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有能力建造核動力航母嗎?

克里斯埃文斯特


  

  沒造之前一切都不好說,但有關核動力航母的所有技術儲備,其實中國已經具備。之前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國盛有限公司、江南造船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浙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出資10億人民幣組建中核海洋核動力發展有限公司。美國媒體兩天後對此發表了自己的推測,美國媒體認為中國又一次向外界表明其發展海上核能的堅定決心,這次新公司的成立應該會使南海的浮動核電站設想成為現實。現在中國捎帶著法國一起進行英國180億英鎊核電項目的建設,然而我國水面核動力水平還與美俄有一定差距,不過未來隨著我國軍民一體核電技術的推進,未來的核動力航母將會逐步由設想的圖紙成為現實!

  

  (中核海洋核動力發展有限公司的成立讓水面艦船核動力系統成熟,我國海上鑽井平臺將得到幾十年的核電供應,002航母也將受益採用電磁彈射)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公開向外界表示,這家在上海組建的新公司主要進行海洋核動力設備的研發、生產、運營和管理等工作,經營銷售電力、熱力、淡化水還有其他產品,其經營期限是60年。中國核電還稱新公司響應了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提議,公司會加強我國船舶核動力軍民技術融合,增強多元化產業合作,推動公司未來經濟增長。浙江浙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稱新公司主要是為推進核動力裝置在水面艦船、海上綜合利用平臺等工程方面的應用研究。

  

  (據稱浮動核電站將於2021年完成裝料和驗證然後投入使用,據稱4套浮動核電站建設後,其成本會下降四分之一)

  2016年11月我國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ACPR50S開始建造。其研製單位中廣核的工程師表示浮動核電站將會消除能源輸送的障礙,其續航力非常強,可用在孤島、遠洋、極地等急需能源的地點。據稱浮動核電站將於2021年完成裝料和驗證,其發電成本約為0.9元/千瓦時,比柴油發電的2-3元/千瓦時降低不少。據相關業內人士估算,到2020年渤海海域會有20座浮動核電站,渤海每年會生產約100億人民幣的核電設備,其近幾年的投資額最少為600億人民幣,若加上南海海上石油鑽採平臺的業務需求,其規模會達到1000億人民幣以上。

  

  (中國捎帶著法國一起進行英國180億英鎊欣克利角核電項目的建設,其中中國佔66.5%的股份,法國佔33.5%的股份)

  

  (中國雖然早就有了核潛艇,但對核動力航母技術無法通用)

  眾所周知我國很早就開始了對核能的研究,中國自主研製了核潛艇的反應堆,此外還正在建設60座新的核電站。不過我國水面艦船核動力系統較為薄弱,法國核潛艇的K-15核反應堆因考慮到安全性放棄過熱蒸汽結構用在“戴高樂”航母上造成了一系列問題,我國航母使用核潛艇反應堆並不可行。何況法國K-15核反應堆軸功率為30.5兆瓦兩座才讓4萬噸的航母最大航速達到27.9節。中國093核潛艇的核反應堆軸功率為18.375兆瓦要想使排水量5萬噸以上航母達到保持艦載機要求的30節甲板風最起碼要使用8臺,這樣不僅浪費空間,其配套的傳動齒輪箱製造也頗為困難。傳說中093核潛艇使用高溫氣冷堆也是謠傳,氦氣熱工及核燃料富集度90%以上的二氧化鈾或碳化鈾要求的技術難度非常高。

  

  (002航母將採用電磁彈射技術,不過中國曾造出瞬間能源達100兆焦級別的器件,電磁彈射技術即將解決)

  2011年中核集團開始全面推廣ACP-100模塊式小堆。ACP-100一體化壓水堆的自然循環能力超過50%,保持著世界先進水平。該系統熱功率達到385兆瓦。電功率120兆瓦,其長寬均小於10米,高14米,極為緊湊,非常適合核航母使用。美國A1B功率為14萬馬力,約合102.9兆瓦,功率比中國ACP-100改進的“玲龍一號”稍小,但得益於美國在儲能技術、直線電機技術、彈射控制技術、大功率轉化技術的實用性較強,其實戰還是比中國靠前一些。不過中國曾造出瞬間能源達100兆焦級別的器件,與美國電磁彈射122兆焦的標準也較接近,相信未來我國工程師能像馬教授團隊一樣使其完全實用化!中國核航母在大洋上揚威指日可待!

