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懂教育的父亲

懂教育的父亲

父亲的背影

儿时的印象,父亲帮人办喜事时都是这样装束:头戴礼帽,身穿长衫,脚登千层底布鞋,中等偏高的个儿,身板挺拔,初看,潇洒倜傥,细审,不苟言笑。

都说“严父”,也不尽然。我的父亲很有耐心,从不高声训斥和打骂,有时气极了,手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我们兄妹几个,谁都敢和他争辩几句,但都十分亲近他,孝顺他。

父亲很重视打基础和循循善诱。我一进学堂,父亲就紧抓不放。要求我认真预习,课本上的字要会认、会写。冬闲的晚上,点上小煤油灯,一课一课、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认,让我听写。凡写错的字,趁热打铁,接着写3——5遍,直到会写为止。

一次,父亲让我默写课文。我默着默着走了神,想起昨天上第二节课时,老师刚出去一小会儿,两个同学互相瞪眼、对骂、拳打脚踢的情景……直到父亲推了我一下,我方惊醒。

父亲让我放下笔,说:“来,我给你讲个故事: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一位老师教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专心一意,老师怎么讲,他就怎么做。另一个呢,听着听着就想天鹅飞来了,如果手中有弓箭去射它该多好啊。老师讲完了,问第一个学生:老师讲了什么?那个学生把老师讲的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老师满意地直点头。老师又问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张口结舌,无言以对。”父亲问我:“这两个学生哪个好呢,为什么?”“第一个好,因为他全神贯注地 听 讲 , 第 二 个 不 专 心……”我说。父亲说:“学习要专心,一心不可二用嘛,记住!”父亲没有责备我,但我感到很不好意思,暗下决心,今后学习时一定做到聚精会神,不胡思乱想。

父亲很细心,对孩子关心备至。我在镇上上完小的时候,住校。八月十五那天,正上晨读课,老师告诉我有人找。我走出教室一看,父亲怎么来了?父亲从箢子里拿出一个方方正正的纸包递给我:“今天是中秋节,给你买了一斤月饼,到晚上和同学一起圆月。”说完转身走了。

小时候,我身体羸弱,常生病。五年级初冬,父亲非要带我去裁缝舖量尺寸做大氅不可。我拗着不去,因为全家人都没有。父亲耐着性子说:“你和家里人不一样,家里一天三顿饭,吃得热乎乎的。你在这里吃煎饼喝开水,你身子又不壮,不穿暖和点,冻病了不耽误学习?”拗不过,跟着去了。父亲好像会神机妙算,那年冬天,果然冷得厉害,北风飕飕,大雪飘飘,冰天雪地。别的同学都冻得难耐,而我的身心却暖暖的。

懂教育的父亲

父亲没有偏见,从不重男轻女。建国后,深谙旧社会没有文化痛苦的父亲,积极响应号召,把我们兄妹几个先后都送进学堂。就是在上世纪生活极其困难、靠工分吃饭的年代,也从未动摇过,再苦再难,自己扛着,不让任何一个辍学。全家九口人,就他一个劳动力,一年三百六十天,面朝黄土背朝天,风里来,雨里去,水里滾,泥里爬,无怨无悔。

父亲的口头禅是:“家有万贯也抵不上知识这种财富,小偷偷不去,弟兄们分家分不去。学习好,本领大,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

懂教育的父亲

父亲的精心辅导,夯实了我学习的基础,也养成了良 好 的 学 习 习 惯 。 1950年,村里办了农民识字班,我在班里年龄最小,但每次老师提问,我都对答如流,每次考试,我都名列前茅。后来四年初级小学我只上了一年半,二年级上了一学期,就跳级上了三年级,三年级上了一学期,就跳级上了四年级,四年级上了一学期,就由学校推荐去报考五年级。通过考试,从各校推荐的 400 名优等生中择优录取 46 人,我榜上有名。以后升初中、升高中乃至升大学便一路绿灯。这应归功于父亲。

我的成功,因为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父亲上过私塾,读过五经四书,许多精典篇目张口就来,能认会写三千多字呢……

父亲能吃苦会节俭。我上高二时,那是三年困难时期最困难的一年。父亲带着几个菜窝窝到百里外的学校去看我。一大早从家里起身,徒步十几个小时,用两脚丈量了一百多里,脚上磨了三个大血泡。目睹此情此景,我心疼得流下了热泪。火车站距家仅三里之遥,下车后十分钟就可走到学校。为什么不坐车呢?为了省下 8角1分的车票钱啊!这不是天方夜谭,那时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啊……

父爱是深沉的,犹如大山,父爱无言,在心底深处。父爱,大事小情,无处不 在 。 只 有 用 心 去 感 受 ,才能领略父爱的细腻与炽烈。父爱如甘霖,润物细无声。没有父爱,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每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父亲心血的浇灌,离不开父亲一举手一投足的潜移默化,感恩父亲!

懂教育的父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