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2018年高考作文如何有效備考?

2018

名師押題

2018年高考作文如何有效備考?

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 陳繼英

2018年高考作文如何有效備考?

陳繼英:著名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深圳大學特聘碩士生導師,正教授級高級教師,深圳市第三高級中學語文學科組長,廣東省高中語文教學水平評估及示範高中評估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地方骨幹教師培訓講師團”專家,深圳教師繼續教育主講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主講專家。 “人生語文”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的提出者,構建者,其作文教學研究在全國頗有影響。應邀在全國各地作學術報告或上示範課100多場次,受到各地專家和廣大教師熱烈歡迎與高度評價。

高考作文命題與寫作歷來是廣大考生關注的重心,因此,這一定要找到有效的備考策略。那麼,2018年的高考作文如何有效備考,並在高考中寫出高分作文呢?

一認清命題走向

備考就像射箭,準備階段一定要瞄準靶向,這樣才會射中靶心,所寫作文也才會取得高分。

那麼,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呈現出怎樣的走向呢?

(一)近三年來,我國的高考作文命題,在形式上儘管基本相對穩定,但還是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1.穩中有變,形式靈活,不固守、不保守。例如,2017年全國一二卷是新材料作文+任務驅動型命題,全國三卷是命題作文,北京是命題作文,天津是命題、話題與新材料交融而成的命題形式,江蘇、浙江、山東是新材料作文命題形式。

2.近三年全國高考作文命題總體保持新材料命題趨勢,但寫作指令任務卻靈活多變。例如,2015年全國一卷是新材料作文+任務驅動型命題,2016年是新材料作文隱含任務驅動的漫畫作文,2017年又運用了新材料作文+多項任務驅動型命題:①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②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③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這樣的任務驅動,指向社會實踐應用,增強了考生的自主選擇性,寫作的對象性也大為增強。

3.命題材料類型,也常常靈活變化。近三年高作文命題的材料類型有漫畫材料,有現實事件材料,有觀點性材料等等;前幾年,還有多項材料、寓言故事型材料等。考生一定要注意,命題材料類型不同,寫法就不一樣,因為材料作文命題的類型對考生審題、構思、思維等寫作能力的制約性很大。

(二)從命題內容看,我國高考作文命題經歷了突出政治導向性——弱化政治色彩——滲透政治因素——強化“立德樹人”,突出“高考育人”的功能幾個發展變化階段。2015年全國高考一卷小陳舉報父親高速公路打電話,2016年根據漫畫唯分數論寫作文,2017年用“一帶一路”等12個關鍵詞作為命題材料,即呈現立德樹人命題趨勢。

這樣的命題內容變化,值得考生注意:

(1)不斷向“立德樹人”,“高考育人”功能轉化,意在引導考生領會命題背後的人文精神和中華價值觀、文化自覺;也越來越注重“家國情懷、豁達自信、開放進取、正視現實困惑、勇於擔當,提升人生境界”等思想內容的引導,越來越積極主動地呼應國家總體戰略和宏偉藍圖的命題思想。

(2)越來越貼近時代生活,貼近學生實際, 逐年加重體現時代精神,關注社會熱點,凸顯時代主題,關注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未來價值。

(三)高考作文在寫作能力考查方面,呈現瞭如下特點:

1.注重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考生注重提升思維能力和審美情趣等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

2.注重語言建構與應用的考查,突出語言的表現力、語言表達規範、準確、連貫性的考查,強調語言表達與運用的邏輯性思維;

3.在題目的審題與構思方面,審題難度有所降低,但仍有門檻,強調構思有層次,結構完整(構思的外化),提倡創新與批判性思維,但更注重正確思維的引導。

二備考要有的放矢

認清了高考作文命題的走向之後,還應有的放矢的備考。這裡的關鍵問題是,要認準高考作文“的”是什麼?

這個“的”就是高考作文的考核重心。這個重心又是什麼呢?一是學生的理性認識水平與能力,二是思維發展與提升,三是人文素養與審美情趣,四是文章構思與語言運用。

提升理性認識水平與能力,促進考生自己的思維發展與提升,是高考作文備考的根本,也是最有效的備考方法與策略。如何提高考生的理性認識水平與能力並促進考生自己的思維發展與提升呢?

