊重科學,理性科學系統的面對康復.彆著急的去進行感統和ABA個訓等.很容易形成刻板行為而且耽誤最佳腦神經發育週期.這個錯過就沒有補救機會。

大家可以這樣理解.大腦神經細胞在3歲發育成熟80%.6歲發育到90%.那麼這時候隨著神經的發育,正常情是不斷出現行為、心理、語言等等方面的功能,也就是說:先有神經發育,然後才有個體各種功能形成.如果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大腦神經發育異常或者功能障礙,就會出現各種行為、語言、意識、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感知等等方面的障礙.而如果不能及時找出發病因素或者說影響原因,就會使這一區塊神經在他應該發育生長的階段得不到正常發育,而致功能異常及終生遺憾.長大後就出現行為、精神、智力的落後,我講的比較通俗也比較容易理解的.那麼在找到影響神經生長髮育原因後,開始運用整合醫學的方法,多種有效的科學的做針對的檢測和治療,同時配合感統訓練等等,可以最大可能使孩子正常或無限接近正常.比如說:一個ASD患兒,到3歲的時候來就診,他的語言和大小便意識等等都是落後的,我們開始找尋排除影響到他神經生長髮育障礙的可能原因,建立正常的代謝、免疫、消化等功能,排除和控制攝入體內重金屬殘留等等,使機會內環境正常和穩定,給生長髮育一個良好的生理環境,這時候這個3歲的小朋友,他的語言神經中樞開始發育,也就是說:他9個月應該發育的神經3歲才開始發育.這時候我們就要給他足夠治療時間和進行語言訓練,就可以慢慢恢復語言等功能,其他一樣的道理.而同時你不能把他當3歲的孩子一樣,要把他當9個月的小朋友對待.耐心陪伴他的成長,這也是非常艱辛,神經生長髮育速度是固定而緩慢的,也就是說這時候無論是家長還是我們的醫務教育工作者,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健全健康的心理面對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生長髮育過程.同時具備科學的理念和知識素養,醫學、生理、病理、營養、食品等等方面的知識體系.全維度全週期的系統性指導服務.

 等待著孩子一步一步走出封閉的心靈空間。


米微3


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後,首先家長應該就近選擇康復訓練機構。

必要的情況下要給孩子辦理殘疾證,現在有很多地區的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不住是需要有殘疾證的。


其次應該選擇適合的老師,老師和孩子之間需要磨合和適應。

在康復訓練期間及時根據孩子的各領域評估與計劃與康復教師溝通!


最後,要做到及時的泛化,把康復教師訓練的內容及時泛化,增加量的積累!


鞍山心語特殊兒童培訓


你好,我是一名特教老師,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夠幫助到你。

孩子被確診自閉症,我們作為家長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全身心的投入到對孩子的干預提高中去。並且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機構,配合機構一起去訓練提高。

在選擇機構的過程中,家長應該重點考慮機構的情況,比如師資水平,比如生活方便,比如殘聯定點等。儘量選擇離家比較近一些的機構,如果你在三四線城市,可能機構相對較少一些。

另外,家長還應該系統的學習自閉症的相關知識和儲備。熟練理解和掌握相關的實操經驗,千萬不要覺得把孩子送到機構就不用管了,在美國,幾乎所有的機構都會把對家長的培訓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除了在機構的訓練之外,家庭訓練才是最重要的。

再就是要有堅持不懈的態度和決心,干預自閉症,絕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伴隨終身的事業,在和自閉症抗爭的同時,我們要有百折不撓的心態,去戰勝自己。

家長應該掌握的還有行為分析法,可以用在孩子訓練的方方面面,具體分為分解,強化和輔助訓練,是一種結構性的教學方法。將掌握的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分解,然後形成更為複雜的方法和思路。

而我們需要掌握的回合式教育則是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的,依次為:發出指令,做出反應,給予強化,以及輔助與停頓這幾個部分。


大家有什麼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有時間的話我會一一回復!


SUM電影


孩子得了自閉症後,1、父母首先要調整心態接受事實。作為家長,面對這樣的結果,確實很難,甚至很多家長覺得在街坊領居、親朋好友那抬不起頭,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丟人的事情,於是儘量避開與他人的交流。家長的這種心態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當面對他人異樣的眼光,孩子自己可能沒有感受到痛苦,但父母的負面情緒會傳染給孩子,如果父母的神情中總是閃爍出“丟人”,孩子自己也會覺得自己確實很丟人,孩子的心靈會受到更嚴重的創傷,所以家長一定要內心強大的給孩子一個積極心態。

2、家長要學習自閉症兒童家庭護理知識,在家做好康復訓練。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是現在很多人的理念,確實要找正規的機構為孩子做干預,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家庭的責任也非常重大,家長務必要學習如何輔助機構做好訓練。而且孩子在家裡的時間很長,絕對不能浪費了這寶貴的時間。而且,在家裡氣氛較好,孩子配合度也高。當然,切不可逼迫孩子做練習,媽媽一定要有極大的耐心,慢慢引導,當孩子可以做到的時候要多鼓勵。

