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核武器是現在人類掌握的威力最大的武器,存在當量的概念,即相當於多少噸TNT炸藥爆炸的能量。如果是同樣質量的原子彈和氫彈,氫彈的爆炸威力更大,大約是原子彈的4倍。本文將具體敘述原子彈和氫彈的核反應原理以及他們的區別。

原子彈和氫彈

1945年,美國在二戰最後階段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耀眼的閃光和巨大的轟鳴之後,二十餘萬人死傷,城市被夷為平地。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從此,人們認識到核武器的巨大威力。二戰之後,以美蘇兩國為首的冷戰集團瘋狂進行軍備競賽,原子彈數量和爆炸力直線提升。美國在日本投放的“小男孩”和“胖子”兩顆原子彈不過是2萬噸TNT當量,可是前蘇聯爆炸的沙皇氫彈卻有5000萬噸TNT當量。爆炸後的蕈狀雲寬達將近40公里,高達60公里,比珠穆朗瑪峰還高7倍多;爆炸產生的熱輻射甚至可以讓遠在170公里以外的人受到3級灼傷,爆炸的閃光還能造成220公里以外的眼睛劇痛與灼傷。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質能方程

核武器為什麼有這麼大威力?它的原理是什麼呢?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從1905年,物理學上第二個奇異年說起。

之所以說是第二個,是因為第一個物理學奇異年是1666年。在那一年,牛頓回到鄉下老家躲避瘟疫,結果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就發明了微積分、發現了光的色散,並提出了萬有引力的思想,奠定了近代數學、光學和力學的基礎。人們認為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就把1666年稱為牛頓奇異年。

然而,1905年,還是專利局小職員的愛因斯坦連續發表了六篇論文,闡述了分子動理論、相對論、光電效應等問題,這六篇論文,每一篇都在科學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於是,後人將這一年稱為愛因斯坦奇異年。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在其中的一篇論文《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中,愛因斯坦闡述了他的觀點:物體的能量與它的質量有關。這就是著名的質能方程: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其中E表示能量,M是物體的質量,而C表示真空中光速c=3×10^8m/s。

如果一個物體的質量M=1kg,按照這個方程計算,這個物體的能量有9×10^16J, 大約相當於2000萬噸TNT炸藥爆炸釋放的能量。

但是,怎麼從沒見過1kg的物體有這麼大威力呢?這是因為,只有在核反應過程中,質量發生虧損,才會釋放能量。

鏈式反應

在20世紀初,人們已經認識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發現這種結構的科學家盧瑟福特別喜歡使用α粒子(氦原子核)轟擊各種其他物質。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例如,在1917年,他使用α粒子轟擊氮(N)原子核,產生了氧(O)原子核和質子(p)。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這是人類第一次觀測到原子核的變化。由於這是人為使用一個粒子撞擊原子核促使原子核發生變化,因此稱為人工核反應。

1938年,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第一個發現了鈾的裂變反應。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他使用中子(n)轟擊鈾(U)原子核,發現了鋇(Ba)元素,反應方程是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在這個反應中,一箇中子入射撞擊到鈾原子核上,使鈾235轉化為鈾236,又繼而變為鋇144、氪89和3箇中子。如果鈾的體積和質量足夠大,那麼這三個中子會繼續和三個鈾235進行核反應,形成九個中子…如此這般,就會形成一種“雪崩效應”,短時間內產生許多次核反應。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人們把這種反應稱為“鏈式反應”。在這個反應過程中,質子和中子的總量並不發生變化,但是平均每個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卻減少了,也就是發生了質量虧損。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這一部分質量虧損會轉化成相應的能量。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曼哈頓計劃

當時,世界正籠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之中。納粹組織了以著名科學家海森堡為首的科學家團隊,進行原子彈的研發。可是,進展卻十分緩慢,原因之一是一大批有猶太血統的科學家,如愛因斯坦、赫茲等人,都被希特勒嚇跑了,納粹內部的內耗也相當嚴重,無法集中全部資源進行統一的研究工作。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在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之後,美國被正式捲入戰爭。美國已經是當時世界第一的工業強國,工業實力有目共睹,珍珠港事件又使得美國全國上下同仇敵愾。在得知納粹德國正在進行原子彈研製計劃時,許多美國軍方的科學家都建議搶在希特勒之前研製成實用的原子彈。為此,他們慫恿愛因斯坦幫忙。

