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住總援藏!京藏交流中心項目提前實現結構封頂

住總援藏!京藏交流中心項目提前實現結構封頂

住總援藏!京藏交流中心項目提前實現結構封頂

歷時一年,由北京住總承建的西藏拉薩京藏交流中心工程提前實現了結構封頂。住總援藏將士發揚工匠精神,堅持首善標準,合理安排工期,提前實現22萬平方米主體結構封頂,為完成2018年全年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京藏交流中心工程是“十三五”期間北京對口援建西藏的標誌性建築。項目建成後,將落實中央長期援藏的要求,發揮拉薩作為輻射西藏,乃至南亞次大陸地區的“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作用,通過文化商務交流、創新產業孵化、金融支持服務等多種途徑促進京藏兩地雙向交流和合作共贏,實現西藏的長遠發展。

該項目設計風格新穎獨特,造型複雜。建築主體採用退臺式殿堂建築,公共部分採用遞進式的空間序列,後院採用參差錯落的聚落組合,吸取了藏式聚落群組和藏式遊廊元素,充分結合了當地“柱、拖木、弓木、梁”的傳統結構體系。中心內的供氧方式包括彌散式、鼻吸式及複合式多種方式。

在工程主體混凝土澆築時,項目部在現場設置了專用的預製板模具區,並要求混凝土罐車司機將剩餘的混凝土全部澆築成混凝土預製板和二次結構過樑。預製板鋪設到現場臨時道路上,過樑用於二次結構使用。僅這一項做法就杜絕了環境汙染,減少了硬化路面混凝土消耗,減少了建築垃圾,實現了混凝土塊的可重複利用。

該工程場地狹小,基坑周邊無法設置加工場地及施工道路,大部分週轉材料等只能在場外租地堆放,而且工程混凝土用量大,現場周邊沒有多餘的場地供泵車使用。項目班子制定了細緻的方案。一是在地下室抗水筏板位置留出兩條施工道路,解決部分地下室混凝土澆築及鋼筋加工、鋼管、木方、模板等材料進入。二是與施工現場東側公交站單位積極協商溝通佔用對方的部分場地供停放泵車及部分週轉材料使用,多措並舉解決了地下室混凝土澆築及部分材料進入難題。

去年9月中旬,由於片區停電,當地穿牆絲桿廠家無法生產。項目部將穿牆絲桿廠家設備拉到工地加工,確保了順利施工。拉薩當地的混凝土供應困難,往往澆築一棟樓的頂板混凝土就要等幾個小時。項目執行經理與生產經理輪番蹲守商混站,積極溝通協調,最大限度滿足本項目的混凝土供應。去年12月份,項目部組織管理人員上陣應對勞動力短缺。20多名年輕的小夥子在生產經理的帶領下鋪開了排水板與土工布,經過連續一個月的奮戰,2018年1月30日現場車庫頂板全部按標高回填完成,為2018年整體復工奠定了基礎。

該項目主體結構封頂預示著項目裝飾裝修等後續工程即將全面展開。“後續的施工過程中,京藏交流中心全體管理人員將恪盡職守、奮力拼搏,保質保量完成各項指標,共迎工程最終的順利竣工,為搭建京藏兩地交流平臺而奮鬥。”京藏交流中心項目黨支部書記李桂兵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