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文化」湖北鄂州 西山之山 旅遊歷史文化散文隨筆

西山之山

鄒劍川

很多城市都有西山,我的城市也不例外。西山因座落在城西得名。遠望去,西山並沒有任何雄奇之處,平淡無奇,甚至很多人一提起西山就會搖頭,一生去個一次就夠了。

旅遊者愛好四方行走,因為不同之處有不同之風景。本地人大多去過西山若干次,再說西山原本就在那裡,去或者不去,一抬眼,它就在那裡。想去,坐個車,甚至步行,很快就能到達。

「文化」湖北鄂州 西山之山 旅遊歷史文化散文隨筆

風景總是在遠處的,諸如我省的著名風景,我總是想,不遠不遠,很快就可以達到,下次再去,下次復下次,下次何其多。二十多年下來,本省著名風景如武當山、三峽、神農架我竟未曾踏足。而外省風景,我幾乎跑了個遍。這和老婆老公總是別人的好,幾乎是一個道理。因為潛意識中,我們把西山當成了自家的東西,自家人說自家東西,總是帶著挑剔眼光。

但西山也有其不尋常之處,北緯30度一線下來,長江經過江漢平原後,在這裡受到西山阻擋,拐了一個彎,這就是為蘇軾所感慨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那一段江面了。如果沒有西山,鄂州城區現在應該是長江的河道,地球自轉產生偏向力,這種力使得運動、流動的物體總是保持偏移。長江在向東流動的過程中,受此力影響,總是向南偏移,沖刷江南沿江地帶的。鄂州人應當感謝西山,沒有這段山,鄂州城區根本就不存在。

一座城市的興起必然依託於水,河流、湖泊,而河流的泛濫成災,自古是人類要面臨的大問題。西山解決了這個問題,讓長江往北偏了那麼一些,而西山的餘脈沿長江一線展開,因此長江鄂州市區段,地勢低於鄂州市區。這比長江荊江河段、長江臨江河段抗洪壓力要小得多,更比黃河開封一線的懸河,看著河流懸在自己頭頂上,要有安全感得多。

「文化」湖北鄂州 西山之山 旅遊歷史文化散文隨筆

孫權選擇了鄂州,西山也起了作用。鄂州襟江枕湖,在古代軍事作戰中,河流湖泊是天險,是天然護城河。而西山更是厚實的天然城牆,在冷兵器時代,武昌(鄂州)城是一座難以攻克的堅城,易守難攻。而且依照中國傳統風水學,背山面水,此為絕佳之地。孫權選擇了鄂州,有西山的因素。

西山拔地而起,突兀而出,這是西山的奇特之處。武漢沿長江一線,屬於平原地帶。湖北、湖南、江西邊界的幕阜山脈到了黃石、鄂州一線,海拔最高的四峰山也不過400多米,已經是餘脈了。西山在鄂州城區一線可謂傲然獨立,巍峨而出。自古有湖泊之處,必然地勢低窪,而有大江之處,必然地勢較低。西山位於長港、新港、長江,三水交匯之處,洋瀾湖畔,理論上應是地勢極低之處,但在這裡突然有一座山,簡直讓人有些不可思議,叫西山飛來峰、飛來山也不為過。三江匯流,周遭有黃州東湖、遺愛湖,鄂城南湖、花湖、三山湖,三江五湖之地,飛來之雄奇山峰,可謂一絕。

西山是一座文化之山,西山與大文學家蘇軾有不解之緣,蘇軾客居黃州之時,常過江來西山遊玩,訪僧問道,林間泉下,徜徉其間。貶居生活是寂寞的,中年的蘇軾遠離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時,西山給了他莫大的安慰。他在山間尋訪野梅,在半山思考人生,在廟宇與和尚談禪,西山的松樹應該記得千年之前那個飄逸瀟灑的身影。西山的頑石應該記得千年之前,東坡先生髮出的沉重的嘆息。一個偉大的詩人、作家,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文人之一的蘇軾與平地而起的西山精神際會。他是當時最出色的書法家、畫家、詩人、散文家,他的光芒讓同時代的文人黯然失色,他的風采讓眾多的官員無聲無息。他是一個人格近似於完美的人,風趣、豁達、幽默、開闊。但他的周圍充滿了嫉恨、猜忌、流言,在封建時代的汙濁官場,一個個小人向他射出了惡毒的暗箭。終於蘇東坡註定要與西山相逢,山是沉默的,山是博大的,西山用自己的傲然聳立,吞吐大江的氣勢,包容了蘇軾。不動如山,沉默如山,山不言自高,千年時光流傳,山還在那裡,水還在那裡。蘇軾的文字成就了中國歷史的豐碑,在中國文化中放射奪目的光彩。而那些小人們,那些庸人們的身影,早就被歷史盪滌的一乾二淨。

西山上還有屈原《離騷》乘鄂渚而反顧兮的足跡,有黃庭堅寫下松風閣序的遺址,有彭玉麟的梅花石刻。西山腳下還有怡亭銘,它和《松風閣序》都是國寶級的文物,在中國書法史上有重要地位。