(一)要實施“人”與“文”統一的訓練。

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改變“人”來改變“文”,通過作文訓練逐步改變“人的思維”,寫出有思想的作文,最終達到改變與培養人的目的。不少考生平時一天到晚只知道做題、刷題,習慣了兩耳不聞窗外事,對現實社會發生的事件漠不關心,不做深度思考,長此以往,認識思維的敏感度鈍化,理性認識思維能力的提高受到抑制。所以考生必須改變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狀態,要關心社會現實,既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又要對習以為常的社會現象進行深度思考。例如,2017年全國高考一卷作文命題,選取用“一帶一路”等12個社會熱點關鍵詞來命題,有的考生對“一帶一路”具體內涵就不瞭解,認為“一帶一路”是講環保問題,這給寫作文帶來很大麻煩。再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街上乃至校園的宣傳欄裡都有張貼,北京2017年高考狀元王成泰講過這樣一個事實:老師要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選擇一個詞為題目,做一個演講,但班裡所有同學都不知所措,有同學說,我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怎麼用那個詞講出來呢?但後來發現每個教室的牆上都貼著呢,大家怎麼會視而不見?這告訴我們,備考要改變考生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既要關心國家大事,又要對習以為常的事情多問為什麼,形成深度思考的習慣,這樣才能提升理性認識水平與能力並促進思維發展與提升。

筆者在語文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中,提出了“人生語文”教學理念,這個教學理念的核心就是強調語文教學要從促進學生的人生髮展角度實施教育教學方略,強調以培養語感、思維能力與深度思維的習慣為核心,以讀寫互動、主動體驗和積累為手段,通過讀書探究、言意互轉,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五種能力,培育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啟迪和豐富學生的人生智慧,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奠定學生人生髮展的語文根基。這實際上是從根本提出了學生讀書學習與豐富智慧,提升寫作能力與增強家國情懷的途徑問題。同學們平時上課也要聯想到社會生活實踐,應將文本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到一起思考,這樣就不僅提高語文素養,而且會提高了自己的社會實踐認識能力。

(2)在平時的語文訓練中,用“感悟剖析社會現象素材”取代“死背素材”的方法。

一些同學,習慣於在考試前背記一些寫作素材,這樣的方法不是不行,而是事倍功半,考試實踐證明,背記的素材常常用不上,即使用上了,好多也常常不合論證邏輯,與論點若即若離。好的方法,應是用“感悟剖析社會現象素材”的方法取代“死背素材”。例如,對於一些人從日本買很多馬桶蓋這樣的素材,我們就應該思考它可論證什麼觀點:一個馬桶蓋很多國人要到日本買,說明什麼?一是國貨要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國人要有工匠精神;二是國貨的科技含量要增強,要將高科技與人民的實際生活需要結合起來研究開發產品(日本的馬桶蓋既環保又有智能自動沖水裝置);三是對任何事物都要進行審辯式思維,在日本購買智能馬桶蓋有無合理性?其合理性在哪裡?這對國人提升服務質量,研發產品以及做事做人有何啟發?經常這樣對素材進行分析思考,在考場寫作中才能靈活而多角度地運用素材,也才會寫出高分作文。

三培養作文的思維構建力

真正的高分作文,既有對問題的深刻認識與分析,又要有文章整體的精心構思,要達到這樣的標準,平時就要有意識地加以訓練。

提高文章的構建水平,要從審題、擬寫標題,到文章開端寫作,到主體段寫作,再到整體層次構思,都要做認真訓練。請同學們閱讀下面2017年全國一卷這篇高分作文,看看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科技之光,照耀九州

廣東一考生

中國,古稱九州,是歷史長河中古老神秘的東方國度。你們對她的印象或許仍停留在絲綢瓷器中,但今天——科技的火炬高高舉起的時代,科技之光早已遍佈神州大地。在你們面前,是一個嶄新而又充滿活力的中國。