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戰爭史


問到中國有能力建造核動力航母的問題,我們可以先看看世界上唯一建造了核動力航母的美法的情況。


首先看美國,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是企業號,其採用了八個核反應堆的配置,其A2W反應堆的單臺功率與1969年量產的第三代核潛艇 一角鯨級的核反應堆S5G功率相當,為三萬五千馬力,而之前的二代核潛艇 鱘魚級的S5W核反應堆則為兩萬馬力,而更之前的鰩魚級功率則更小,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家核動力航母的擁有國法國的情況,戴高樂號沿用兩臺與法國新一代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相同GEC Alsthom PWR Type K-15核反應堆,但卻造成了戴高樂號性能上的重大缺憾──動力不足,總輸出僅76200軸馬力,就法國人的情況 看其K15反應堆是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採用的CA-S48一體化壓水堆的放大型,因此設計思路是一樣的。K-15型壓水堆熱功率150兆瓦,可提供軸功率約30.5兆瓦,如果將軸功率換算成英制,大約是四萬一千馬力,明顯高於企業號的A2W核反應堆的功率,但為何戴高樂只能獲得27節的航速,而企業號則獲得了前所未有的33節的航速呢?關鍵在於企業號裝了八臺核反應堆,而戴高樂只有兩臺,企業號的總功率遠遠高於戴高樂號,那戴高樂號為什麼不多裝幾臺核反應堆呢?關鍵在於戴高樂的排水量在38000噸,而企業號的排水量則在94000噸,企業號碩大的排水量給予其有足夠的空間冗餘安置八臺核反應堆。就這點看,核動力航母就其需要的航速來著眼,還是要造的大點好,平臺足夠大冗餘也大,而就這點來看中型航母採用核動力顯然是不划算的 至少四萬噸左右排水量的航母採用核動力是不划算的。不能有足夠的空間安置核反應堆(當然這個前提是初次嘗試核反應堆技術,直接移植改造潛艇核反應堆上航母的國家),由於核反應堆的數量受限,無法達到理想的高航速和高總功率。

回到移植核潛艇動力上航母看,就中國而言,如果移植核潛艇動力上首艘國產核動力航母,相比較而言,必須有一定大的排水量,這對中國來說已經不是太大的難點,而就我們現有的核潛艇動力看,一代核潛艇的核反應堆的熱功率在90兆瓦,而輸出軸功率在兩萬馬力,而二代核潛艇的反應堆輸出軸功率在三萬八千馬力左右,其中一代核潛艇的輸出功率和美國的二代核潛艇 鱘魚級的S5W核反應堆相當,而二代核潛艇的輸出軸功率大致相當於美國三代核潛艇一角鯨級和法國的凱旋級核潛艇之間,這也符合企業號航母和戴高樂航母移植改造潛艇反應堆上艦的單反應堆功率,所以說造八萬噸以上的航母 移植核潛艇反應堆上艦是可行的。

