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紅海行動》是R級?其實這已經是刪減版了

《紅海行動》是R級?其實這已經是刪減版了

根據真實事件“也門撤僑”改編的《紅海行動》成為了春節檔的一大燃點,這部全程用子彈說話的作品讓觀眾充分體驗到了暴力與激情,也見識到了一個拼著命拍出的作品應有的質感,目前票房已高達17億。

用“不瘋魔不成活”這句話來形容該片的導演林超賢並不誇張,片場之外的他,標誌性的光頭,精幹瘦小,說著不靈光的普通話,滿臉溫和笑意。

可是,這位香港電影導演一到片場就變為“不要命”的狀態,在摩洛哥的荒漠上逐風疾馳,親歷著撞車、翻車、受傷、流血,他本應穩坐在監視器前指點江山,卻變成在槍林彈雨中衝鋒的敢死隊隊員,甚至鳴真槍喊“Action”。

《紅海行動》是R級?其實這已經是刪減版了

出生於1965年的林超賢深諳香港電影工業,從片場雜工、導演助理一步步做起,近年來在香港電影低迷之時,他卻幾乎一年一部賣座片。如今年過半百的林超賢,無疑已經成為香港類型片導演的金字招牌,而《激戰》《破風》《湄公河行動》等幾部電影在內地的叫好叫座,使得林超賢在內地也成為“最受歡迎的香港導演”之一。尤其是《湄公河行動》,更被他拍成一部內地主旋律電影的里程碑作品,讓林超賢成為“主旋律大片”的“寵兒”。

《紅海行動》是R級?其實這已經是刪減版了

《湄公河行動》之後,林超賢導演新作《紅海行動》於2月16日大年初一上映,為了趕製後期,本就瘦小的林超賢又掉了10斤體重,還“中招”了流感。

林超賢的每部電影都有精彩之處,但也都讓劇組叫苦連天。可是,這次的《紅海行動》,連林超賢都喊苦了:“我拍電影20年了,從來沒有這麼苦,真的,我甚至把它當成是我的最後一部電影在拍。”

因為林超賢一直堅持“實景拍攝,拒絕棚拍”,所以拍攝《湄公河行動》時,劇組選擇去了金三角,而拍攝《紅海行動》則去了摩洛哥,因為這裡與“也門撤僑”地形、地貌最像,既有卡特布蘭卡這樣的城市,還有無人區的沙漠,晝夜溫差20℃,冬季潮溼陰冷、陰雨不斷;夏季炎熱乾燥、狂沙不止。劇組在摩洛哥開啟長達4個半月的異國拍攝,不但要克服當地惡劣天氣、團結來自近10個國家的工作人員協同工作,更是為了完美呈現電影場景而不斷挑戰自己:選景摩洛哥最偏遠、最荒無人煙的地區,劇組常常要開車3個小時才能到達拍攝地。每天的攝製組工作人員都超過1000人,每一個裝備的爆破所使用的彈藥都是真槍實彈。

《紅海行動》是R級?其實這已經是刪減版了

《紅海行動》可以說是真真正正的第一部現代戰爭題材大片,林超賢想要把所有一直以來堅持和喜歡的東西都存放進去,所以,儘量不用特效,都靠自己來拼命。

工作人員透露:“導演每天在片場跑步10公里,要求演員跟自己一起接受訓練,他們每天要在摩洛哥的高溫和風沙的侵襲下揹著十幾斤的裝備。”

在《紅海行動》中扮演隊長的張譯也透露,林超賢在現場身著迷彩,高度亢奮,甚至還會扛著槍幫演員走位,甚至親自去試爆破點,“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靈魂在支撐著他這個嬌小的外殼,他對自己的嚴苛程度超過了對演員的要求,甚至嚴苛到了可以不顧生死的地步,在這樣的導演面前,沒有一個演員可以懈怠和退縮。”

《紅海行動》是R級?其實這已經是刪減版了

而說起11場大場面戲,林超賢說最難拍的就是調動大型武器的戲:“一開場打海盜的戲,我們用了6臺大型軍艦,找了500多米長的貨船和幾臺直升機,那場戲我覺得非常難,協調會就開了很多次。另外一場就是坦克追逐戰,我們在沙漠裡面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龍捲風、沙塵暴,但沙一吹進去,冷卻系統就讓坦克停了下來,就需要調動另外的坦克過來。”

