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河北霸州有個自行車博物館!可以去看看!

河北霸州有個自行車博物館!可以去看看!

有一個事實可以肯定,華夏大地上的國人雖然不是自行車的發明者,百十年來卻將自行車這個產業做到了極致,八九十年代中國城鄉滾滾的自行車流曾經記錄下共和國發展的腳步,也讓攝影者拍下了許多足夠震撼的自行車市井圖片,而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自覺不自覺的會成為某一幅作品裡的路人甲路人乙。

不可否認,曾經的自行車大國絕對不是自行車運動的強國,有些年各種自行車國際賽事獎牌基本與我們無緣,當然更沒有高端自行車運動自行車的生產名企,很多年輕人以擁有一輛進口自行車而沾沾自喜,騎著這樣的單車招搖過市還是很拉風的,注意拉風這樣的詞彙也不是我們這個年齡段喜歡使用的,或許為了照顧其它閱讀階層也需要適應,有時候我們的適應能力還不如自行車,不信請繼續閱讀。

河北霸州有個自行車博物館!可以去看看!

前面的廢話貌似離題萬里,也是為了展開話題做些鋪墊,早就以為會在河北省的平鄉有這麼一座自行車博物館,畢竟那裡的自行車產業曾經很是紅火,由組裝仿製到自主開發也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三四十年總能總結沉澱下一些文化資源,需要展示傳播,應該有一座自行車博物館來完成一個縣域經濟的文化提升。

網上查閱資料,河北平鄉縣做到了。而在與平鄉縣河古廟鎮相距二百公里的廊坊霸州市,也有一座中國自行車博物館,網羅了世界各地各個時期的自行車,有許多是我們兒時熟悉的,也有一些是這個世界上已經變得異常珍貴的孤品,畢竟這個被人們視為交通工具的自行車與通常意義上的收藏品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只有那些極其用心,極其痴迷的人士才能擔當這樣的文化傳承和文化擔當。

河北霸州有個自行車博物館!可以去看看!

說起中國自行車博物館,也是一段傳奇故事,博物館是在著名自行車收藏家王明璽先生的幫助和支持下建成的。四千多平米的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不同品牌的精品自行車300多輛,既有享譽海內外的英國產白金人、三槍等著名品牌自行車,也有我們熟悉的國產四大品牌──紅旗、永久、鳳凰、飛鴿自行車,甚至還看到了我少年時代騎過的產於昆明的金雞自行車,還有德國的藍牌、奔馳自行車,美國的哈雷自行車、臺灣的捷安特都是王明璽先生輾轉周折收藏的精品。

王明璽先生收藏自行車的故事感人至深,也表現出一個藏家的執著與艱辛,更可貴的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擁有的“三絕”:一絕是收藏的自行車不但數量多,而且每輛都是名牌、都有牌照、都至少在八成新以上;二絕是他是老八級鉗工,再舊再破的自行車到了他手裡,經過維護修理也能整舊如新;三絕是他不但收藏自行車,還研究自行車,腦子裡裝著世界自行車的發展史,儼然就是一個學者專家。

河北霸州有個自行車博物館!可以去看看!

站在這樣一個主題博物館裡,滿眼的自行車,兩輪的,三輪的,還有四輪的,或普通的令人想摸摸,或高貴的讓人想拜拜,在這裡不需要生動的講解,只需要靜靜地看就足以,因為他們曾經距離我們是那樣的近,而有些來自異國他鄉的古老藏品又是那樣的可以想象,人的思緒會在那一瞬間變得如夢翻飛。

二百年前的人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德國人德萊斯用兩個輪子和幾根棍子製造的簡易自行車有一天會風靡全球,由笑話到神話就在一個奇思妙想間,第一輛自行車或許是順坡下行,而其後的自行車卻能在崎嶇泥濘中前行,被賦予了智慧、技能、材料、運算,甚至數據化,自行車能不能繼續創造奇蹟也是未可知的。

河北霸州有個自行車博物館!可以去看看!

1817年到今天剛好二百年,二百年間自行車已經融入了太多的科技和美學,它曾經是歐美達官顯貴的娛樂用品,曾經是中國皇宮裡少年皇帝的玩具,曾經是留洋學子和十里洋街的寵物,曾經是電影和文學作品裡日本翻譯官的標配,曾經是十億中國人最值得信賴的交通工具,也寄託著我們這一代人的少年夢想。

二百年前的德萊斯肯定想不到,二百年後的自行車會在中國重新燃起烽煙,重新被人們信賴,吸引社會各界密切關注的目光,進而成為一個即將進入夕陽產業的救命稻草,一夜之間幾乎被人們徹底遺忘的自行車再次被企業家、金融家、策劃家們頂禮膜拜,再次被攝影家們記錄歷史定格現實,這一次是方便,是簡單,是混亂,是素質,是利益,是市場,是謀略。一個由自行車引發的城市新景觀,究竟還能持續多久,三年兩年定會見分曉,但願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地雞毛。

河北霸州有個自行車博物館!可以去看看!

就在邁出霸州中國自行車博物館的時候,兩個騎著摩拜單車的少男少女擦身而過,回想展廳裡三個兒童套腿騎大自行車的雕塑,四十年稍縱即逝,自行車卻還在我們身邊,回味激盪在少年心裡的千里走單騎夢想,自行車會不會成為未來圓夢的交通工具,在汽車已經氾濫的今天還真就不敢給出肯定的答案。

河北霸州有個自行車博物館!可以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