但就中國的想法而言,恐怕並不那麼簡單,中國近來籌措的小型海上平臺的核反應堆的展開就可以從中窺得一斑,我們來看看去年的一則新聞:2016年,國家發改委覆函同意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申報的ACPR50S海洋核動力平臺納入能源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標誌著中廣核的海上小型核反應堆(下稱小型堆)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2016年當年中廣核正在開展ACPR50S小型堆示範項目的初步設計工作,預計今年年啟動示範項目建設,2020年建成發電。據悉,該核反應堆的熱功率大致在450兆瓦,而比照尼米茲級所採用的兩臺A4W反應堆,其單臺熱功率達到了550兆瓦,單臺輸出軸功率則在13萬馬力,應該說以此推算,我們的450兆瓦核反應堆應該也能獲得10萬馬力左右的單臺輸出軸功率,而就近六萬噸的遼寧艦來說,其總功率大致在20萬馬力,我們如果採用兩臺ACPR50S核反應堆即能獲得與遼寧艦相當或者超出的總功率,雖然相比尼米茲26萬馬力的總功率略有不足,但其一,我們需要獲得的核動力航母很可能是7~8萬噸間排水量的航母,而尼米茲級則是十萬噸排水量的航母,我們用稍差的功率推動排水量低點的航母,應該也能獲得與尼米茲級相當或者接近的航速,這是令人歡欣鼓舞的;而至於其二嘛,上述的核反應堆只是民用平臺,而軍用版的水平肯定有所高出,可以推斷,我們有可能搞定接近A4W單臺輸出功率的航母用反應堆!

以上就是基於公開資料推斷的中國有能力造核動力航母在核動力方面的回答,至於能否造超過遼寧號排水量,甚至於8萬噸以上,更甚於十萬噸的超級航母,大家拭目以待吧!End!


利刃號


您好!我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從目前的中國造船業來看。如今中國已經即將建造完成一艘國產航母,並且有著曾經改裝航母的經驗。所以從形式上看,中國對現代核動力航母等艦艇建造,基本沒問題。

但是航母的核心就是對航母整體設計水平和整個製造流程的把控,這是對於航母的製造至關重要。航母製造的越大,設計的就複雜。並且航母的設計不單單是航母大小,還包括了功能。

航母僅僅是一個載體,要設計合理才能滿足艦載機和人員的安排,特別是核動力航母。因為如果中國造出來核動力航母,那麼就需要提前規劃號,這樣減少製造誤差和提高效率。很多人往往盯著核反應堆、艦載機這樣通俗大件,往往就忘記了航母製造關鍵工藝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發展航母還是非常幸運的。曾經有媒體報道。在對瓦良格號航母的競拍中,中方獲得了瓦良格號的設計圖紙,據稱中方運走的50萬張圖紙。同時有俄羅斯媒體認為,中國已經獲得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圖紙。

而如果沒有相關圖紙,瓦良格航母的改裝都難進行。咱們姑且不論俄羅斯媒體對中國是否拿走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圖紙,而如果中國得到了工程圖紙,那麼對於中國未來製造核動力航母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首先我們能通過圖紙知道核動力在建造中使用的是何種材料,這既能夠為中國建造核動力航母時選擇材料提供借鑑,其次,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核動力航母船體結構強度特點。

因此,如果俄羅斯的媒體報道屬實,那麼中國能從烏克蘭獲得航母圖紙,從客觀上極大促進了中國國產核動力航母的速度,其技術的風險性和挑戰性也會大大降低。


南國軍情


建造核動力航母的能力肯定會有,但是以我國目前的科技水平和製造能力,想要建造核動力航母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技術研發和驗證。建造核動力航母不僅需要解決船體結構、艦載機、彈射器等方面的技術,核心問題是要在核動力系統上取得突破,而與常規動力相比,核動力系統最大的特點是超強的持續動力,與之相匹配的就是研發和驗證時間也相當長,不存在走捷徑的可能。航母核動力系統的研發已持續多年,個人估計在未來10年內我國的核動力航母肯定能夠面世。

