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美人魚

一種神秘而又美麗的生物

在我們的心中

應該是這樣的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這樣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或是這樣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在安徒生童話故事中,她被譽為“海的女兒”,傳說的美人魚,以腰部為界,上半身為美麗的女性身體,下半身為披鱗片的魚尾部,軀體富有誘惑力,善於水中快速移動。

傳說中,她們沒有靈魂,聲音如同外表一樣,具有欺騙性,一身兼有誘惑、虛榮、殘忍、美麗和絕望的愛情等多種特性。

然而回到現實

我們所見到的“美人魚”竟然是這樣的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嗯...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美人魚的傳說對於科學家們而言,並不能得到滿足,執著的他們決定去探究,想發現真正的“美人魚”,於是這種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儒艮就出現了。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從形態外貿上來看,完全沒有辦法能和美人魚聯繫在一起,為什麼能有這樣的稱呼?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經過思考與研究後,認為得此名的過程可能是這樣的:

儒艮生完寶寶後,在海草叢中半露身子,抱著寶寶哺乳,這個時期的成年儒艮乳頭腫大,此時如果正好有路過的古代水手,在光線比較暗淡的條件下發現,有可能就誤以為是女人,加上下半身還是魚的形態,所以得名“美人魚”。

並不美,卻依然可愛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儒艮被稱為“美人魚”這件事,仍然感覺是一件神奇的事,畢竟與我們所認知,所想象的相差甚遠,但儒艮這種生物,卻真實存在於我們世界中。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儒艮,海洋中的食草哺乳動物,性格溫順,行動緩慢,雖然擁有著靈敏的聽覺,但視力卻很差。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儒艮對於海溫要求很高,不能去冷海域,對冷很敏感,水溫要求不低於15度,否則很容易感染肺炎而死,水質差也會患有皮膚潰瘍,所以它們更喜歡在水質好且有豐沛水植物的海域生活。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在飲食方面,它們並不挑食,只要是水生植物基本都吃,多以海藻、水草等多汁水生植物以及含纖維的燈心草、禾草類為食,從龐大的身軀也可以看出,它們很能吃,每天要消耗45千克以上的食物,大部分的時間都用於吃。

雖然神似,但並非是海牛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海牛與儒艮乍一看確實一樣,但兩者仍是兩種生物,最大的卻別在於海牛的尾部呈圓形;而儒艮尾部形狀是“V”形。


儒艮的頭很大,嘴巴長得也十分奇特,巨大而呈縱向,嘴巴向下彎曲,如同吸盤一樣,貌似很方便啃食海草。

從皮膚上來看,儒艮的皮膚較為光滑,海牛反而感覺很粗糙。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最萌的區別是,海牛的氣質很憨厚,而儒艮很靈動,在海里遊動時妖嬈的泳姿,尾巴擺動的很優美,不愧是擁有“美人魚”之稱的海洋生物。

“美人魚”面臨瀕危的境地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儒艮分佈於西太平洋與印度洋海岸,喜歡海草生長豐富的地區。雖然會被認為棲息於淺海,但有時會到較深的海域中,海拔約23米。

儒艮的分佈範圍並不連續,這很可能與棲地適合度還有人類的活動有關,它們族群數量的減少,與人類的活動干擾有著很大的聯繫。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由於儒艮全身都是具有很高的價值,除肉可食用外,成年後的儒艮可提煉24到56升油,皮膚也可作皮革,骨頭也如象牙一般可成為雕刻素材,這也導致了儒艮被大量捕捉,族群極具減少。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17至19世紀,馬達加斯加就有大量儒艮被捕獵,為取其肉;根據阿拉伯聯合國酋長國的考古遺址中發現的骨頭推測,儒艮已有4000年以上的被捕獵史。至今仍有大部分棲地內的儒艮遭受著獵殺行為。

2010-2011年的昆士蘭洪水也給儒艮極大的打擊,大量淡水衝進海里,導致鹽度急速下降,致使海草死亡,海龜與儒艮就這樣被餓死了,儒艮的生態圈也遭受著迫害。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名為“美人魚”卻並沒能享受那麼美好的生活,種族數量的極具減少很可能將被推向滅亡。國家機構為此也對其進行了保護,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海中的“美人魚”竟然是這幅模樣

也許它們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美,但它們依然是那麼可愛的海洋哺乳生物。

關注科學動物園,會有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