科技之光催生了“中國速度”:中國正如版圖上的雄雞,昂首闊步;著眼在大處,你會看到中國國土上遍佈的高鐵網,四通八達;將目光落在身邊,你會看到橙黃藍五彩繽紛的“共享單車”,綠色環保,回到你手中,不如拿起你的手機,嘗試移動支付,輕鬆便捷。在飛速掠過的中國高鐵中,你可以看到“高速”;在共享單車中,你看到的是慢速環保;在移動支付中,你看到的是快速。無論是哪種速度,都是中國走向繁榮昌盛的穩健步伐,而惟有讓科技之光更加明亮,“中國速度”才有保證。

科技之光帶來的“大速度”,是飛馳的高鐵。高鐵,對世界,對中國而言都是新面孔。然而在中國,你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多最發達的高鐵網。你們也許無法想象,早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國,鐵路上用馬拉火車的場景,而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高鐵所展現的“中國速度”讓世界眼前一亮。改革開放以來,你們或許只認為中國是“製造大國”,可今天我們已奮力跨向“製造強國”,更是由“中國製造”轉型為“中國智造”,向世界交出了一張漂亮的名片。

科技之光帶來的“小速度”,是街道上整齊擺放的共享單車。正如你們所見,口號為“實現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共享單車公司們,正逐步實現他們的目標。橙色的摩拜、黃色的ofo、小藍單車……一列又一列,構成了“最後一公里”中彩虹般絢爛的風景線。我們在“高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能在“最後一公里”慢下來,築建“生態中國”。這些共享單車不僅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更代表了中國對減輕碳排放的承諾:中國是高速的,更是綠色的!

科技之光,讓我們在支付、高鐵和共享單車時都更輕鬆。

只需手機即可完成的移動支付。這是滲透在人們日常生活每一處的便捷,也是“中國速度”下細緻的關懷。掏出手機,走上高鐵;輕輕掃碼,騎走單車。高鐵如樹幹,單車如枝葉,而移動支付如同其中脈絡,為樹帶來無窮的活力。中國這棵大樹,是迅速生長的,也是綠意盎然的。

正如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所言:“日出東方,其道大光。”如今的中國,因冉冉升起的科技之光而欣欣向榮。科技之光,照耀九州,三者合力,成就科技中國。

思維構建分析

審題立意方面:該文根據題意和寫作任務指令選擇了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三個關鍵詞,抓住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的關聯點,都是科技帶來的新事物的特點,確立了中國是一個嶄新的科技大國的中心論點,告訴“外國青年”中國在科技之光照耀下是嶄新的充滿活力的國家。立意切合題意,國家發展戰略高度一致。

文章構建方面:採用總分總構建思維方式,提出觀點後,總寫中國速度,再由大速度講到小速度,最後進行總結。尤其每個段落開頭的中心句表述清晰明確:科技之光催生了“中國速度”——科技之光帶來的“大速度”,是飛馳的高鐵——科技之光帶來的“小速度”,是街道上整齊擺放的共享單車——科技之光,讓我們在支付高鐵和共享單車時都更輕鬆,這四個中心句架構起全文的整體思維支架圖,既讓全文思路清晰,也讓觀點醒目耀眼。

擬題、開頭與結尾方面:該文擬題為“科技之光,照耀九州”,簡潔醒目;開頭寫“在你們面前,是一個嶄新而又充滿活力的中國”,結尾再用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所言:“日出東方,其道大光”照應,然後再寫“如今的中國,因冉冉升起的科技之光而欣欣向榮。科技之光,照耀九州,三者合力,成就科技中國。”不僅使全文首尾圓合,形成了整體結構的美感,而且處處扣題,處處突出中心論點。

這樣的考場佳作,對我們寫好考場作文,有什麼啟發呢?考生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要掌握文章寫作的幾種建構圖式,例如,分列思維圖式、遞進思維圖式、總分總思維圖式,類比思維圖式、對比思維圖式等等。這些方法平常看作文時要留意,寫作文時重點練習。

2018年高考作文如何有效備考?

圖片|網絡

校對|小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