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李泌:皇帝,我替你家,操碎了心!

李泌:皇帝,我替你家,操碎了心!

文丨《那些年》瑞格格

李泌:皇帝,我替你家,操碎了心!

皇帝的家事,從來為臣者不便染指。

但皇帝的家事,又往往不只是家事。

所以歷代君王身邊總有那麼一兩個近臣,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又得替皇帝操心著家裡事。李泌,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李泌被稱為大唐王朝張良式的人物,一生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幾番起落,皆得當朝君主寵信。論其功,平安史叛亂,收復兩京,興屯田、定人事,內政外交運籌帷幄。而史家對他多有讚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協調統治集團內部關係

四朝中,李泌與肅宗交情最深,也著實沒少替他家操碎心。

李泌:皇帝,我替你家,操碎了心!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出走,李亨即位,是為唐肅宗。肅宗本就與李泌相熟,繼位後找到李泌,希望由他來出任右相。但李泌自稱山人,堅決推辭,最後以賓客的身份留在肅宗身邊,成了皇帝的私人高級顧問

皇子間關係

對皇帝來說,做不好兒子們的任用安排,很容易埋下禍患。

肅宗的三兒子建寧王李倓非常優秀,為人正直孝順,“英毅有才略”,頗受軍民擁戴,肅宗打算任命他為天下兵馬元帥。對此,李泌表示反對。

李泌說,的確,建寧王(李倓)很適合做最高統帥,但別忘了廣平王(李豫)才是嫡長子。現在還沒有立儲君,天下紛亂,大家都寄希望於這個元帥,如果建寧王不負眾望凱旋而歸,到時候陛下是不是得封他當太子?就算你不封,那些追隨他出生入死的人能答應嗎?想想太宗(李世民)和太上皇(李隆基),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這個例子太有說服力了。肅宗遂改變主意,命嫡長子廣平王李豫為天下兵馬元帥,統御所有將領。

有些事,事前防範總好過事後修補。李泌的良苦用心,建寧王李倓是懂的。事後聽聞,李倓特向李泌致謝,先生英明啊,我就是這麼想的。

李泌:皇帝,我替你家,操碎了心!

一段時間後,肅宗又問李泌:“廣平王李豫當元帥已經有段時間了,現在,我想派建寧王李倓也率軍出征,但又怕兵力分散。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先封廣平王為太子,再派建寧王當元帥,如何?”

李泌再次把肅宗這個危險的念頭扼殺掉了:第一、您想想前車之鑑。第二、立太子的事您不得問問太上皇(李隆基)?第三、給陛下出這個主意的人,意在挑撥我與廣平王。請准許我報告廣平王,我想他也會認為這樣不妥。

果然,廣平王李豫說:“先生深知我的心意,您真是費盡苦心讓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啊。”隨後入宮,向肅宗堅決辭讓:爸爸!爺爺(李隆基)還沒接回來,我沒心思當儲君啊!

肅宗甚是欣慰。

李泌:皇帝,我替你家,操碎了心!

帝妃關係

皇帝的家事,有兩件最為敏感,一是立儲,一是封后

當時肅宗有一位寵妃叫張良娣,身世頗有來頭。張良娣的祖母是昭成太后的妹妹,而昭成太后是李隆基的孃親,被武則天害死,張良娣的祖母把李隆基養大。也就是說張良娣的祖母既是李隆基的姨娘,也是養母。因為這層關係,再加上張良娣非常聰明,很能迎合肅宗李亨的心意,所以備受寵愛。

肅宗打算封張良娣為後,找李泌商量。李泌不同意。他的意思是,時局尚有不穩,封后之事可暫時不論。而且皇傢俬事,最好還是等太上皇的命令,反正最多也就是延遲個一年半載。肅宗覺得有理,聽從。

可是如此一來,李泌大概徹底得罪了張良娣。

李泌:皇帝,我替你家,操碎了心!

話說之前有一件事,已經讓張良娣很不悅。當時,李隆基賞賜給張良娣一副鑲有七種珠寶的馬鞍,李泌知道了,就警告肅宗:現在天下大亂,皇室應當節儉。您的寵妃用這麼浮誇的東西不合適。我建議把馬鞍上的寶石摳下來,充公,日後犒賞軍士。

張良娣在後閣聽到,氣壞了:“都是老鄉,你至於嗎你!”(PS:張良娣是京兆新豐人,李泌是京兆人)

的確,為了個馬鞍是不至於,但這本就不是馬鞍的事。正如肅宗言:“先生乃是為帝國打算。”

但是,張良娣和李泌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李泌:皇帝,我替你家,操碎了心!