某研究所展示的國產大型核動力航母模型國產核動力航母效果圖

在航母應用方面,我國直到2012年才裝備了第一艘航母“遼寧號”,而且還是在已經完成60%以上建造量的“瓦良格”基礎上歷經10年的技術改造才取得的成果,在建造、應用上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新手。在“遼寧號”航母入役5年後,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號”於2017年4月26日下水,目前已經完成艦載機起降測試(有消息稱近日已完成了第7次海試),預計年底前即可加入海軍序列。從“遼寧號”到“山東號”,不僅使我國第一次系統掌握了航母的設計、建造技術,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完善的航母人才體系和航母建造供應體系,在此基礎上,8萬噸級直通甲板裝備電磁彈射系統的第二艘國產航母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就上船臺!“遼寧號”航母編隊

已經完成艦載機起降的國產首艘航母,預計年底前可服役正在建造的8萬噸級大型電磁彈射直通甲板航母效果圖

第二艘國產航母其實就是在為後續建造大型核動力航母做準備!美國是核動力航母的首創者,也是技術水平最高、裝備規模最大和使用經驗最豐富的國家,截止目前其核動力航母已發展到第三代,先後有12艘核動力航母服役,正在建造“福特級”的2號艦即將完工,3號艦也已在船臺。以核動力航母的發展趨勢來說,基本配置包括2座大功率反應堆、電磁彈射系統、隱身艦載戰鬥機。我國目前已經在電磁彈射系統方面取得突破,國產第二艘航母的任務之一就是驗證電磁彈射系統的可靠性,為後續上核動力航母做準備;而在航母反應堆和艦載隱身戰鬥機方面,個人認為目前還尚未解決核心問題。雖然我國自1970年就已經掌握了核潛艇反應堆技術,但是核潛艇反應堆與航母反應堆在功率、使用條件以及動力形式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現有艇用反應堆的相關技術並不能照搬到航母上,我國在水面艦艇核動力方面沒有任何經驗,新型航母專用反應堆的研發則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夠有所突破。儘管我國已有近50年的艇用核動力經驗, 但相關技術卻無法直接應用與核動力航母

據稱是美國“福特號”航母上的A1B反應堆

美國“福特號”核動力航母系統組成

自1951年全球首艘核動力艦艇“鸚鵡螺號”核潛艇服役以來,人類在軍用核動力方面已經有68年的應用歷史,但是截止到目前也只有美國和法國建造和應用了核動力航母,實際上則只有美國一家掌握了完整的大型核動力航母設計和建造能力,即便是曾經“黑科技”不輸美國的蘇聯也沒有實現核動力航母“夢”。我國的海軍裝備技術平只是近在20年才真正開始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目前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對於“百年海軍”建設歷程來說,這樣的速度已非常罕見,但是在核動力航母這樣的重大裝備方面,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進行技術突破,以我國目前軍工研發能力,個人認為10年內國產大型航母面世不成問題!1964年進行環球航行的美國全核艦隊


核動力航母是發展目標,未來10年可見分曉


威吶解析


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的國防重器,同時也是一個吸金怪獸,不是隨便什麼國家就玩得起的。這不僅表現在它的製造成本上和它的後期維護費上,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它的燃料花費。於是,為此軍工科學家們就研發了核動力航母。

中國是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除了第一艘“遼寧艦”,據媒體報道第二艘也已經下水了。但這些都是常規動力的航空母艦,那麼中國能不能製造核動力航母呢?
據我分析,答案是肯定的。在技術方面,中國應該已經掌握了製造核航母的技術,只是這些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測試完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船用核反應堆方面來看。中國是一個核大國,不僅能在陸地製造大型核反應堆,而且已經用於潛艇了。不過這一點也許會有很多人表示懷疑,因為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已經有好幾個,但並不是都能製造核航母。原因在哪裡呢?很簡單,就是潛艇的體量相比航母真是太小,只要幾萬馬力的發動機就可以推動了。而航母用的動力裝置要大得多,動輒要十幾萬、二十幾萬馬力。在這方面可以用核航母技術最成熟的美國來舉例,因為受核反應堆體積的影響,船用的核反應堆最初只能達到幾萬馬力,所以美國在製造它的“企業號”航母時就用了8個核反應堆,但一直就因此出現各種毛病,後來技術更成熟,研發尼米茲航母時才用兩個核反應堆。

