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什麼是朋友?

什麼是朋友?

本文首發自微信公共帳號:xiaolai-xuexi;

這是 11 月 26 日在 EGO 深圳分會成立大會上的講演內容,現場因為時間有限,現場上其實略去了一些細節。

這內容其實也是《七年就是一輩子》的核心主旨。《把時間當作朋友》其實就一句話:一切都靠積累。而《七年一輩子》主要討論的是:如何自主升級自己大腦的操作系統。而這個演講,是“升級”的一個例子。

廣告

我將於12月19日(週六)下午在北京舉辦一場《把時間當作朋友》七年讀者見面會(具體地點待定),請用微信掃描下圖中的二維碼報名:

什麼是朋友?

文字真的能改變人,這些年我不知道改變了多少人 —— 我自己也在改變。

很多人誤以為我是不社交的人。《把時間當作朋友》是一本好書。哈。這本書裡的一個章節,被不知道是誰的人截了出來,加上了個自以為是、斷章取義的標題,叫《放下你的無效社交》。這些年來,不知道被多少人轉載過,每隔一段時間,就好像是個新熱點一樣重新出現,周鴻禕轉載過,人民日報轉載過,那段文字的閱讀量累積不下五千萬次,實際上卻一直是誤讀。我說的是所有的社交其實都是平等的,在不平等的狀態下,沒有有效的社交。可是我並沒有說不要社交啊,我也沒說社交是無效的啊…… 我想我被誤讀,基本上不是我自己的問題,是絕大多數人閱讀能力有限造成的。

經過這麼多年的觀察,我發現每個人的大腦裡其實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操作系統,真的跟電腦一樣,每個人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 I/O (輸入/輸出)體系,有一套自己的運行處理機制。人和人之間很不一樣,有的人處理器更強大一些,有些人的內存更大一些,有些人的硬盤更大一些,有些人的顯示器更漂亮一點,有些人的打印機比較高效,有些人配置了網卡所以可以連網,有些人不連網,有些人的帶寬很足,有些人的帶寬很小,有點人在互聯網上,有的人在局域網裡……

什麼是朋友?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操作系統,每個操作系統都或多或少有它的侷限,就算它有優勢,也不能徹底消滅 bug。計算機的世界裡,操作系統是一點一點演進的,bug 要不斷消滅的,舊的 bug 被消滅了,新的 bug 總會出現,遇到一個就要想辦法處理一個,當然也有些方法論,就是有些 bug 先忍著,然後找個機會一併消滅掉,還有就是一些 bug 在升級操作系統的時候因為整個機制變了,所以那些 bug 就自動消失了……

這是特別詭異的事情,人們一向認為自己比機器聰明,整個社會也在宣揚機器是不可能超越人類的,

可事實上,絕大多數人真的比機器落後太多了,無法相信地落後。

我們今天用的每臺電腦都是完整的,每時每刻拿在手上的手機都一樣是完整的。它們都有完整的組件,處理器、輸入輸出設備、內存、硬盤、聯網設備…… 你再看看人,很多人的處理器是殘疾的,輸入輸出設備是不完善的,內存小到沒用的地步,硬盤甚至根本就沒有(不會記筆記、不會用圖書館的人,在我眼裡就相當於沒有硬盤的電腦),至於連網設備,真的很差,甚至真的還不如沒有……

最關鍵的是,也比較搞笑的是:

絕大多數人的操作系統竟然是從不更新的!

從不!

大多數人所使用的操作系統其實是兩千年前的,比如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堅信“眼見為實”這個古老的原則,不懂“間接證據”的使用方法和判定方法…… 幾年前韓寒的代筆門事件,就充分展現了這個事實。再比如,到今天也有很多博士碩士認為和老婆生出來的不是兒子,那這事兒是女人的問題……又比如很多操作系統完全沒辦法識別“中西醫結合”根本就是一個無法格式化的概念。

粗糙、原始的操作系統的主要特徵是,它越差,就越自洽,漏洞百出卻又能持續運轉,最關鍵的是,它沒有任何自動升級的機制。

我給大家講講我的操作系統是如何主動進化的、如何自主升級的。我把這個叫做重生,我的生活經歷了很多次重生。我最近正在寫一本書,叫,《七年就是一輩子》,換種說法,就是七年一次大升級……想想看吧,比起 Windows 不斷打補丁,比起 Mac OS 每年一次重要大升級,比起 Ubuntu 每半年一次穩定升級,人七年才搞一次大升級,是不是很落後呢?

