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專家解讀瀘州市長江沱江沿岸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

全國首個地級市《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通過國家級評審

6月20日,《瀘州市長江沱江沿岸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北京通過評審。據悉,這是全國地級市中第一個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主題的城市發展規劃。

专家解读泸州市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

此次發佈的《規劃》,最大的亮點是首次建立起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一系列制度機制體系,將成為指導瀘州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和編制相關規劃的重要依據。

“瀘州市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處於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的戰略交匯點。從宏觀層面看,該規劃站位高,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總書記今年4月長江經濟帶視察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落到具體安排上,規劃創新性地構建了瀘州市長江沱江沿岸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從綠色增長、生態產品、綠色生活、綠色制度、發展質量五個方面提出了26項參考性或約束性指標,既考慮了科學性又考慮了可操作性。作為長江經濟帶首個,同時也是全國地級市層面首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規劃提出了’以發展反哺生態、以生態促進轉型’的瀘州市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思路,可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探索新模式、新路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研究員、副所長谷樹忠說。

在上午剛剛結束的評審會中,針對《規劃》的具體內容,原環保部總工程師萬本太表示:“規劃之中,空間的佈局已經在構架上打開,希望通過新的規劃,把原本的問題化解掉。”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志峰等業內專家,也參加了此次評審。

瀘州是長江出川的最後一道關口,是長江上游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重大;同時瀘州也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成渝經濟區南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如何在生態優先的前提下抓好大保護,促進綠色發展,瀘州很早就開始探索。

2016年,在全國地級市中,瀘州率先編制《瀘州市綠色發展規劃》;2017年,又率先編制《瀘州市長江沱江沿岸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如今,《瀘州市長江沱江沿岸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再一次在全國的地級市中首先出爐。

中央主要領導在調研長江經濟帶時提出,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側重當前和策略方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強調未來和方向路徑。“生態優先的前提下,如何從制度設計上保障真正實現綠色發展?瀘州從規劃上入手,編制未來幾年的綠色發展藍圖,以實際行動落實黨中央的要求,探索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這都是這個《規劃》的可貴之處。”知名環境規劃專家、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何軍說。

谷樹忠認為,瀘州此次出臺的《規劃》,著眼點就在於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在做好生態保護,守護一江清水的同時,加快區域建設和發展,“瀘州以規劃為引領,率先在全國編制了這個規劃,這既明確了生態保護的紅線,也明確了城市發展的方向和措施,對其他城市而言也是具有借鑑意義的。”

6月初,四川省委主要領導在川南調研瀘州等城市時明確提出,當地要充分發揮地處“長江黃金水道”的優勢,科學利用和有效保護港口資源,紮實抓好生態環保和航道整治,進一步提高港口基礎設施水平和長江航道等級,積極推進多式聯運,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培育壯大港口經濟,為推動全省對外開放合作提供有力支撐。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完善舉措,加快打造四川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更大貢獻。

此次出臺的《規劃》,嚴格按照黨中央和四川省委要求,以“山水綠色、宜居宜業、區域中心、中國酒城”16個字,定位瀘州全市發展,堅持在規劃理念上體現“綠色思想”、在規劃佈局上體現“綠色品質”、在規劃設計上體現“綠色魅力”。

具體來看,《規劃》“堅持一條主線,實施五大任務,推進六大工程”。

“一條主線”是以發展轉型、結構調整為主線,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之路;“五大任務”包括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穩定生態產品供給水平、引導經濟發展增綠提質、培育低碳生活方式、改革綠色發展制度;“六大工程”涉及產業減碳增綠、綠色新增長點、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產品供給、綠色生活培育、綠色制度支撐。

同時,按照《規劃》瀘州還將重點推進包括釀酒廢棄物綜合利用、新能源充換電設備及動力電池等樣板項目。

近年來,瀘州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工作始終,加快長江沱江綠色生態廊道建設,著力推進建成生態文明美麗瀘州。與此同時,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開始顯現的大形勢下,瀘州在搞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下,探索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以全國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為契機,瀘州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航空航天、智能終端、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從無到有,第三產業佔GDP比重提高到35.2%。

“十三五”以來,瀘州超額完成四川省下達節能減排降碳工作目標,未發生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長江上游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多年保持全省前列,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殊榮。

生態環境上,瀘州全面落實河長制,創建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主城區汙水處理率達93%,7個地表水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85.71%;落實“三大風險”防範工作,實施汙染防治“三大戰役”,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273天,達標率75.4%;實施“新一輪綠化瀘州行動”,森林覆蓋率達50.4%,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9.8平方公里。

記者 熊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