而這對於中國就穩健得多。幾年之前,中國不僅製造了核潛艇,而且一方面用於積累技術和經驗,又製造了一艘核動力的破冰船,這些就為將來製造核動力航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在最重要的船用核反應堆方面,中國已經問題不大了。
其次,再從核動力航母圖紙方面來看。中國當初在競拍瓦良格號航母時,也同時獲得了瓦良格號的構造圖紙。據悉這些圖紙超過50萬張,在這些圖紙中,中國工程師們就瞭解了核動力航母的構造和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冶金材料。這樣就不僅讓中國在製造核航母時選用材料提供了借鑑,也有助於中國瞭解核動力航母的船體的結構強度特點。
最後,從中國的戰略需求來看。中國不像美國那樣是推行的全球遠洋戰略,所以製造核動力航母的意願不是太強,因此在核動力航母的製造方面也就更保守一些。中國走的是穩健發展的道路,雖然有能夠製造核航母的技術,但為了製造降低風險,沒必要把步子邁得太大。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在世界廣闊的海洋上看到我國的核動力航母的巍巍身影。【闕興明】

環球快資訊


建造航母對於中國而言,已經是沒啥問題了,從遼寧號航母服役,到第二艘航母開工,完全是無縫對接。而且001A航母處於舾裝狀態時,002航母就開工了,這說明中國掌握了航母的建造技術,正在一艘接一艘下餃子造。

對於中國海軍而言,至少要4至5艘航母才夠,因此002航母之後,繼續開工建造新航母的時候大家也不要驚呼,沒造到5艘航母,絕不會停下。滿打滿算,中國已經有三艘航母,一艘比一艘更進一步,比如遼寧號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001A航母解決了自己造的問題,002航母解決了彈射起飛的問題,那麼003航母就有可能解決動力系統的問題。

目前採用核動力是航母普遍的思路,因為核動力運行時間長,航程幾乎是無限的,不用考慮去補給燃料之類的。隨行的補給艦也可以減少燃料的攜帶,換成更多的航空燃料、補給品等,供應航空兵和其他艦艇使用。航母甚至也可以作為臨時補給站使用,為其他艦艇提供生活必需品服務。由此看出,核動力航母的優勢是很明顯的,無限續航力可以發揮航母的巨大優勢,根本不要考慮航母自身油料的問題。

從全壽命上看,常規動力航母和核動力航母沒有多大的區別。因此003航母有可能是一種核動力航母,如果003沒有使用核動力,那麼之後的型號也會使用核動力,這是中國海軍必須拿下的關鍵技術,可以減少後勤方面的壓力。


深空電報


中國有造核電核彈核潛艇的基礎能力,當然也能從這些核基礎上升級造核動力航母的核動力驅動模塊。不過需要時間來升級

中國既然有常規潛艇也有核動力潛艇,自然的都是國產的,論工業基礎,中國不弱。

國家企業中高級焊工擁有神的稱號的很多,他們為什麼能有神級的稱號,因為焊接質量和速度


中國有那麼多人才和比較全面的工業基礎,把基礎的核電技術升級做成核動力航母驅動應該可以的,不過需要時間。

中國有那麼多人才和比較全面的工業基礎,把基礎的核電技術升級做成核動力航母驅動應該可以的,不過需要時間。

中國有那麼多人才和比較全面的工業基礎,把基礎的核電技術升級做成核動力航母驅動應該可以的,不過需要時間。


英雄少年66265076


常規動力航母和核動力航母,都可以滿足海軍需求,並沒有巨大差異。中國就目前技術層面確實無法達到製造核動力航母,製造核動力航母在現階段也是不必要的,所以中國下一艘航母不見得會是核動力航母。

