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粽子文化:你可有見過鴛鴦粽,你可有吃過鴛鴦粽,看看吧!

潮汕鴛鴦粽

粽子文化:你可有見過鴛鴦粽,你可有吃過鴛鴦粽,看看吧!

鴛鴦粽就是潮汕人對美食的特色之作。鴛鴦粽也稱“雙拼粽”,因其一半鹹味餡料一半甜味餡料拼接包裹而成。鴛鴦粽的好味道主要在“和”餡,鹹餡主要是鹹蛋仁、蝦米、香菇、蓮子、栗子和南乳豬肉;甜餡主要是紅豆沙餡和甜糯米。因為甜餡容易膩,要將三分之一的甜餡和三分子二的鹹餡包於一個粽子內,這種講究鹹甜平衡的滋味在潮汕人心目中有一抹思鄉的味道。

潮汕梔粽

粽子文化:你可有見過鴛鴦粽,你可有吃過鴛鴦粽,看看吧!

梔粽又名梔粿,是潮汕端午時節的獨特粿品。本質上,梔粽屬於鹼水粽。潮州方言的“梔”就是“鹼”。鹼水煮過的粽子,糯米更易熟,也更有黏性。但梔粽與普通的鹼水粽又有所不同。鹼水粽是將糯米放入鹼水,浸泡一晚後瀝乾水份包粽子。梔粽的製作工序則更加繁瑣:用鴨腳木、埔荊、梔子枝等帶有暗香的木料集中點火燃燒,直至燒成灰燼,淋上開水再攪拌均勻,過濾出的鹼液,就是製作梔粽的重要原料“梔水”了。然後,將冷卻的梔水倒進大瓷缸,把包粽子主原料糯米洗淨後,放進缸裡浸泡,每一缸都要浸足12小時,梔味才得以最大限度地滲入糯米里。

客家灰水粽

粽子文化:你可有見過鴛鴦粽,你可有吃過鴛鴦粽,看看吧!

灰水粽是客家人的最愛。所謂灰水,就是草木灰的水,是把植物燃燒後的灰燼,用水溶解過濾後的水。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是天然的鹼。所以,灰水粽也叫鹼水粽。將當地的布驚草和黃豆苗、稻草燒成灰,再把灰用水煮,把濾出的灰水和裹好的粽子一起放入鍋中,細火慢慢煲,讓灰水充分滲入每一粒糯米,這樣粽子肉就帶有黃板樹、黃豆苗、稻草的濃香味。

恩平裹粽

粽子文化:你可有見過鴛鴦粽,你可有吃過鴛鴦粽,看看吧!

恩平人裹粽子有自己的格調:粽葉是從深山老林採摘的,裹粽子的粽帶也是從深山割回來,是一種帶刺的叫做“笳”的野生植物去剌、削成細條做成的,要經幾煲幾漂才可用。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

台山扭角粽

粽子文化:你可有見過鴛鴦粽,你可有吃過鴛鴦粽,看看吧!

台山粽,外形呈四角多邊形,粽子內置豐富的餡料,粽子葉卻要裹得嚴嚴實實,緊得連粽子角都是扭的,和廣式粽的平四角形、肇慶粽的隆起尖五角形大不相同,故此又叫扭角粽。台山粽餡料裡的半肥豬肉是關鍵,經過醃製,在長時間的燜煮下,油脂已經滲入粽米中,甘美異常。而伴著它的則有起沙鹹蛋黃,還有被剁碎炒香過的紅欖,藥名“紅絲線”,有清肺止咳,散淤止血的功效,用紅絲線拌著醃肉有一種特別的香味,可以消除肉和糯米的膩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