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發育遲緩和小兒腦癱有什麼區別?


腦癱是腦性癱瘓的簡稱,指出生前到出生後1個月以內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從時間上,腦癱可疑病因常劃分 為產前、產時和產後三個階段。產前因素包括父母近親結婚、有智力低下家族史、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母親孕期用藥史、射線暴露史、孕期感染、多胎妊娠、先兆子癇 等;產時因素包括異常分娩、胎兒窘迫、出生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早產、過期妊娠、低出生體重、巨大胎兒等;產後因素包括新生兒期非感染性疾 病、感染性疾病、意外受傷、吸吮無力、餵養困難等。

腦癱的診斷目前缺乏特意性的診斷指標,需滿足在除外進行性疾病的情況下自嬰兒期出現的運動發育落後或各種運動障礙,主要依賴於臨床診斷。 腦癱在 1 歲以內,因症狀不明顯,診斷較為困難,1 歲以上臨床表現逐漸典型化,異常姿勢、異常反射、肌張力等有明顯變化,較易診斷。

以前認為腦癱是難以治癒的,目前研究認為中樞神經系統受損 是非進展性的,但異常的肌力和痙攣造成的變形是會進展的。 目前的治療手段矯正不平衡的肌力及畸形,而不能解決腦神經的損害。 在患者的生長髮育過程中,患者的肌力不平 衡及畸形會逐漸加重。 腦癱的治療目標是幫助患者增加肌力和運動功能,降低功能障礙,使其迴歸社會。


中華醫學科普


  性質不同:發育遲緩是生長髮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順序異常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腦癱指出生前或出生後一個月之內發生的慢性非進行性腦損傷,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或姿勢異常。一個是發育速度出現問題,一個是腦損傷,性質不同。

  持續時間不同:發育遲緩是患兒在短時間的症狀,日後是可以恢復的,腦癱患兒如果不能及時的得到治療,就是終身疾病,給患兒本身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表現症狀不同:發育遲緩的表現分為多種,包括體格發育落後;運動發育落後;語言發育落後;智力發育落後;心理發展落後等。腦癱則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或姿勢異常。臨床上輕者多剪刀步,走路時腳後跟不能著地(也稱尖足),重者雙下肢癱瘓或四肢癱瘓。

  形成原因不同:發育遲緩的原因分為兩種,一種是正常的生長變異,佔80%-90%,一般跟遺傳和宮內的發育不良有關,一種是病理性原因,如染色體異常(唐氏綜合徵、特納綜合徵)、代謝性疾病、骨骼疾病(骨軟骨發育不全)、慢性疾病、慢性營養不良性疾病、內分泌疾病(如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等引起的生長遲緩。

  發育遲緩與腦癱二者有所不同,但也是有相關聯的,臨床上對2歲以前的患兒醫生很難武斷診斷腦癱,也許患兒天生說話走路較晚,在此背景下醫生更習慣用神經發育遲緩作為結論。先天性腦發育不良可導致後天腦癱的發生,兩者之間是互相的。

  如果您有其他關於孩子健康成長髮育的疑問題諮詢,請添加微信號:children_61或直接撥打電話:021-66613789諮詢,我們將為您提供一對一專業解兒科醫生解答哦。



你好,發育遲緩和腦癱有著不同的臨床表現,腦癱出生後就會有異常表現,尤其是伴有宮內缺血缺氧的病史、生產時顱腦受傷、出生時各項生理性指標都不正常。而發育遲緩在出生時較為正常,後來因為各種因素和疾病導致智力、身高、體重、語言等各方面發育遲緩。可以表現為一方面也可以表現為多方面的症狀。

專家建議:家長應該多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有發現孩子有任何異常的表現應該要及時的帶孩子到正規的醫院進行診斷檢查,儘早的干預治療。




發育遲緩和小兒腦癱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疾病!

腦癱的孩子不一定發育遲緩,可能在體重增長、體格的生長都是正常的。但是腦癱的孩子表現在一些動作不協調、或者僵硬、或者癱瘓,還有就是行為認知的問題。


而發育遲緩的孩子,主要表現在體格發育的遲緩、體重增長緩慢,比同齡的孩子相比稍顯不足,但是智力是正常的。在平時的玩耍中,平衡、協調、行動上未見端倪。


澳優袋鼠媽媽


目前研究認為中樞神經系統受損 是非進展性的,但異常的肌力和痙攣造成的變形是會進展的


bjzy166


發育遲緩是指在兒童生長髮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在正常的內外環境下兒童能夠正常發育,一切不利於兒童生長髮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發育,從而造成兒童的生長髮育遲緩。

哪些原因最容易導致兒童發育遲緩呢?