圖為cvn-77喬治布什號核動力航母

核動力航母的優點:

最大優點是擁有無限航程,而且是無限高速航程。這導致了很多優勢:

1、核動力航母無需攜帶自用燃油,可以攜帶更多的航空燃油。核動力航母可以部署在更安全的後方,無需靠前部署。

2、同樣航程則比常規動力航母更快到達戰區。(因為常規動力航母在最高速度上不輸核動力航母,只不過要多一點點花在補給上的時間。)

3、核動力航母單獨行動的時候不需要燃油補給艦,而航空燃油和彈藥補給艦可以稍後出發,更加安全。

4、降低了全球海軍基地的燃油預置數量,以及日常或戰爭中保護這些燃油儲藏點的難度。即使燃油儲藏點被攻擊毀壞,核動力航母的行動依然不受任何限制。

5、最重要的應該是更大的電力供應能力。(尤其是未來服役的電磁彈射,電磁軌道炮等)

然而

常規動力航母比核動力航母更好的地方:

1、常規動力航母有更長的全壽命部署時間74%,維修時間佔 26%,而核動力航母是 69%。

2、有緊急需求的時候,常規動力航母更容易從正在維修的狀態中改出,投入服役。

3、常規動力航母的壽命成本較低,是 141億(1997年美元),核動力航母是 222億,多了 57%。

所以就中國而言航母道路啟程晚但是開發進度快, 在不久的未來確實有能力建造核動力航母,但是就目前來說核動力航母不是必要的。


鑫鑫小屁孩愛看電影


中國有能力造核動力航母,只是技術不太成熟!根據是中國掌握核反應堆也是40多年的經驗了,使用建造核潛艇也有二十幾年經驗了,雖然航母反應堆與潛艇反應堆差距很大,但畢竟大同小異,只是沒有深入的探索過核航母反應堆的論證和驗證工作,這句話的根據是當時連建造航母船身還是個遙不可及的技術難題了,總的來說就是肯定能造出來,但這個過程必定是坎坷不平,磕磕絆絆的邊探索,邊研製,邊論證的一個建造過程!就好似印度那國產航母一樣下水三次了距離服役還遙遙無期呢!這效率會嚴重的影響國民士氣,沒有百分百把握的事不去做,國家也在世界上也丟不起那人,軍界人士經過多次論證的決定是小步快跑!跟上節奏後找機會還得彎路趕超的方針!這是合理的也是正確的路線,所以中國目前航母發展肯定是把確實有把握的技術充分應用到建造新航母上去,不是太成熟的技術中國不會去冒那風險的,也沒必要去冒那風險,因為目前我們沒有較量的對手,咱前面的老美,咱造出來也趕不上人家,咱後面的離咱的實力又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了,目前可能得先把彈射起飛的航母儘快的造出來倆確保了海防無憂,有了地區性海洋管理能力後,在不著急的時段再搞創新,搞探索,說不定那時會去探索太陽能動力技術的航母也說不準哈哈哈哈哈,希望能幫你解開對中國實力的困惑!


AAAA隱姓埋名


目前中國軍用核動力裝置,只有核潛艇在使用,而核潛艇使用的核動力裝置與水面艦艇使用的核動力裝置,在功率,使用要求,工作環境、安全規範方面又有很大的差別。這樣看來,中國核航母目前最大的攔路虎就是核動力裝置,2013年中國已經對水面船舶的核動力裝置進行立項。按設計研製5年,上船安裝調試3年,使用5年積累經驗的傳統方法來看,成熟的水面艦艇核動力裝置將在12年後,就是2028年左右可以出現。但是以目前中國的科技和速度會有所提前大約在2025年吧,屆時中國核動力航母的出現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看過“驢哥武器庫”的朋友估計會記得筆者寫過003型航空母艦下水的時間也是在2025年。
中國003型航母想象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