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2008法網男單決賽:費納決第17回,球王脆敗之謎

(當時的舊文翻出來,10年後看,當時的看法可能有不成熟之處。謝絕轉載)

球王脆敗之謎Federer Vs. Nadal No.17——08法網男單決賽回顧

27歲前夕,“史上最偉大”之前必須攻克的最後一座城池,球王費德勒面對城頭大王納達爾,獻上了一場無奈的輸球,,這是球王登基後的頭一回,頭一回讓自己的大滿貫賽事1個多小時便進入無可奈何時間。


2008法網男單決賽:費納決第17回,球王脆敗之謎

1、武器

正拍、發球和截擊,是費天王縱橫江湖的三大利器。到了法網,費德勒發球威力下降,或者也有可能是不想力拼發球;截擊又沒多少機會施展,於是成敗就在於正拍。而費德勒正拍攻擊成功率的下降,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第1盤第1局費德勒發球,這局打了8分,費德勒正手主動進攻丟掉3分,包括面對破發點時的進攻失誤,不得不在首盤就開始打逆風球。

第2盤雙方基本勢均力敵,互破互保3-3後,納達爾的發球局最後一分,費德勒又是一記正手進攻掛網,在氣勢扭轉的臨界點,費德勒沒能靠正手佔得先機。到了第8局,這是真正決定全場成敗的一局,雙方糾纏不休,費德勒的正手進攻失誤兩次,兩次送出破發點。

正是在第2盤第8局,當全場第19記正拍攻擊掛網後,球王終於龍顏大怒嘟囔了一句,如果非要配中文字幕,那就是:這球TMD的還怎麼打呀!

對於以進攻為主的費天王來說,一場球下來,非受破性失誤(UE)3、40個都算正常(07年打納達爾時就有51個),只要Winners數不比UE多就沒什麼問題。這場08法網決賽,第一盤的Winners與UE,費德勒是3-12,納達爾以防守為主,比例竟高達6-3。第2盤是全場最正常的一盤,這個數據費德勒是11-13,納達爾是10-2。

為什麼正手攻出的球總是不聽話?出球前的自信心沒以前強大了,還是激進主義鬧的鬼?只有球王本人最清楚。

12個大滿貫得主,靠的就是武器多多。正手失靈,還有發球和截擊。結果卻並不如意。1-6、1-2後,費德勒共11次二發,拿了0分。沒有一發的保障,正手和截擊發揮威力的機會就會減少,同時也逼迫他必須發好一發。儘管是紅土,對手是紅土大王,但前兩盤只轟出2記Ace,反映出球王的一發利器,在本場比賽沒幫什麼忙。

再看截擊。第1盤,費德勒15次來到網前,12次丟分。對截擊高手費德勒來說,這是一個“變態”數據。第2盤本欲重振旗鼓,前5次上網,卻拿到0分。在把關鍵的第2盤第8局拿出來看,在比賽難分難解時,費德勒3-3後以正手進攻掛網,錯失了寶貴的破發機會,情緒大受影響,第8局裡連續3次發上,連續3次在網前丟分,最後一分,也在網前被穿越被破發。

三大武器失靈後,費德勒在第2盤3-5後背水一戰,抓住機會嘗試正手放小球,可惜動作僵硬送出兩個盤點。之前他靠嫻熟的反拍切削放小球得手過一兩次,可惜正手放小球是那麼紅土專家修煉的暗器,費德勒此武器失靈。

丟掉第2盤後,費德勒的武器庫宣告集體啞火,貌似回天乏術。

2008法網男單決賽:費納決第17回,球王脆敗之謎

2008法網男單決賽:費納決第17回,球王脆敗之謎

2、戰術

如何在法網降服納達爾?這似乎成了一個千古難題。

這幾年在硬地和紅土場都擊敗過納達爾的人有兩位,一位是費雷羅,一位正是球王本人。費雷羅靠的是耐心周旋、伺機進攻、迅捷移位以及紅土場上的自信。考慮場地差異並不太明顯的因素,特松加在澳網擊潰納達爾一役,靠的是正反手瘋狂進攻外加網前技藝,也是經典教案之一。

費德勒的單反,和特松加、薩芬的反手高球照抽不誤相比,處於先天劣勢。法網前在漢堡的費納對決,費德勒總是能開盤佔優,正是這一點,迷惑了球王,讓他選擇了並不高明的戰術。

不知道是不是不願看到納達爾追平自己的法網4連霸紀錄,老球王博格本來在賽前力挺納達爾,後來改口說支持費德勒,並說了句不疼不癢的話:開局很重要。結果被他言中。

費德勒開局便選擇了激進主義,力求三板斧拿下,先佔據開盤優勢再說。沒想到武器失靈接連被破。接著繼續冒進,多次來到網前,直到連丟兩盤大勢已去。

和紅土“磨王”磨球,就等於找死。這對大多數選手來講是個定律,對費德勒來說卻未必成立。

比賽後半程因為是垃圾時間,所以數據沒有參考價值,看比賽進行到1-6、3-4時的數據,兩人3板以下的球,費德勒得失分為11-20;4-8板,得失分為16-23;8板以上,費德勒的得分率上升到8-11。數據揭示,至少是在本場紅土決戰,回合越多,費德勒得分機會越大!