1.正常的生長變異

在發育遲緩病例中約佔80%~90%,如家族性矮身材、低出生體重性矮小以及體質性發育延遲,這些與先天遺傳因素或宮內的發育不良有關,其生長速度基本正常,基本不需要特殊治療。

2.病理性原因

如染色體異常(唐氏綜合徵、特納綜合徵)、代謝性疾病、骨骼疾病(骨軟骨發育不全)、慢性疾病、慢性營養不良性疾病、內分泌疾病(如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等引起的生長遲緩。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發育遲緩呢?

這裡有一個口訣

“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週歲走;

三玩手、五抓手、七換手、九対指、一歲亂畫”。

是根據嬰兒正常的生長規律總結出來的,與現代醫學理論基本相符,也是比較容易觀察到的,如果發現寶寶到了這些時候仍然不能進行相應的活動,應及時就醫,進行檢查排除病理性因素導致寶寶發育遲緩。

如果無法排除病理性因素導致寶寶發育遲緩,那麼就要警惕小兒腦癱了!

所謂腦癱即腦性癱瘓,是指小兒在大腦尚未發育成熟之前,因多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出現以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徵。從目前的臨床研究發現,

如果腦癱患兒在一歲之內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那麼往往還能得到更好的恢復。

因為人類的腦組織在一歲之內尚未完全發育成熟,仍處於迅速生長期,處在此年齡段的腦癱患兒的腦損傷還處於初級階段,異常姿勢和運動還未固定化,可塑性較大,代償恢復能力較強,在正確的診斷下,早期進行積極的康復訓練,治療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兒推拿李波2019.5.23


小兒推拿李波


您好,我們先了解一下:

一、什麼是發育遲緩:

發育遲緩是指寶寶在生長髮育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

據瞭解,寶寶發育遲緩的發病率在6%~8%之間。一般來說,在正常的內外環境下,兒童是可以正常發育的,而影響兒童生長髮育的因素有很多,且這一切不利於兒童生長髮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發育,從而造成兒童的生長髮育遲緩。

兒童生長髮育遲緩的原因有的系自然過程,有的屬遺傳因素,有的則屬疾病,其中,80%~90%的生長遲緩兒童屬於正常的生長變異,如家族性矮身材、體質性發育延遲以及低出生體重性矮小,這些與先天遺傳因素或宮內的發育不良有關,其生長速度基本正常,也不需要特殊治療。



二、什麼是腦癱

腦癱是指由於出生前、出生時、嬰兒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綜合症,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可伴有智能落後及驚厥發作、行為異常、感覺障礙及其他異常。但腦發育遲緩是腦癱的前兆病症,有腦癱的小孩一定腦發育遲緩,腦發育遲緩的小孩不一定有腦癱。輕度腦發育遲緩孩子在7個月前屬於腦癱疑似兒,這種孩子要到7個月後診斷是否患有腦癱。嚴重的小孩直接診斷為腦癱。



腦癱患兒的一般症狀均有發育遲緩的情形,即不能像同年齡的兒童一樣學坐、學走,連學說話都有明顯困難、嚴重者甚至有吸吮能力差、流涎現象,以致體形瘦小,發育不良,而且合併有多發性殘障的情形,正常的孩子1個月會微笑,2個月會發出聲音,3個月俯臥位時會仰頭,4個月時會控制頭部不後仰,5個月會伸手拿取物品,會翻身,6個月會用力移動身體,7個月能坐得穩,8個月會爬行,9個月會扶著支持物站起,10個月會用手抓取食物,11個月開始學步行,12個月能夠站立片刻,15個月會爬樓梯,18個月會擲球,玩3~4塊積木,2歲學會騎三輪車,3歲會跳躍,會自己脫衣服,4歲會扣衣服,穿鞋子,5歲會畫圖,自己刷牙,6歲會數數、接球。而腦癱的孩子因動作不協調,遲鈍、異常,無法維持正常姿勢,身體不能自主平衡,有異常反射出現。



以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綠色健康媽媽幫


人的生長髮育是指從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過程。生長和發育是兒童不同於成人的重要特點。生長是指兒童身體各器官、系統的長大,可有相應的測量值來表示其的量的變化;發育是指細胞、組織、器官的分化與功能成熟。生長和發育兩者緊密相關,生長是發育的物質基礎,生長的量的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體器官、系統的成熟狀況。生長髮育遲緩(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在正常的內外環境下兒童能夠正常發育,一切不利於兒童生長髮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發育,從而造成兒童的生長髮育遲緩。小兒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簡稱腦癱,是出生前到生後1個月以內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徵,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肌張力異常、姿勢及反射異常。並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視覺及聽覺障礙等


聽覺有道周村驗配中心


腦癱在 1 歲以內,因症狀不明顯,診斷較為困難,1 歲以上臨床表現逐漸典型化,異常姿勢、異常反射、肌張力等有明顯變化,較易診斷。


仁愛堂國醫館客服


發育遲緩是正常生理的一種特殊情況。小兒腦癱屬生理的一種不正常情況。父母要慈悲於孩子,愛心養育,多行善事,將功德迴向於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