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趣谈“围标、串标、陪标”那些阴沟翻船的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招投标市场亦是如此,虽无腥风血雨,却是暗流涌动。或明或暗,或真或假,只为那远大钱程。在招投标市场上,“围标、串标、陪标”如影随形,俨然成了招投标市场上的主旋律。当然,“围标、串标、陪标”的存在或有其存在的土壤,单纯的批评没有意义。4月16日写了一篇《“围标、串标、陪标”市场的36计》,共鸣着甚多。今天我盘点一下“围标、串标、陪标”的操作者们那些阴沟翻船的事例:

一、某投标人网罗了几家单位去陪标,开标时间截止,某投标人竟然迟到了。变成主人没来,客人到齐了。结果是陪标的中标了;

二、某投标人网罗了几家单位去围标,制作投标文件时,两家单位资料混装,结果评标委员会判定串标,没收投标保证金;

三、某投标人网罗了几家单位去围标,两家单位投标保证金由同一个账号汇出,结果评标委员会判定串标,没收投标保证金;

四、某投标人网罗了几家单位去围标,两家单位用同一个清单造价软件编标,结果评标委员会判定串标,没收投标保证金;

五、某投标人网罗了几家单位去围标,两家单位用同一台电脑编标,结果评标委员会判定串标,没收投标保证金;

六、某投标人网罗了几家单位去围标,两家单位用同一台宽带网络上传电子标书,结果评标委员会判定串标,没收投标保证金;

七、某投标人网罗了几家单位去陪标,某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编制有错误,竟然废标了,结果是陪标的中标了;

八、某工程采用资格预审,共入围十二家单位,其中有十一家是某投标人甲的,剩下一家投标人乙不肯出让,投标人甲不以为然。开标结果却是投标人乙中标,投标人甲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时成为招投标圈的笑谈。

趣谈“围标、串标、陪标”那些阴沟翻船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