在我看來,人腦的操作系統最核心的原件是個叫做“概念”的東西。我們的思考離開概念,幾乎寸步難行。很多概念看起來很簡單,卻可能需要人們花上幾千年的時間才能夠真正把握。歷史上最驚人的例子是利息的概念。猶太人因為最先搞清楚這個概念,想明白了這個概念所帶來的意義,而後恪守它的應用原則,結果是什麼呢?他們被迫害了幾千年,他們因此顛沛流離,他們因此差點被趕盡殺絕……

今天我們從特一個別簡單,特別基礎的,我們一生都在用的概念說起。

朋友

什麼是朋友呢?我從我自己開始說起,以下所提到的“我們”,其實都是我自己,如果你有共鳴,那就是“我們”。

最初的時候,我們雖然朦朧,但實際上有所定義的:

朋友就是那些與我們共度時光,讓我們感覺溫暖的人。

這裡有個詞,“感覺”。對,友情就是一種感覺,它讓我們溫暖。我想很多人都跟我是一樣的吧…… 然後我們在慢慢長大……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操作系統有一些基於歷史、文化習慣的細微漸進升級。慢慢地,我們對朋友多了一個標準:

朋友就是那些與我們共度時光,讓我們感覺溫暖,讓我們心甘情願地付出的人。

這裡我使用了一個很中性的描述:“讓我們心甘情願地付出

”。你也知道,這其實很多的時候是不可能的。

在我們東北老家,這叫“夠意思”。小朋友們之間開始慢慢學會另一個概念,叫“義氣”,然後,不由自主地把這個概念和“朋友”這個概念揉在一起。

那個時候我們還不擅長思考,不知道“夠義氣”、“夠意思”這樣的概念其實是一種毒藥,因為它看起來是那麼美好。

我現在說那是毒藥,當時卻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說那是毒藥呢?因為我們不由自主地在一個純淨的概念里加入了公平交換的機制,可問題有在於,對於什麼是公平,我們根本就沒有想過。人就是這樣,即便不知道什麼是公平,當不公平發生的時候,卻是可以瞬間體會的。

於是,就開始有了背叛,開始有了欺騙,開始有了傷害,開始有了失望和憤世嫉俗。

於是,我們就進入了一個相對混亂的時期。

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人和人是特別不一樣的。大多數人的生活空間是相當有限的。他們中的很多人出生、成長、結婚、生子、直至死亡,都在一個地方。即便是在一個大城市,也有這樣的人,北大幼兒園、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北大本科、北大研究生、北大博士、北大工作……我真見過這樣的人,還不止一個。

然後,我呢?我出生在黑龍江省海林縣,八歲的時候跟隨父母搬到延吉市,小學轉學一次,初中轉學一次,高中復讀一次……然後離開老家,去長春讀書,畢業後沒有回老家,而是去了瀋陽,再後來回老家呆了一段時間,然後有輾轉廣州而後定居在北京…… 於是,對我來說,被動且長期好像是不存在的。當我回頭望過去的時候,雖然從小交下的老朋友其實不多,但幾乎每一個都是我自己主動保持聯繫所以才一直有聯繫的。維繫交往,是耗費時間精力的,兩個人的交往過程中,一定至少有一個是主動的,而我就是那個主動的人,因為我覺得這些“成本”是必然存在,也是必須承擔的。

所以,朋友的定義,在我這裡開始發生了變化,在我這裡,所謂的朋友是:

朋友就是那些與我們共度時光,讓我們感覺溫暖,讓我們心甘情願地付出的人。而這裡所說的付出,常常是我願意花時間、花精力主動聯絡,主動維繫友誼的那些人。

與此同時,因為自己的人生軌跡開始發生變化,朋友的定義也開始逐漸分化,“老朋友

”成了一個特殊的分類,因為老朋友的稀缺性 —— 這實際上是時間的稀缺性造成的,你就那麼一輩子,你就那麼一個小時候,一路走過來,再也沒有可能重新來過了…… 因為老朋友的稀缺性,自己開始為這個類別增加了一個原則:輕易不跟他們產生合作關係,生怕傷到這個稀缺的存在。不是不,而是輕易不,這其實是一種尊重。

成熟的特徵就是獨立,獨立的意思是說,生活上、經濟上越來越不依賴朋友的存在,朋友更多是精神上的需求。於是,我對在這個階段能夠交到的朋友開始有了新的定義。

朋友就是那些願意與我交往,並且我也欽佩的人。

其實,那篇被斷章取義的文章主旨說的就是這個。我們欽佩我們仰慕的人其實很多,但前提是人家願意跟我們交往。

因為我很瞭解一個現象,交往是耗費時間的。又由於我自己是個長期主動維護友誼的人,我很自然地知道有些時候,你不小心就會成為別人的負擔,這是很不好的,不是嗎?

一方面,在我的朋友眼裡,我是個擅長社交的人,我懂得如何維繫已有的關係,我懂得主動去與一些我所欣賞的人建立新的聯繫……但,說實話,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發現我特別不擅長處理層級關係,而我自己的經歷使得我自己在這方面缺少歷練 —— 我沒上過班,一天班都沒有上過,大學畢業就做銷售,後來確實在新東方那個機構工作過,可是在那裡,老師不是行政人員,是不需要坐班的,完全是放養模式,於是,一旦我處理層級關係,就肯定出差錯,我做過各種被別人笑到肚子疼的很多很多“非常不得體”的事情。

所以,我一向在做事的時候都儘量去選擇那種“只要我一個人就能幹好”的事情,講課啊,寫書啊,做網站啊,都是這種,我自己就能做好,不會的我就去學,多難都必須自己學會,時間多不夠用都要擠出來去學必要技能,許多年來我就是這樣的。於是,在那個階段裡,我與我的絕大多數朋友,我們之間的聯繫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聯繫。

這種情況大約持續到 35 歲左右。隨後的幾年裡,我逐漸意識到我有能力去幫一些人了 —— 其實,在那之前,更多的時候我是自顧不暇的。後來,我逐漸乾脆成了一些人進步的動力 —— 我想,《把時間當作朋友》陪著很多人度過了“上一輩子”罷。

於是,我對朋友的定義再一次更新:

朋友就是那些我願意花時間與精力,與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兒的人。

我與我的好多朋友都是這樣的。2012 年的最後一個季度裡,我認識了李路,我覺得他是個很牛的人,於是只要有機會我就跟他說,前後說了五六個可能性,最終他說,嗯?這個不錯,這個我願意跟你幹。然後,我又叫來了我在 twitter 上認識了兩三年的另外一個朋友沙昕哲,於是我們折騰出來一個公司,叫 knewone。在同一個時期,在一次 ruby 交流會上,我認識了馮曉東,一個八九年的小朋友,我覺得他很厲害。所以我就跟他討論很多事情,差不多每一兩個月就跑去找他吃個飯,閒扯胡扯,期間也交流很多做軟件產品的看法,有些時候我的一些看法會被他批得相當於是狗血噴頭……到了 2014 年春天的時候,他給我打了個電話,說,“我搞出一個東西,你來看看唄”…… 我就去了,一看,喜歡壞了,當場就要求一塊兒玩;然後他把團隊拉出來,我請大夥吃了一頓飯。那頓飯相當於全體團隊成員面試我,我回答了很多問題,最終面試通過,於是我們正式合作了……另外一個好朋友叫龔鳴。現在是國內知名的區塊鏈技術專家。我認識他的時候,就覺得他與眾不同,於是我就一直在找機會、創造機會,看看能不能一起做個什麼事;前後也是提過很多方案,可都不太合適,於是就放在那裡。時不時我就會聯絡他,跟他聊新的想法……這樣過了兩年多,有一天,我又跟他說了個我的想法,這一次他一聽就說,嗯?這個可以搞,而且必須搞……於是,我們倆就搞了一家公司,叫彼此保險……