愛因斯坦是美籍德國猶太人,當時已經五十多歲了,在世界上享有巨大的聲譽,納粹上臺之後他逃到了美國。他寫信給羅斯福總統說:如果納粹首先研製出原子彈,那對全世界都是一個災難。在愛因斯坦的號召下,美國政府集合了以奧本海默為首的一大批科學家,開展了歷時三年的曼哈頓計劃。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在原子彈製造的過程中,最難的問題是如何將鈾進行提純。原子彈的原料鈾235在自然界的鈾中只佔0.7%,其他的是它的同位素鈾238。為了使鏈式反應能夠發生,鈾235的濃度必須達到某個值以上,這是因為如果濃度太低,裂變放出的中子無法撞擊到下一個鈾235原子核上,鏈式反應無法繼續進行。曼哈頓計劃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如何進行鈾濃縮,到二戰結束,美國提純的鈾也剛夠製造一顆實驗炸彈和兩顆實戰用彈。

不僅僅是鈾的濃度要夠高,鈾的體積也需要夠大,稱為臨界體積。因為原子核相比於原子非常小,如果鈾體積不夠,產生的中子很可能在原子核外的空間飛出去,鏈式反應也無法繼續進行。

一個簡單的原子彈模型如下: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在彈殼中有兩塊濃縮鈾235,在二者之間有一塊柱狀鈾棒,三者都沒有達到臨界體積,因此不會爆炸。在原子彈引爆時,柱狀鈾塊上方的炸藥爆炸,將鈾棒推入兩塊鈾之間,三者合在一起之後體積超過臨界體積,原子彈爆炸。在鈾塊外面的中子反射層是用於反射中子,以減小臨界體積。

原子彈的巨大威力造成了無差別攻擊,使日本軍人和普通民眾同樣承受了巨大傷亡。愛因斯坦獲知這一消息之後後悔不已,說自己把原子彈從一個瘋子(納粹)手中奪下來,又交給了另一個瘋子(美國)。

氫彈

不僅如此,二戰之後,整個世界籠罩在核陰影之中。美蘇等國家不光瘋狂製造原子彈,更製造出一種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氫彈。

人們發現:氫元素的兩種同位素氘(D)和氚(T)原子核距離非常近時,會變為一個氦(He)核和一箇中子(n),核反應方程是: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在這個過程中,原子核質量會減少,,同時釋放能量。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與同樣質量的鈾裂變相比,聚變放出的能量要大很多。太陽發光的核反應原理就是這樣。

但是,要實現聚變,首先要將氘核和氚核之間的距離減小到10^-15m量級, 由於原子核之間帶正電,這個過程需要巨大的能量。人們想到使用加熱到幾百萬開爾文的辦法引發聚變,因為在極高溫度時,原子動能非常大,憑藉巨大的動能原子核才可以克服庫倫排斥力。

用什麼辦法才能獲得這麼高的溫度呢?普通炸藥是無法達到這個溫度的。於是人們想到了原子彈。

原子彈和氫彈,誰的威力大?

一個簡單的氫彈原理是這樣的:在聚變材料內部,有普通炸藥和鈾235。引爆氫彈時,首先將普通炸藥引爆,造成鈾235聚集在一起,使之超過臨界體積,原子彈爆炸。裂變反應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高溫引發聚變,聚變開始之後自身產生的熱量就可以維持反應一直進行下去。氫彈爆炸時中心溫度可達100億度,比太陽的溫度還要高。

冷戰時,美蘇兩國儲備的核武器可以把地球毀滅幾十次,人們說:如果核戰爭爆發,那麼下一次人類的戰爭可能只能使用木棒了。可也正是因為核武器有“同歸於盡”的巨大威力,沒有人敢輕易使用核武器,所以在日本遭受原子彈襲擊之後,70多年來,核彈都沒有再次應用於戰場。

同時,人們利用核裂變技術製造了用於發電的核電站,相比於普通的火電站,核電站燃料消耗小,對環境的汙染小,而且幾乎是一種“取之不盡”的能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