或許事後看,費德勒一開場就耐心地和納達爾死磕,效果會更好。球王的正反手進攻能力已不如從前,何況是在法網,耐心永遠是第一位的。當發球和正手進攻成功率下降時,球王需要的正是耐心而不是急功近利。

前20次上網只拿到3分的情況下,費德勒在第2盤被破後仍然多次來到網前,讓色盲的觀眾恍惚間以為,不是納達爾在打費德勒,而是費德勒在溫網打羅迪克。

為了在法網一統天下,費德勒特意聘請名教頭,放小球戰術逐漸熟練,卻在這場球裡沒機會施展,正反手加了上旋,回球過網更高,穩定性增強,卻不願和納達爾過多糾纏。

2008法網男單決賽:費納決第17回,球王脆敗之謎

2008法網男單決賽:費納決第17回,球王脆敗之謎

3、心態

兩盤下來,瑞士快車駛到懸崖邊,已無路可走。他有兩個選擇:回頭是岸,或者上演奇蹟,或者絕地反擊輸也輸個壯觀。他選擇了第3種,直接開進深淵。

05年開始,還沒人能在法網從納達爾手上搶下兩盤,除了費德勒,卻不是在一場比賽中。納達爾的職業生涯5盤大戰記錄為9勝3負,費德勒是10勝8負。去年在領地溫網5盤驚險戰勝納達爾外,能讓人記住的經典戰役,就是澳網輸給薩芬、大師杯輸給納爾班迪安的兩場。

費德勒連追三盤?看來只是理論上有可能。

他很少在比賽中把目光投向女友,即使有教練也不會去進行眼神交流。再大的比賽壓力,這個男人總是一個人在承受。

他的對面,是一部紅土機器,永遠也跑不累,每分必爭,同時有著高智商:所有球都追求打深,上旋強烈,被動中還能打出制勝球和切削球。連續三年輸掉後,他採取了激進的全場主動戰術,仍無濟於事。第3盤他只求體面地拿到一個發球局,卻沒想到紅土機器並不“人性化”,讓他嚐到了大滿貫賽場上的鴨蛋是什麼滋味。

這種“與世無爭”心理,大半年來在球王身上已經成了慣性。費什的暴力發球和雷霆正手,讓他在比賽最後幾局只是在應付差事。面對斯特潘內克“放肆”的持續性網前衝擊,他沒和對手一較網前功力,而是一副“想贏就讓你贏”的姿態。

08年的幾次拱手相讓,也讓球王第一次“有名無分”。他還穩居世界第一寶座,但年度積分榜說明,他其實已經不是世界第一。就像是兩個人沒領結婚證,卻已經是事實婚姻一樣,表面看是納達爾和德約科維奇在爭老二,其實是在爭世界第一。

連續4年多高高在上,儘管本賽季已明顯已底氣不足,費德勒在心態和姿態上,卻很難把自己擺在“挑戰者”的位置上,巨大的法網壓力下,造成了心理失衡,臨場應變能力下降,逆境中束手就擒。真的等到他從球王寶座退位後,“挑戰者”費德勒在法網衝頂反而可能迎來生機。

桑普拉斯當年也在球王寶座上被拉下馬,後來又再次問鼎,並在幾場和老對手可歌可泣的5盤大戰中勝出。費德勒能否成就“最偉大”,或許正是需要贏得幾次和納達爾、德約科維奇的5盤惡仗後,才能取代桑普拉斯。

2008法網男單決賽:費納決第17回,球王脆敗之謎

TIPS2008法網男單決賽技術統計

項目 費德勒 納達爾

總得分 52 92

破發點成功率 1/4 8/17

非受破性失誤 35 7

Winners(含Aces) 31 46

網前得分率 18/42 2/6

接發球得分率 31% 60%

Aces 2 0

一發成功率 69%(53/77) 75%(50/67)

一發得分率 49% 70%

二發得分率 21% 65%

最快發球時速 208公里 194公里

一發平均時速 192公里 173公里

二發平均時速 160公里 150公里

Deuce側一發落點 內角11中路6外角6 內角18中路8外角0

AD側一發落點 內角16中路3外角11 內角2中路1外角21

(納達爾6-1、6-3、6-0費德勒,三盤用時:32、49、27分鐘)

TIPS費納對決記錄(6-11)

No.01 04年邁阿密R32 硬地 納達爾6-3、6-3

No.02 05年邁阿密決賽 硬地 費德勒2-6、6-7(4)、7-6(5)、6-3、6-1

No.03 05年法網半決賽 紅土 納達爾6-3、4-6、6-4、6-3

No.04 06年迪拜決賽 硬地 納達爾2-6、6-4、6-4

No.05 06年蒙特卡洛決賽 紅土 納達爾6-2、6-7(2)、6-3、7-6(5)

No.06 06年羅馬決賽 紅土 納達爾6-7(0)、7-6(5)、6-4、2-6、7-6(5)

No.07 06年法網決賽 紅土 納達爾1-6、6-1、6-4、7-6(4)

No.08 06年溫網決賽 草地 費德勒6-0、7-6(5)、6-7(2)、6-3

No.09 06年大師杯半決賽 硬地 費德勒6-4、7-5

No.10 07年蒙特卡洛決賽 紅土 納達爾6-4、6-4

No.11 07年漢堡決賽 紅土 費德勒2-6、6-2、6-0

No.12 07年法網決賽 紅土 納達爾6-3、4-6、6-3、6-4

No.13 07年溫網決賽 草地 費德勒7-6(7)、4-6、7-6(3)、2-6、6-2

No.14 07年大師杯半決賽 硬地 費德勒6-4、6-1

No.15 08年蒙特卡洛決賽 紅土 納達爾7-5、7-5

No.16 08年漢堡決賽 紅土 納達爾7-5、6-7(3)、6-3

No.17 08年法網決賽 紅土 納達爾6-1、6-3、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