皇子與妃嬪關係

宦官李輔國是肅宗跟前的紅人,表面謙卑寡言,實則狡獪陰險。見張良娣得寵,便暗中靠攏勾結。而張良娣和李輔國二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討厭李泌。這對李泌來說,很是不利。

建寧王李倓對李泌說:“先生待我不薄,我無以回報,願替先生除去禍害。”李泌不解。李倓便道明言中所指的是張良娣。李泌連忙勸阻:“這可不是一個為臣為子者應該講的話,希望你暫時把它放到腦後,不要動手。

但是建寧王李倓耿直,時常在肅宗面前攻擊此二人的種種惡行,遭二人記恨。張良娣和李輔國在肅宗面前汙衊建寧王,因沒當上元帥心有怨念,陰謀害死廣平王。肅宗信以為真、勃然大怒,下令李倓自裁。結果,建寧王李倓就這麼死了。

李泌:皇帝,我替你家,操碎了心!

建寧王李倓死後,廣平王李豫心生恐懼。他準備暗中剷除李輔國及張良娣。又是李泌勸阻,說:“不可,你難道沒有看見建寧王惹出的大禍!”李豫不忿:“我只是替先生擔心!”李泌說:“放心,我跟皇上有約,等收復京師就回山隱居,或可避禍。”並且,李泌叮囑李豫,盡人子孝道、人臣本分,多順張良娣之意即可。

李泌這並非懦弱,而是從全局考慮,建寧王已逝,不能再讓廣平王以身涉險。

父子關係

在肅宗的家事中,還有一個比較難處理的關係,那就是玄宗李隆基與肅宗李亨之間的父子關係。

757年九月,長安收復。李亨激動不已,涕淚交加。

隨之擺在面前的一個問題是,李隆基怎麼辦?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跑路了,兒子李亨收拾了爛攤子。如今天下太平了,李隆基回不回來,以什麼身份回來,是個問題。如果回朝,是繼續當皇帝嗎?那李亨怎麼辦?如果不回朝,天有二日,那天下人怎麼想?

總之,很難搞。

李泌:皇帝,我替你家,操碎了心!

長安收復後,肅宗立刻派人前往蜀郡奏報李隆基。在奏疏中說,恭請父親回京,我當恢復臣子身份。意思就是您回來接著當皇帝,我還當我的太子。

事後,李泌得知,忙問,還能不能派人把奏章追回來了?

肅宗答,信差都走遠了!

李泌搖頭,那恐怕太上皇不會回來的。

肅宗大驚,那咋辦?

李泌支招,現在只能讓文武百官聯名上疏太上皇,祝賀收復京師,陳述當年馬嵬請求聖駕留下、靈武請求皇太子(李亨)登基的往事。並說陛下思念太上皇,期盼早晚於膝下問安,請太上皇儘快回京,成全陛下孝順奉養之心,這就可以了。

肅宗照辦。

果然,當李隆基收到第一封奏疏時,受到了一萬點驚嚇。收到第二封奏疏時,才豁然寬心,說“原來我還是可以當天子的父親的嘛!”

李泌:皇帝,我替你家,操碎了心!

臨別箴言

按照約定,收復長安,李泌就要回山隱居了。

臨別,肅宗與李泌有一次長談。內容是關於被誣陷而死的建寧王李倓

肅宗說,他是我心愛的兒子,英明果決,我怎不知?可惜心有怨念欲加害他哥哥,我也是為了國家前途,不得已而為之啊。

李泌說,他若有企圖,廣平王定會對他怨恨。可事實上,廣平王每每提及弟弟枉死都會悲痛不已。陛下聽到的信息,是意欲陷害建寧王之人的一面之詞。而且,當年陛下想命建寧王為元帥,是我阻攔,如果建寧王有奪嫡之心,當恨我才對,可是他對我始終真誠友善。他的態度陛下是看在眼裡的。我是因為今天要離去,才敢明言。

肅宗聽罷,難忍落淚。

李泌:皇帝,我替你家,操碎了心!

最後,李泌給肅宗唸了一首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為可,四摘抱蔓歸。”辭的作者是武則天的次子李賢。當年武則天害死長子李弘,封李賢為太子,李賢心中憂懼,遂作了這首《黃臺瓜辭》,希望能感動母后。只可惜,李賢還是不能被母親所容,最終死在了荒涼的黔中貶所。

李泌是希望肅宗日後處理家事,要慎之又慎。肅宗聽罷驚得怔在那裡,忙說:“你抄下這首《黃臺瓜辭》,我當留在身邊切記。”李泌答:“陛下放在心裡就好。

李泌:皇帝,我替你家,操碎了心!

肅宗時期,李泌頭無官銜,但卻以好友身份行近臣之事。想想看他協調的這些關係,哪個不重要?歷史上,兄弟鬩牆、父子不睦、後宮擾政之事還少嗎?任何一個,都可能釀成悲劇,殃及國祚。

而李泌,用其智慧,最大限度地為肅宗規避了一次次可能發生的家國之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