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建築灌注樁施工控制要點,及質量通病預防

一、建築灌注樁施工控制要點

1、相鄰兩樁的安全距離應大於4D,或最少時間間隔不應少於36小時。

2、二清後的泥漿比重應小於1.2,孔底沉渣厚度應符合規定:

3、二清清孔結束後,孔內應保持水頭高度,並儘快完成混凝土灌注。

4、混凝土灌注時要始終保重導管埋深2-6m,嚴禁導管拔出混凝土面,擴孔係數宜控制在1.10-1.25,樁身混凝土標高應控制在高於設計的樁頂標高0.5-1.0m,應鑿出的泛漿高度必須保證暴露的樁頂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

建築灌注樁施工控制要點,及質量通病預防

二、常見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

1、鋼筋籠上浮

原因分析:

(a)導管與鋼筋籠之間的間距小,粗骨料的粒徑太大,鋼筋籠搭接焊頭未焊平,導管在提升、下沉來回過程中,法蘭盤掛帶鋼筋籠。(處理:停止灌注,反覆上下搖動導管或單向旋轉)

(b)鋼筋籠在安裝吊放過程中,骨架扭曲、箍筋變形、脫焊或且導管傾斜,使得鋼筋籠與導管外壁緊密接觸。(處理:反覆搖動導管,上下移動,切斷二者聯繫

(c)砼澆築太快,砼面升至鋼筋籠底時產生向上“浮力”導致鋼筋籠上浮。(處理:控制澆砼速度)

建築灌注樁施工控制要點,及質量通病預防

2、導管拔空:

在砼澆築過程中,導管脫離砼面,泥漿進入導管中,造成斷樁。

原因分析:施工操作人員失誤,導管拆除過多,提升速度太快。

預防措施:嚴格控制導管提升速度,在導管拆除前測量砼面高度,計算導管的拆除節數。

處理方法:當導管拔空時應迅速將導管插入砼中,利用抽水設備將導管內的泥漿抽出繼續灌注。

建築灌注樁施工控制要點,及質量通病預防

3、埋管:

在砼澆築過程中,導管埋在砼中沒有及時拔出,砼硬化後形成廢樁。

建築灌注樁施工控制要點,及質量通病預防

原因分析:

(a)砼初凝時間短,灌注時間歇時間過長,導致重新澆築時下部砼已經初凝,導管未能拔出。

(b)導管被鋼筋籠掛住。

(c)孔壁塌方,大量泥漿將導管埋沒。

處理方法:導管拔不出來,一般作廢樁處理,聯繫設計補樁。

建築灌注樁施工控制要點,及質量通病預防

建築灌注樁施工控制要點,及質量通病預防

建築灌注樁施工控制要點,及質量通病預防

建築灌注樁施工控制要點,及質量通病預防

建築灌注樁施工控制要點,及質量通病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