林超賢在拍攝時遭遇過翻車受傷等意外,最危險的一次,他乘坐的沙灘車還和一輛時速開到60公里的坦克發生相撞,“坦克沒有後視鏡,我們在圍著它來拍,結果我們的車開到它斜下方時發生了碰撞。車上有3個人,我除了手以外沒什麼事,但我的副導演就慘了,她是一個女生,當時滿臉是血,說很痛。當時我一般拍戲都會拿著槍,槍很重,可能打到她的臉,我馬上把她送醫院,醫生說臉上被割開了,我很內疚,跟她說現在美容技術很厲害,一定把你醫好不留疤。”

碰撞後林超賢一直以為自己沒事,只是手受傷,但兩個星期之前,感覺肩膀右側疼痛一直不舒服的他終於去醫院照了X光片,才發現兩塊頸椎的骨頭移位了。

《紅海行動》是R級?其實這已經是刪減版了

對於這種用生命拍電影的方式,林超賢坦承也曾經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傻,“入行這麼多年,我一直希望自己的電影對得起投資者、對得起觀眾,希望把錢花在畫面裡看得到的地方。辛辛苦苦拍了這麼久,我也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好,我也知道有一些網友吐槽我有道具、場景執迷症。曾經懷疑是不是要這麼為難自己,向市場妥協就好。

但《湄公河行動》的成功讓我看到了堅持下去的希望。原來我的‘傻’並不是壞事。因為《湄公河行動》,才有了《紅海行動》中更加放開的自我,《紅海行動》真的是我拍過最艱難的一部電影了,但我就是希望多拍一些能夠配得上這個時代、配得上中國觀眾的電影。”

林超賢坦言,在拍攝《紅海行動》中,他多少帶有情緒,這種情緒就是對恐怖分子的恨:“我拍過很多暴力的動作片,也有很多人叫我‘魔鬼導演’,但我想讓大家知道,這世界上是真的有‘魔鬼’存在。他們在全世界各地做出一系列反人類的殘暴行為,讓我很憤怒。這世界本來可以是一個大家庭,但是他們的暴力行為讓這個家四分五裂,他們就是恐怖分子。”

《紅海行動》是R級?其實這已經是刪減版了

對於《紅海行動》中一些戰爭場面和恐怖分子採取的暴力行為進行“不加掩飾”地描述,林超賢表示,其實這是已經做過刪減的結果,“畢竟是春節檔,還是要考慮到觀眾的基本觀影需求,所以並沒有那麼赤裸裸地去展現這一切。雖然我覺得現在的電影觀眾已經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去面對這一切,如果還不習慣面對的,我表示很抱歉。我真的不是暴力狂,但也不想粉飾太平。只有讓人們認識到恐怖分子的殘暴,才會更加珍惜我們現有的人生,以及我們擁有的、和平安寧的家園。

林超賢的“鋼鐵意志”或許與他多年來熱愛拳擊、自行車運動有關,他甚至還拍了《激戰》《破風》兩部讓人熱血沸騰的與運動有關的電影。《激戰》中的MMA綜合格鬥,在林超賢看來,這個比賽具有的那種“除非自己認輸,否則比賽絕對不會停”的殘酷性,與人生的境遇有著某種契合:“每個人都有一個擂臺,你就是在為了自己這個擂臺去拼命。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東西,遇到重擊,但你必須在擂臺裡展示。我覺得這種競技的方法就是為個人而戰那種。”

《紅海行動》是R級?其實這已經是刪減版了

熱衷於“自虐”的林超賢還喜歡騎車上坡的感覺,因為那時候是與內心的“魔鬼”做鬥爭的時候,“魔鬼告訴你,你已經精疲力盡了,需要休息,前方看似沒有盡頭,如果你放棄了就會前功盡棄,而如果你戰勝了‘魔鬼’,那麼你就征服了自己的內心。這種‘鬥爭’與拍電影極為相似,電影沒有盡頭,且困難重重,但知難而上才是良策,拍攝不同題材、各種風格和挑戰的電影,會讓我熱血沸騰。”

林超賢說十幾年前他幫香港警察拍廣告,不是為賺錢,只是一種使命,想為社會做一點事。幫廉政公署拍電視劇,也是這份心。所以能參與《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同樣讓他因“使命感”而與有榮焉。之後,他也有計劃再拍一部,形成“行動三部曲”,也確實有好幾個題材找到他,甚至還有些是沒有解密的案件。但是除了使命之外,能吸引他拍的電影還必須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靈魂,林超賢說:“就算是動作片,也是有靈魂的,否則就是一個硬硬的殼。所以,不管什麼電影,我需要找到這部電影的靈魂才可以拍。”

《紅海行動》是R級?其實這已經是刪減版了

《紅海行動》是R級?其實這已經是刪減版了

中國電影導演中心

我們不止提供場地,我們也提供態度

《紅海行動》是R級?其實這已經是刪減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