3、協調好家庭關係,凸顯媽媽的作用。有自閉症孩子的家庭,對全家是一個嚴重的考驗。有的家長不瞭解自閉症的成因,認為是養育者沒有帶好孩子才會出現自閉症,於是相互抱怨。其實自閉症的成因有遺傳的因素,有神經氣質的因素。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做好孩子的干預和康復訓練,而不是追究誰的責任,這個時候家長的抱怨對孩子沒有任何積極作用,家長應該根據各自工作特點,協調好時間多陪孩子。尤其是媽媽,這個時候媽媽的陪伴和輔助治療意義重大,尤其是孩子處在2-6歲之間,媽媽可以全力以赴的陪伴寶寶走過重要的干預期。


慧媽媽家庭教育


當家長明確得知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可能都會經歷一個非常難以接受的過程。建議家長要儘早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孩子的病情,和家人商量好分工和合作,做好讓孩子接受康復訓練的準備。另外,家庭的經濟也應有所保障,因為自閉症的康復訓練可能是個馬拉松的過程,需要長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康復訓練計劃,學習科學的康復訓練方法。

近些年我國的自閉症康復發展較為迅速,各地都有很多的康復訓練機構。這裡以ABA(應用行為分析)為例子,對一個注意力不集中的自閉症孩子的康復訓練需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一:接觸—建立關係。首先需要讓孩子適應新老師,逐漸使其能夠配合訓練。在對孩子的訓練中,聽說他喜歡玩具車,所以在他鬧情緒的時候,老師試著用玩具車吸引孩子,慢慢地,孩子的哭鬧停止了,還會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

步驟二:收集資料和判斷問題。在孩子接納了老師以後,還要在平時和他一起玩的過程中去發現他的不足之處或是缺陷,並在以後的接觸中不斷注意收集資料,為下一步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做好準備。

步驟三:制定訓練計劃。針對孩子的情況,採取的訓練方法是ABA訓練方法中的一種方式——DTT回合操作,即指令—(輔助)—反應—結果(強化)—停頓,整個操作都完成後再轉下一回合。訓練期間,要注意強化物選擇的多樣性,並區別強化和強化頻率的運用。在輔助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輔助方式,注意輔助的逐漸退縮與消失。比如,針對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問題,可以玩配對遊戲,即在桌子上放三四張卡片,讓孩子把一樣的放一起,或是找和老師手裡一樣的卡片。還可以玩點鼻子、玩吹泡泡等遊戲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當然注意力也不是一個月兩個月就可以訓練好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為了不讓孩子產生厭煩,需要換幾種方式進行訓練。針對孩子語言方面存在的障礙,可以讓孩子讀卡片(水果類、動物類、日常用品類)來增強孩子的發音和表達能力。

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可能就會有所改善,最起碼在一些個內容上他會集中注意力。當然,孩子的康復訓練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除在機構進行訓練外,家長還應多陪伴孩子,將科學的訓練方法應用在生活中,孩子才能夠有較快的進步。


兒科醫生鮑秀蘭


孩子確診為自閉症,家長除了帶孩子去機構學習,還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要全家人員做好分工。自閉症康復,畢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誰帶孩子去上課,誰去工作賺錢,誰來保證好後勤的工作,這些提前都要一一說好,這樣之後矛盾就會減少很多。

其次,要幫孩子做好環境建設。在家中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安全,輕鬆的氛圍。相信很多家長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是自閉症的那一刻,心情就很絕望。那麼我們從這一刻起,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到採用心底裡接受孩子是自閉症的這個事實。我們要用積極的態度和正向的措施來處理這個問題。要把孩子是自閉症這個事情當做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生活照常要繼續。

最後家長要開始系統的學習特殊教育的相關知識,學習自閉症的相關知識。畢竟孩子在機構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當孩子回到家中,之後,我們要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來教孩子。千萬不要覺得我把孩子送到機構去學習就夠了,自己就可以不用交了,這是大錯特錯的做法。機構的老師只能教方法,具體的實操和泛化還需要家長去執行。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娟說育兒


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你題幹中說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我想孩子的年齡應該是三歲多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干預起來,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我建議你目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干預和引導。

1,接受現實,帶孩子去找正規的機構進行干預

很多的父母再得知孩子是自閉症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慌了分寸,不願意承認,也不願意接受孩子是自閉症的現實,帶著孩子反覆的診斷,甚至懷疑診斷結果,結果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間。針對自閉症,我們堅持的原則是早發現,早干預。

2,充分發揮父母的角色,充當心理治癒師

在美國幾乎所有的機構都會把對家長的培訓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而在我們國內,很多的父母認為只要把孩子全託在機構就可以了,其實,這是不可取的,我們除了每週讓孩子在機構的25小時有效干預之外,還應該充分利用在家的時間,專家稱,家長完全可以充當孩子“心理治癒師”的角色。

3,干預隨時隨地

我們對孩子的干預可以隨時隨地,並不會受到時間、空間的影響,例如,清晨和孩子聆聽窗外的鳥叫,吃完飯後公園的散步,睡覺前的故事時間等等。輕鬆的時間,更能讓孩子在放鬆的情況下提高認知、語言、試聽以及思維等方面的能力。


溫馨提示:歡迎關注筆者,進入頭條主頁,幾十組康復訓練遊戲,認知圖庫素材,讓您訓練無憂!收錄近千家康復機構,讓您足不出戶為孩子查詢到合適的機構信息,讓孤獨症孩子擁抱藍天,讓世界充滿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