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百行徵信掛牌:八家機構齊頭並進 老牌第三方機構如何脫穎而出?

近日,獲得首張個人徵信牌照的百行徵信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這是我國個人徵信市場化進程中的重要事件,也標誌著大數據徵信時代的到來。

百行徵信的主要股東除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持股36%外, 芝麻信用、騰訊徵信、深圳前海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考拉徵信、中智誠徵信、北京華道徵信8家機構各持股8%。這8家機構類型各異,有依託互聯網巨頭成立的徵信機構,也有依託金融巨頭成立的徵信機構。與孕育於互聯網的同行相比,以中誠信徵信為代表的老牌第三方徵信機構,如何脫穎而出?

少場景,但具備第三方獨立性

百行徵信掛牌當日,中誠信徵信宣佈完成4.5億元人民幣A輪及A+輪融資。與其他的徵信機構可以通過母公司或股東獲取大量數據不同的是,中誠信徵信公司本身並不產生數據。比如芝麻信用最大的數據源是各大電商,騰訊徵信社交數據。

作為純粹的第三方徵信機構,中誠信徵信的主要數據均來源於外部第三方數據。這意味著,相較於其他幾家徵信機構而言,在數據的來源上,中誠信徵信不具備“場景”優勢。

“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我們與其他幾家的區別在於不直接參與放貸業務。”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總裁閆文濤向央廣網記者表示,雖然現在大家都強調場景的重要性,但是市場需要一個真正獨立的機構來識別風險。

“現在監管要求金融機構迴歸到風險經營的本質,這就需要一個獨立的機構在服務的過程中保持中立,不能存在利益衝突。”閆文濤表示,對於金融機構而言,賺利差是很重要的收入來源,而為它服務的機構如果也賺利差,雙方在本質上就存在衝突。

閆文濤認為,銀行金融的本質就是管理風險、控制風險。“之前銀行可能賺了一些高槓杆的錢、流動性的錢,但這並不是依靠經營風險賺的錢。”閆文濤表示,在強監管的背景下,銀行要回歸本源,這意味著對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在場景方面的需求會弱化,而更在乎第三方的獨立性。

重技術,也強調風險管理經驗

此外,百行徵信的掛牌也標誌著大數據徵信時代的到來。據瞭解,百行徵信個人信用信息以個人負債信息為主,與負債密切相關的其他信息為輔。目前,我國運用大數據從事徵信活動的機構僅是從事個人徵信業務的民營徵信機構。

談到大數據,孕育於互聯網的徵信機構似乎具有先天優勢。然而,以中誠信徵信為代表的老牌徵信機構,也一早就開始了從傳統徵信到大數據徵信的轉型,為迎合行業、市場、技術的需求,進行了不斷的創新。

融資發佈會當天,中誠信徵信推出了智能風控平臺——萬象智慧,在橫向上覆蓋從個人與企業的個體信用風險管理與穿透資產信用風險管理平臺,在縱向上涵蓋數據關聯風險挖掘、智能建模分析與智能決策引擎平臺。

“技術只是一種手段,在技術背後,核心的支撐還是對於風險的理解,對風險管理經驗的積累。”閆文濤表示,雖然技術的發展為金融風控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但是單純依靠技術則會把風險管理和信用管理引入到比較偏的道路上。

閆文濤認為,不能就技術而論技術,只有具備了風險管理經驗的積累,才能實現“兩條腿走路”,而後者正是中誠信等老牌徵信機構的核心優勢所在。

基於此,去年,中誠信徵信提出了“信用科技”的概念。閆文濤介紹,信用科技旨在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推動信用評估的智能化和信用價值擴大化,進一步提高科技金融產品質量及服務效率,提供個性化的智能解決方案。

閆文濤同時也透露,融資的部分資金未來也將用於加大對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智能科技產品的持續研發投入。(王明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