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西華縣」奉母鎮:設施蔬菜鼓起前段村農民“錢袋子”

「西華縣」奉母鎮:設施蔬菜鼓起前段村農民“錢袋子”

周口廣播電視臺川匯頻道訊(廣電全媒體記者 李俊傑 通訊員 郭金磊)

近日,記者走進奉母鎮前段村設施蔬菜示範點,放眼望去,一座座整齊排列的鋼架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大棚內,青翠的豆角、油光發亮的辣椒、茄子、紅彤彤的西紅柿長勢喜人。

正在大棚裡摘收西紅柿的村民楊自羅高興的地說:“我今天是來幫別人幹活,以前,農閒時間我們都去外面打零工,這幾年政府給政策給資金幫村上建起了蔬菜大棚,田間地頭的路都硬化了,很多農民都種菜,我也可以在家門口打工,既方便照顧家裡的小孩,也能打理自家農活,每天還能收入七八十元,比外出打工好。”

前段村曾是奉母鎮的貧困村,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280戶群眾,以前大部分村民靠外出務工、種植傳統莊稼維持生活。精準扶貧工作開始後,前段村依託離漯河城市近的優勢,把發展設施蔬菜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口,按照“小分散、大連片”的工作思路,打造設施蔬菜示範點。2012年,駐村幫扶幹部和村幹部多次深入農戶家中,反覆給村民做工作,講解發展設施農業的優勢,並帶領村民代表到扶溝卞崗、淮陽城關等蔬菜基地現場觀摩學習,邀請周口市農科所專家到村裡開展種殖技術培訓,調動了村民發展蔬菜產業的積極性,當年建設8座溫棚種植黃瓜,平均每棚效益達到8萬元。2014年又在駐村工作隊周口市委農辦的扶持和幫聯下,先後兩期爭取到扶貧資金40萬元,搭建鋼架蔬菜大棚42座。

「西華縣」奉母鎮:設施蔬菜鼓起前段村農民“錢袋子”

今年46歲的郭志棟就是承包蔬菜大棚的農戶之一。郭志棟告訴記者,他以前是搞養殖的,餵養蛋雞,雖然收入不錯,但是整天提心吊膽的非常緊張。2014年10月份,村裡建起了設施蔬菜基地後,承包了6座鋼架大棚,從雲南引進新品種西紅柿進行種植,一年下來淨賺6萬多元。“這幾年我一直承包大棚種植蔬菜,每座大棚每年可獲利1.3萬元左右,收入很可觀。”

村民劉巧玲也靠蔬菜大棚鼓起了錢包,他今年種植了2棚辣椒,按照以往的收入估算,可賣出5萬元左右,除去成本,獲利近3萬元。

前段村支部書記劉順華說:“目前全村培養髮展種植大戶30多戶,種植蔬菜200多畝,蔬菜產業已經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為了讓更多農民鼓起“錢袋子”,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經營模式,前段村計劃建成百畝連片設施蔬菜基地,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蔬菜產業。全面建成後,預計可年產蔬菜700餘噸,蔬菜產業收入將達到280萬元以上,通過勞務及流轉土地,可進一步拓寬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解決貧困戶閒散勞動力就業難題。

奉母鎮黨委書記劉鐵偉說:我們今後將繼續加大蔬菜產業扶貧力度,加強標準化生產,合理佈局品種,一是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口增收水平,繼續擴大蔬菜基地建設規模,爭取項目資金,完善配套設施建設,確保蔬菜基地面積穩步推進,通過蔬菜產業覆蓋或直接帶動貧困人口增收;二是全力推進蔬菜產業標準化進程,加強已認定無公害產地的生產管理工作,積極申報認定蔬菜產地和註冊蔬菜品牌、認證蔬菜產品,努力提高菜農收入;三是認真落實農業保險政策,增加蔬菜產業的投入,切實解決蔬菜生產中的困難和問題,提高蔬菜產業開發的質量和效益,持續加強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源頭監管,保障城鄉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