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河南有個地方,朱元璋曾在此避難,朱總理感嘆:我們民族根在這裡

河南有個地方,朱元璋曾在此避難,朱總理感嘆:我們民族根在這裡

河南省淮陽縣城北約2公里處,有一座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27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在參觀這裡後,受景區邀請欣然為其題詞:羲皇故都,並稱這裡是我們民族的根。

這是什麼景區,為何朱總理對它評價如此之高?這個景區就是有著“天下第一陵”的太昊陵,即太昊伏羲氏的陵廟。文獻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太昊陵就已經有,漢朝時有了祠。我們中國人經常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這裡面的三皇一般指的就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

河南有個地方,朱元璋曾在此避難,朱總理感嘆:我們民族根在這裡

伏羲氏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在歷史上享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太昊陵是根據伏羲先天八卦之數理來修建,它開創了中國陵廟中大規模宮殿式的孤例。陵廟總佔地875畝,分為外城、內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廟共有三殿、兩樓、兩廊、兩坊、一臺、一罈、一亭、一祠、一堂、一園、七觀、十六門。

這些建築都位於貫穿南北的中軸線上,非常有氣勢,有詩句雲,“宛上龍蟠面碧湖,巋然嶽峙一陵孤;功開天地規模大,道冠皇王氣象殊。”正是伏羲氏地位崇高,歷代皇帝對太昊陵都加以保護。唐太宗為太昊陵頒詔禁民芻牧,設守陵戶;趙匡胤則下令修繕太昊陵的聖旨;朱元璋曾親自來此祭祀,並下令廢止各地的三皇廟,將太昊陵定為祭祀伏羲氏的唯一合法場所。

河南有個地方,朱元璋曾在此避難,朱總理感嘆:我們民族根在這裡

太昊陵廟如今的建築始建於明英宗正統年間,其主體建築為統天殿,又稱“正殿”、“大殿”,它的兩側為東西廊坊。統天殿是太昊陵廟內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築。之所以稱為“統天殿”,是源自《易傳》中,“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意思是說,“乾陽元始之氣,萬物都依此為發端。在古代的哲理思維中,陽剛之氣是人和萬事萬物的功能性,是活力。如果缺少,就死氣沉沉,就不能生髮與運轉,這個名字也是對伏羲精神的高度概括。”

河南有個地方,朱元璋曾在此避難,朱總理感嘆:我們民族根在這裡

關於太昊陵,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朱元璋曾在此避難。說的是元兵追殺朱元璋,到了陳州時身患重病。眼看就要被元兵捉拿,千鈞一髮之際太昊陵裡跑出了一名法師將朱元璋背到廟中,並將他藏在伏羲像的後面,朱元璋因此躲過一劫。

參考資料:《淮陽縣誌·大事記》、《中國古代的祠堂建築》、《陳州府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