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两千年来谁治典——《中华字通》的五大学术突破

两千年来谁治典——《中华字通》的五大学术突破

两千年来谁治典——《中华字通》的五大学术突破

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汉字的认知研究至今虽已有数千年,至今未能找到认知规律与公理化定义。一个人要熟练地运用汉字表情达意,差不多要花费半辈子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不一定能学好,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精神损耗与智能浪费。

汉字学者刘冰泉先生,以天下为师,孤灯黄卷,遍稽群籍,显真别幻,花费三十年,编撰了中国第一部对汉字形、音、义作有规律通解的字典——《中华字通》:在对《新华字典》上的一万多个汉字(旁及数万字)逐一作了形、音、义通解的同时,实现了数年来汉字研究理论的革命性全面突破。

(一)总结出了汉字认知总规律

将汉字认知总规律总结为24个字:天人合一,散点透视(造字观念);构形会意,借音补义(造字方法);形声相生,音义相转(造字链条)。利用此规律,所有的汉字都可以得到形、音、义通解;离开此规律,任何文字理论都无法通解汉字。

二)发现了汉字(楷书)笔画会意的规律

笔画是汉字(楷书)最小的构形单位和意义元素。汉字(楷书)只有八个基本笔画,每种笔画都有几种相当确定的意义,在具体构字中又有“随形赋义”的特点,这种“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很好地解决了有限的笔画表示复杂多样事物的矛盾。

(三)发现了汉字构形与变形的原则

汉字构形原则为:方正端庄,结构平稳;重心明确,笔势向心。汉字变形原则分为两类:结构性变形(便于安排结构而变形)和意义性变形(不影响结构而变形,每种变形都增加了一层意义)。

(四)找到了绝大多数汉字的读音来源

汉字的音节只有400多个,带声调的合法音节也只有1300多个,汉字的有限读音在众多的汉字中相借,借音字的意义用于弥补本字构形意义上的不足。虽说绝大多数汉字在理论上说都有“借音补义”的特点,但如果想搞清楚具体怎样“借音补义”,必须首先搞清楚借的是哪个字的读音,也就是要找出这个汉字的读音来源!而我们所用的 “现代汉语拼音”这种注音方式,已经屏蔽了汉字的读音来源。刘冰泉先生孤灯黄卷三十年,考证出了一万多个汉字的读音来源,汉字的读音教学从此豁然开朗。

五)找到了汉字400多个音节的原始音源字

根据“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汉字只有400多个音节,但具体这400多个音节的来源,自古以来就是汉字声韵学研究的制高点。刘冰泉先生在系统研究了一万多个汉字读音来源的基础上,通过将所有同音字按借音先后排序的方法,最终发现了汉字400多个音节的原始音源字(大部分为拟声,小部分为切音)。这项发现堪称现代汉字声韵学研究的扛鼎之作。

《中华字通》的横空出世,是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汉字从此有了系统的认知规律与公理化定义。《中华字通》的推广普及,将有可能引发一场中国人认字的革命。

两千年来谁治典——《中华字通》的五大学术突破

已出版购买去淘宝搜

两千年来谁治典——《中华字通》的五大学术突破

两千年来谁治典——《中华字通》的五大学术突破

两千年来谁治典——《中华字通》的五大学术突破

两千年来谁治典——《中华字通》的五大学术突破

两千年来谁治典——《中华字通》的五大学术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