我在一篇文章裡提到,我說理解的情商,是這樣的:

所謂的情商,就是擅長創造共贏局面。

創造共贏局面就是這樣的,需要思考,需要研究,需要花費時間精力,需要試錯,需要耐心……我們這種人是不可能把自己淪落到索取者的地步的,我們知道收穫需要投入,這是多簡單的道理啊。

所以,回頭看看我對朋友、友情的定義,其實背後是一個很簡單很清晰的過程:

  • 依附

  • 獨立

  • 共生

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朋友給了巨大的提醒。這個人叫霍炬,在網上也很有名。他是個萬人迷,真的萬人迷。個頭不高,長得也不怎麼帥,但女生就是很迷他。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是那種能幫助對方成長的人。這說起來簡單,其實這並不容易做到。這事兒到底有多難呢?我就這麼問你吧,你這輩子見過幾個感激前男友的女人?

認識霍炬之後,我對友情的定義多了另外一個層面,我開始覺得每個人的友誼,質量是不一樣的。對朋友來說,真正有用的,不是那種膚淺含混的“夠意思”,“講義氣”,而是幫助對方成長,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友誼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來自於各自的成長或者共同成長。

所以,我想有一類人跟我是一樣的,我們有屬於我們的特殊的交友方式。比如說,對我來說,寫博客、寫公共帳號,其實都是一種交友方式。因為互聯網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思維溝通跨越了地理空間的限制,我們在身邊找到同類的可能性本來很低,現在卻被互聯網放大了,放大到必然可以找到同類的地步。有些時候,我們的想法在身邊的人看來是瘋狂,但互聯網會把你的思考帶到你完全想象不到的角落裡去,在你都不知道是哪兒的地方,也許有一些人能夠理解你,能夠認同你,能夠與你共同成長,這是很神奇的事情。

我寫博客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開公共帳號是最近的事情。甚至,對朋友這個概念的長期主動更新,使得我有了另外一些屬於我的,相對特殊的方法論。我最近搞了個收費群,群的名字叫共同成長,就是這種方法論的應用。在群的介紹裡,我是這麼寫的:

不要以為交了錢進來就會自動的到什麼好處。事實上,你交了錢進來,你還要分享,分享你的成長,分享你的經驗,分享你的知識。不分享,無成長。

你看,對於成長的定義,對於分享的定義,這些概念在我腦子裡跟別人是不一樣的,是我長期主動更新的結果。我的操作系統也就因此不同,我有我的輸入方式,我有我的輸出方式,我有我的處理機制,最關鍵的是,我發展除了一種方式,可以讓我自己的操作系統主動升級,並且我也努力地想辦法提升升級速度與頻率,同時,也要保證這個操作系統的穩定性。

然後就是方法論。

什麼是朋友?

大家看,這是計算網絡的發展。最初是中心化的(centralized),後來是去中心化的(decentralized),最終我們正在向分佈式網絡(distributed network)發展。第三種網絡顯然會比第一種網絡更為強大,為什麼呢?通俗地講,就是連接更多、更活躍,這樣的結果不僅僅是效率更高,而且還會出現更多的意外驚喜(Serendipity)。

什麼是朋友?

所以,當我們把一群具備一定特質的人放到一起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將來究竟會發生什麼,但我們確實知道一定會發生什麼,也正因如此,當一件好事發生的時候,它是驚喜,甚至是“意外的好運” —— 但在我眼裡,這是意料之中的驚喜,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只是不知道那事情究竟是什麼而已。雖然說著有點繞,但這不就是一個方法論麼!所以,我們會按照這種方法論去行事,所以好運總是發生在我們身上,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有自動更新的操作系統,就是這樣。

這就是我要與大家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

長按以上二維碼關注“學習學習再學習”(xiaolai-xuexi),後臺輸入關鍵字有自動回覆:

輸入“理財”,一篇文章推送:《理財系列文章列表(第一部分15篇);

輸入“女生”,三篇文章推送;

輸入“社交”,一篇文章推送;

輸入“利息”,一篇文章推送;

輸入“時間”,獲得《把時間當作朋友》(第三版)全文在線閱讀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