「文化」湖北鄂州 西山之山 旅遊歷史文化散文隨筆

西山是一座軍事之山,更是一座與三國結下不解之緣的山。孫權曾在西山建有樊口戎,是為軍事要塞,西山上有石門開,有一段高二十多米的懸崖,相傳為孫權行軍時開鑿。西山腳下的樊口,為關羽水軍駐紮之處,《資治通鑑》有明確記載,著名小說《三國演義》中龐統獻連環計一章中,有孔明在西山庵中行走,到了西山庵,忽見燈光,內中有人讀書,見到奇醜之人,即為龐統云云。小說描寫龐統當時在西山讀書,在此和孔明商議好連環計,赤壁之戰,讓曹操八十萬大軍潰敗的計策。《三國演義》是小說,但其影響力超過了正史《三國志》,在日本和韓國擁有不少粉絲。傳說清朝入關錢,軍事將領們人手一冊《三國演義》。人家後金是把《三國演義》當作軍事教科書來讀的。所以龐統在西山讀書,獻連環計,更為老百姓、一般讀者接受。

按此推論,《三國演義》中說龐統連夜過江找曹操去了,說明曹軍當時在黃州。正史也說關羽駐軍樊口,那麼赤壁之戰到底是哪裡打的?演義裡有三江口,三江口,西山腳下,長港注入長江處,有一沙洲,名洲尾,將長港隔為兩段,加上長江剛好是三股水流,應該就是小說裡說的三江口。按照小說記載分析,曹軍駐紮在黃州,不會跑幾百公里去上游的嘉魚和孫權交戰。另外華容這個地名,鄂城往武漢方向30公里處有一鎮名華容。關羽從樊口跑30公里到華容攔截曹操,很好理解。總不至於關於從樊口行軍400公里到湖南華容去攔截曹操吧。曹操怎麼深入到長江南岸那麼遠地方的?

蘇軾寫“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個周郎赤壁其實是西山,不是黃州文赤壁。蘇軾的學生黃庭堅有一首詩,武昌赤壁吊周郎,寒溪西山尋漫浪。 在武昌的赤壁追吊懷念周郎。宋代的武昌就是鄂城,結合下文和地理分析,周郎赤壁其實就是西山,而黃州赤壁呢,其實是蘇軾赤壁、東坡赤壁。故壘西邊,方向很明確,西山。黃庭堅的詩也寫的很清楚了武昌周郎赤壁。而且西山是有鐵礦的,含鐵之山赤紅色,這是個常識。

「文化」湖北鄂州 西山之山 旅遊歷史文化散文隨筆

西山有吳王孫權的宮殿,有他大宴群臣的廣宴樓,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也曾在西山的雷山峰上阻擊日軍,辛亥革命首義烈士彭楚藩葬於西山,對越自衛反擊戰烈士趙怡忠埋骨西山,西山也是一座軍事之山。

除此之外,西山是一座佛教名山,是淨土宗的發源地之一。西山也是一座風景之山,山上植被眾多,有溪流、泉水、瀑布,號稱“小廬山”。有著眾多美譽,有著文化內涵的西山,曾承載著軍事重任的西山,文人墨客的筆墨風流浸染了它,武士們金戈鐵馬的硝煙洗禮了它。它有秀美空靈之貌,有書墨琴絃之韻,它有吞吐江湖之態,它有逍遙紅塵之姿。它不說話,它不發言。本地人提起它,覺得沒什麼了不起。從城裡望過去,它甚至有些灰頭土臉,其貌不揚。

它是一位智者,它是一位隱士,它是一位高人,它接納那些欣賞親近它的人們,李白、元結、丁鶴年、張裕釗。它對著萬丈紅塵,對著俗世洪流,默然千年。

「文化」湖北鄂州 西山之山 旅遊歷史文化散文隨筆

那些嘲笑它的人都不在了,幾千年過後,它還是在那裡,厚重安詳,巍然不動。山因包容而高,山因開闊而大,山因歲月而永恆,山因滄桑而深沉。

智者愛山,許多城市都有西山,但我以為鄂城西山是所有西山中的西山。西山之山,因其秀而美,因其智而驕,因其文而雅,因其武而傲。

西山之山,它那麼平淡,又那麼悠遠綿長,它與我們朝夕相伴,我們幾乎感覺不到它存在,不認為它神奇,不以為它耀眼,正所謂大隱隱於世,這座鬧市中的山,真可謂智者。

至人無己,神人無名,聖人無功,西山之山,當為神山,神山無名。

載於湖北電力文聯《三絃琴》雜誌、湖北《道路照明》雜誌。

作者簡介:鄒劍川,常用筆名網名蘇白、現代印象、ezzoujc、業餘作家、業餘全媒體策劃人、撰稿人。多家文化傳媒公司高管、創始人。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常年徵集各類自媒體、新媒體、圖書書稿、影視小說、影視I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