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一句話分清中學生古詩詞裡比喻和比興的區別

這兩者都是要發揮想象,如果從定義上不好區分,

我這樣說吧:比喻是作者在想象,在詩詞裡有實際的事物和句子;比興是讓讀者去想象,只要把你帶進意境裡。這話不是專家學者的,可能有失偏頗,如果能讓你記住兩者的區別也不為過。為什麼這樣說呢?

通過以前的學習,“比喻”這一修辭手法我們已經很熟悉了,就是現代文裡的“打比方”,在古詩詞裡的也叫“譬喻”,它們的的用法意思是一樣的,就是根據事物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熟知的事物,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

一句話分清中學生古詩詞裡比喻和比興的區別

中國詩歌中的“比興”則不同,需要把兩個字拆開了理解,“比”值得就是上面說的比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而“興”就是藉助某一事物來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詩歌寄託的寓意,“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在中學階段,必須要知道“賦比興”都是詩歌開頭的一種方法,然後記住兩點就行:如果考點在開頭的是“比興”;考點在中間或結尾時的就是“比喻”。

一句話分清中學生古詩詞裡比喻和比興的區別

看下《詩經·衛風·氓》裡的這個句子: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在這裡,詩人以桑葉的盛衰來比喻由青春煥發到芳華己逝的轉變。這是“比”;又以桑葉的“沃若”與“黃隕”,聯想與暗示棄婦的容貌由青春煥發而至衰老,象徵了女主人公與“氓”的愛情由盛而衰。此即為“興”。

秦觀在《鵲橋仙·纖雲弄巧》裡有一句: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很明顯,這裡只是用的“比喻”,將“柔情”比為“水”,“佳期”比為“夢”,美好而讓人眷戀。

一句話分清中學生古詩詞裡比喻和比興的區別

而這一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很顯然的,沒有喻體,在這裡,詩人以描寫孔雀向南飛去卻不願失偶分離“興”起,達到讓讀者聯想到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恩愛依戀之情。讓讀者自己發動想象,創造出為一種纏綿悱惻的情調和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