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管理要解決的三個效率

管理要解決的三個效率

管理要解决的三个效率

引 言

由於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一打開國門,企業首先接觸到的理論就是人力資源管理與經營戰略,所以在戰略較為明確前提下,個人效力的釋放是顯見的。但是在管理的演變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其實處於第三階段。而管理的前兩次演變其實也是不可或缺的,這就使得中國企業的管理先天不足,今天出現的很多問題也往往在於此——勞動效率和組織效率明顯釋放不足。所以重新梳理管理的三個演變過程就顯得十分重要,它解決的三個問題是不能替代的,所以也是無法翻過去的一頁。

第一個階段:科學管理

● 泰勒《科學管理原則》(1911年)

● 四大原理:

①科學劃分工作元素

②員工選擇、培訓和開發

③與員工溝通

④管理者與員工應有平等的工作和責任範圍

● 目的:最大限度提高工人勞動生產率;手段:分工

2011年是科學管理誕生100週年,全球範圍內都在回顧百年管理的價值貢獻,自有其道理。

泰勒寫《科學管理》源於他對一家工廠的跟蹤觀察。他發現如果讓一個人和四個人共同做事,會比他一個人做事的產出高很多倍。他由此得出一個原理:把工作做分工,然後給員工培訓等。這就是泰勒的科學管理的四大原理。

這四個原理要解決什麼問題?就是讓勞動效率最大化;手段就是分工。

這就是德魯克所說的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直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都是一件很巨大的事情。因為泰勒人們知道了什麼是科學管理;因為泰勒人們知道了工業化的依據;因為泰勒人們得到了流水線生產的概念和時間;同樣因為泰勒,人們發現管理其實就是分工。

管理的本質問題,就是要解決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獲得最大限度的產出,也就是如何使生產效率最大化。現在我們知道,解決效率的第一要素就是分工。

案 例

“海爾”的實踐管理

張瑞敏:“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管理模式,全方位地對每個人每一天所做的事情進行控制和清理,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而且工作質量都有一點(1%)提高。

中國企業千億俱樂部的第一個成員是“海爾”(2004年突破),它能夠在中國家電業中率先衝出來參與國際分工,和它的勞動效率有很大關係。我們看到張瑞敏的理念本是就是行動,將分工落實到每一個人並提出具體要求。

第二個階段:組織管理

● 韋伯

● 官僚行政組織

● 理性設計:權力、職位、非個人、法律

● 目的:使組織效率最大化。手段:以最理性的方式預先假定了法律和權力的概念

我們知道卓別林有一部經典電影《摩登時代》,就是再現了科學管理下的流水線作業帶來的負面效應、對人性的異化、傷害。過度分工也會帶來極限,最終導致效率適得其反。這個時候“組織管理”應運而生。

組織管理要解決的是組織效率問題;其手段就是專業化下的分權。即職能專業化,要按照責任把權力分出去。其原理是:責任要給到職位上;因為職位是有責任的;不能給到個人;必須要用法律的形式給予保障。

案 例

“美的”集團的管理實踐

何享健: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

中國千億俱樂部的第二個成員是“美的”集團(2012年晉身)。美的有一個龐大的經理人隊伍,在家電領域多元發展,每個產品都要求做到行業前三。美的每年以100億的銷售額快速增長,直至千億。其經理人職業意識非常強,並最終發揮出組織的高效率,即源於何享健的那套辦法——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非常體現組織管理的優勢。

第三個階段:人力資源管理

● 霍桑研究、梅奧等

● 六點主張:

1.以人為本

2.人存在於組織環境中,而不是社會中

3.人際關係中的關鍵活動是激勵人

4.激勵是以團隊精神為導向的

5.透過集體既能滿足個人需求,又能實現組織目標

6.個人與組織都想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

● 目的:如何使個人效率最大化。

● 手段:創造機會;組織環境;滿足需求;挖掘潛力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管理就必須發揮個人的效力。所以德魯克才說在整個管理過程中,人是最積極的、最活躍的、最能夠有創造價值的的資源。也所以必須對他特殊對待。如何特殊對待?努力做到四件事情:創造機會給他,組織環境給他、滿足他的需求,挖掘他的潛力。以及更多。

案 例

“華為”的管理實踐

任正非:我們認為企業發展的主要牽引動力是機會、人才、技術、產品。這四種力量相互作用,機會牽引人才,人才牽引技術,技術牽引產品,產品牽引更多的機會,這是一個循環。員工在這個成長圈中處於主動位置。要重視對人的研究,讓他在集體奮鬥的大環境中,去充分釋放潛能,更有力、有序地推動公司前進。

“華為”在中國千億俱樂部中排位最前。任正非明確提出要研究人,其努力就是對“人力資源管理”中“創造機會;組織環境;滿足需求;挖掘潛力”的四件事情極致發揮,並體現出管理的綜合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成功或階段性成功的中國企業,無不在於管理效力的釋放,包括勞動效率、組織效率、個人效率。也即在戰略十分明確前提下,管理為經營服務的效率是高的。

三個演變的重要啟示

我必須說明一下我的意圖,回顧管理的發展過程,梳理管理的三個演變,並不是我要講的目的。我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管理其實是要解決三個效率:勞動效率、組織效率、個人效率。

排在第一位的是勞動效率,所以分工是企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勞動效率是產出,也是最直接的產出,管理的績效就是來源於勞動效率的直接產出。關於責、權、利的等邊分配法則(見第三講內容),管理者一定要想清楚、想明白。之所以強調這點,是因為在現實中大家會更多地關注人力資源管理,即把個人效率發揮最大,但是很容易忽略勞動效率和組織效率。當個人的能力和效率高於組織效率、卻不能釋放時,就會發生內耗,直至消耗掉這種能量。如果一個組織內耗嚴重,員工覺得很疲憊,然後責任又不清楚,一定是分工出問題了,這個時候你所有的激勵都是徒勞的。

我們普遍知道管理是提高效率的,還應該知道具體是指哪些效率。包括三個:勞動效率、組織效率、個人效率。它們的手段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管理不是一勞永逸,管理要變,如果滯留在一個階段,管理方法自然失效。

要知道,人的效率發揮的條件需要更多。其實最簡單的就是勞動效率的獲得。人力資源管理,是高層管理者需要動更多腦筋、等多發揮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